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023-01-16 07:05李旺晓
四川水泥 2022年3期
关键词:后浇带模板钢筋

李旺晓

(甘肃省第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60)

0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之一,通过后浇混凝土的方式,防止混凝土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后浇带施工的重视。

1 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1.1 重要性

房建工程中地下室和墙体结构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和一定的热胀冷缩,在缺乏后浇带空间的情况下,会造成混凝土收缩产生大量的裂缝,影响建筑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通过设置相应的后浇带,一方面能够对高层建筑和裙房之间进行连接,降低沉降差;另一方面降低温度收缩影响,抑制收缩变形,避免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影响建筑质量。

1.2 后浇带施工原则

后浇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在设置后浇带时,释放结构中的约束应力,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对残余应力的对抗,实现对建筑结构的保护。

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为提升后浇带的实际建设效果,应对压力差进行控制。一方面,由于房建工程建设时荷载较大,需要通过提高整体性,降低土压力,在进行裙房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压力不同的情况,导致整体沉降效果不同。利用后浇带的方式调整压力差,使主建筑和裙房的压力差降低,保障整体的稳定效果。另一方面,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对内部的构件和钢筋结构等进行调整,降低温度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自由收缩情况,不影响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温度收缩影响。

1.3 后浇带分类

常见的后浇带分为三种:(1)沉降后浇带。主要应用在主建筑和裙房构建过程中,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沉降不均匀,保障建筑的整体性。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避免产生裂缝。(2)温度后浇带。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混凝土凝结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等问题。由于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内部沉降不均匀,存在热胀冷缩的情况,在温度影响下发生体积变化时受到阻力影响,导致与结构之间产生拉扯,进而出现较大的裂缝,影响建筑的施工建设效果。通过设置后浇带,降低温度变化下的阻力影响,减少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避免发生裂缝等情况[1]。(3)伸缩后浇带。其主要作用是控制由于混凝土涨缩过程中,对内部钢筋等结构产生的影响。一般在面积较大的位置进行设置,保障建筑整体平面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2.1 材料管理

在后浇带技术施工过程中,应对其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分析,才能提升后浇带构建效果。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因材料问题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在后浇带施工中,需要在原施工材料的基础上,增加微膨松剂,使后浇混凝土能够保持微膨胀的效果,避免收缩后与原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根据相应的需求,可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等,使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效果得到提升。

在进行材料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根据整体需求计算需要的外加剂含量,根据标准用量进行统一采购和储存,避免由于储存管理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影响整体的后浇带施工效果。如在对减水剂进行储存的过程中,由于其为化学性质的液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储存管理时,应保持密封,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将其放置在阴凉干燥的位置,同时注意冬季防冻保温,避免对其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导致减水剂失效。

2.2 位置结构选择

为使后浇带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在施工前应确定恰当的位置,同时对后浇带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后浇带的实际效果。在选择位置时,应选择建筑工程中结构受力相对较小的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在该处调整钢筋结构,避免内部弯矩和剪力带来的影响,提高后浇带质量。一般情况下房建施工设计中,会对后浇带位置和结构进行设置,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在相应位置进行施工。若图纸中未设置后浇带,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需要临时设置时,应上报允许后,选择恰当的位置设置后浇带。施工人员应按照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混凝土涨缩情况,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设置。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要求,后浇带的宽度一般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后浇带的拼接缝为: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型缝,主要通过钢筋断开、钢筋搭接以及钢筋调整等方式调整内部结构,在施工时,需要按照需求进行选择,确保整体结构设置符合相应的要求。

2.3 时间和温度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时,应注意对时间的控制。不同房建工程中的主体部分混凝土凝结效果不同,对后浇带施工时间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2]。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工程主体结构沉降完成后进行浇筑施工。如在对建筑主体和裙房工程中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主体结构的沉降效果较为明显,因此会尽量延后浇筑,同时主体建筑的工程量较大,与裙房建筑施工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大部分施工人员会在60d后,通过观察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浇筑,以确保主体建筑完成沉降后施工,避免沉降带来的不良影响。

进行后浇带施工,应尽量选择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如在傍晚温度下降后进行施工,因环境温度过高,不利于混凝土释放内部热量,影响涨缩效果。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时,应保持低温入模,降低温度带来的不良影响。

2.4 模板设置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设置相应的模板,确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同时明确后浇带的实际尺寸和相应的断面情况和宽度等。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后浇带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根据参数要求制定模板。如对房建工程墙板厚度进行测量,一般厚度在300mm以下的墙板可以设置直缝,在厚度300mm以上的墙板上,可设置阶梯缝,对于厚度在600mm以上的墙板,可以设置X形缝或设置多边形断面。

为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进行模板搭设以及混凝土浇筑前,均应对施工表面进行清理,同时对其进行适当地平整,避免垃圾污物或者锈蚀钢筋等,对建筑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在进行模板施工时,应先根据图纸在实际的建筑结构上进行预设分析,确保模板设置符合要求。支模的过程中,应注意模板底部的密封性和抗压性,部分工程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量较大,会对模板产生较大的压力,通过提高密封性和模板的抗压强度,避免发生漏液和模板损坏的情况,从而保障整体的施工质量。按照后浇带的方向和形状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检查,确保后浇带模板安装符合标准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凝结后进行模板拆除工作。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凝固养护的时间应在14d以上。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标准的检查方式,对混凝土凝固效果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强度标准后可以进行拆模。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应按照标准方式进行拆除,避免对混凝土产生破坏[3]。在拆除模板后对混凝土凝结效果进行观察。如观察侧面混凝土断面是否整齐、是否存在麻面等不良病害,若存在不良故障,应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复处理。模板拆除完毕后等待沉降,直到沉降符合标准后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2.5 混凝土浇筑

在房建工程沉降效果符合要求后,可以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施工。施工前应对后浇带位置进行清洁处理,使用高压水枪对后浇带位置进行冲洗,同时将裸露钢筋的锈蚀处进行清除,保持整体的平整性。完成预处理后可以进行施工浇筑。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使用具有微膨胀效果的混凝土,避免在膨胀后发生皱缩,产生较大的施工缝。同时确保混凝土硬度比现浇混凝土的强度高1~2 级,以降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差异和稳定性。在浇筑过程中,为保障混凝土凝结效果,应进行充分的振捣。在对后浇带进行振捣时,应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分层振捣和交叉捣浇,确保混凝土的融合效果和均匀性,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进行保养维护,通过浇水保湿等方式保障混凝土的凝结效果。

在后浇带施工完毕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施工缝,应对施工缝进行处理。使用水枪对施工缝处进行冲洗,在施工缝两侧进行凿毛,清除碎屑,并在缝隙处浇筑混凝土,并对缝隙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顺利凝结。

3 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地下室顶板施工

在房建工程中,地下室顶板面积较大,需要设置后浇带,避免对顶板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的50d~60d后进行后浇带施工。施工人员观察混凝土收缩情况,并制定后浇带施工时间。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施工管理,预留足够时间,以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对现场进行清洁,将杂物去除后排干积水,避免对混凝土凝结质量产生影响。根据主体部分的水泥强度配制出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并根据实际需求添加外加剂,如微膨胀剂和减水剂等[4]。在浇筑后及时进行振捣,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混更加均匀,使整体结构质量得到提升。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问题,相关施工人员应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对其进行防水施工,从而确保后浇带处的防水效果。一般最少的养护时间为30d,具体时间需要通过观察确定。

3.2 建筑侧墙施工

在对建筑侧墙进行施工时,同样应做好技术准备,并准备好相应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保障墙体的平整性,在施工前需要对内部的钢筋等结构进行调整,避免对平面产生影响,同时浇筑时做好相应的振捣工作。在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应注意养护温度、湿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养护温度应高于5℃,并且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洒水养护,在混凝土上覆盖薄膜等材料,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燥产生裂缝。一般混凝土养护时间为14d以上,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应在30d以上。

3.3 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在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使整体施工效果得到提升,在实施后浇带技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在进行后浇带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后浇带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后浇带的间距保持在700mm~1000mm范围内,便于进行后续施工。同时断开后浇带结构中的钢筋结构,使两侧的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能够正常收缩,避免受到应力影响。但应注意梁板主要受力钢筋不能断开,可以对受力较小的钢筋进行弯曲或折断。在后续施工时根据需求对后浇带处的钢筋进行搭接,保障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之一,通过后浇混凝土的方式,可降低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情况,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进行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通过恰当的施工缝技术,缓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应力影响;同时,施工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缝技术的学习,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水平,提升施工质量,保障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

猜你喜欢
后浇带模板钢筋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