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2023-01-15 00:47陶丽张波任泓颖张燕黄梅
西部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子午流症候针法

陶丽 张波 任泓颖 张燕 黄梅

(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但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能得到有效的缓解。肺部是COPD主要受累脏器,除此之外,也会导致其他脏器损害[1]。COPD发病率及致死率相对较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患者一旦确诊,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家庭及社会也将承受重大经济损失。研究表明,2017年造成中国疾病负担中早死所致生命损失(Years of life lost,YLLS)的第四位疾病是COPD,仅次于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2]。2019年WHO相关报告[3]指出,世界三大致死疾病分别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COPD。在中国导致死亡的原因中COPD也排在第三位,2015年每十万人中有64.6人死于COPD,而在2019年却上升到67.2人。COPD的西医治疗局限于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化痰药、激素等,辅以氧疗等方式。针灸技术源远流长,经过千年历史沉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疗效肯定,受世界瞩目[4-6]。《黄帝内经》中已有针灸治疗肺部疾病的描述,并提出了选取太阴肺经、少阴肾经穴位的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择时针刺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与常规辩证取穴针刺治疗进行比较,可作为针灸治疗COPD的数据支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康复科、中医科、呼吸科收治的60例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1]稳定期诊断标准。②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7]中肺肾气虚证诊断标准。③临床数据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或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精神疾病等。②针刺皮肤有炎症、溃烂等不宜行针灸。③不能遵照试验要求接受治疗者。④对药物过敏或晕针者。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稳定期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雾化吸入,1吸/次,2次/d;噻托溴铵粉雾剂雾化吸入,18 μg/次,1次/d)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

1.2.1 观察组 采用子午流注针法纳支法中补母泻子取穴法,在卯时开穴太渊,以所开之穴为主穴先刺,再刺配穴经渠、阴谷、气海、太溪、肺俞、肾俞。选用1~1.5寸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穴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刺进针,行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出针后无菌棉签按压针孔。每日针刺1次,14 d后评价疗效。

1.2.2 对照组 选择卯时以外的时辰通过临床辩证取穴:膻中、关元、肺俞、肾俞、膏肓、定喘、足三里。取1~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穴位常规消毒,其中膻中采用平刺,其他直刺进针,定喘行泻法,余穴行补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14 d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10],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行中医症候评分。主要症状分轻、中、重三个等级,对应记2、4、6分,次要症状有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记0、1、2、3分,各项之和为症候评分。②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量表:根据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为0~4级,级别越高,呼吸困难症状越严重。③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④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test,6 MWT):根据患者6 min步行的最大距离分为轻、中、重度心肺功能不全。⑤BODE评分:患者体重指数、FEV1%、6 MWT、mMRC得分的总分,总分为0~10分,分为4级,级别越高,患者情况越差。

疗效评定标准:①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制定,显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有效: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0年)评定标准,本研究从mMRC、FEV1%、6MWT、BODE评分方面进行系统的疗效评定。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30例,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55~83岁,平均(66.33±7.32)岁,平均病程(6.30±2.99)年;对照组30例,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龄58~81岁,平均(67.93±7.47)岁,平均病程(7.23±3.70)年。两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吸烟史、稳定期的治疗药物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0-2)]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Iintegr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FEV1、FEV1%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FEV1 and FEV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两组6 MWT比较 治疗前,两组6 MW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6 MWT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6 MWT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6 MW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6 两组mMRC及BODE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mMRC及BOD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RC及BODE评分均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mMRC及BODE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mMRC and BOD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7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试验中观察组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出汗等不适,予以心理辅导,保暖后症状自行缓解,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无明显不适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OPD在祖国医学称为“咳嗽”或“喘证”等,认为该病在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虚证。中医认为肺是COPD的主要病变部位,若肺感受外邪,肺的宣降功能受损,则容易导致咳喘。若肺病经久不愈,则容易导致肺气亏虚,因肺肾互为影响,肺虚则伤肾,而致肺肾俱虚,出现相应体虚症状[12]。《类证治裁·喘》也强调了肺肾是呼吸调和顺畅的关键。《哮喘论治》的作者方仁渊也强调“肺肾同治”是治疗其稳定期的主要原则。

中医治疗COPD方法诸多,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独采用西医治疗[13-14],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可以知道,中医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避免或减少急性期反复发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15-17]。

针灸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先提出针灸辩证论治咳喘的是《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距今已有两千年。《针灸甲乙经》也有关于取穴的记载,提倡主要选择肺肾经穴[18]。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19-20],而子午流注正是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它是根据不同时辰、不同穴位的气血流动规律选择特定穴位之法,是时间、空间和以及生物节律性的完美结合,应用于针灸领域,形成了中医体系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这就是“子午流注针法”[21-22]。“纳支法”属于子午流注针法中的一类。临床上又将其分为补母泻子法和一日六十六穴法,本文采用前者进行开穴。当肺肾气虚型COPD处于平稳的阶段,这个时候,手太阴肺经正气亏虚,而肺属金,土生金,遵循虚补其母的原则,因而本研究选择肺气衰弱的卯时取属土的太渊。同时,太渊穴为肺经的原穴,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相关记载,可得出五脏六腑若生病,都可以选择其原穴进行治疗的结论。因此,太渊穴是治疗本经疾病的主要选穴,配合太溪、肾俞等穴补肾纳气,以达到肺肾同治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mMRC及BODE评分均降低,FEV1、FEV1%、6 MWT均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更能有效的改善肺功能及通气状态,减轻临床症状。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例如研究时间较短、收集病例太少,对于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机理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对于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子午流注针法比常规辨证取穴针刺法疗效更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改善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子午流症候针法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