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田园城市”思考

2023-01-16 12:37燕蓓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霍华德城镇化

□文/燕蓓蕾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的特点,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霍华德《田园城市》解读,把握其理论精髓,针对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从“田园城市”理论中探寻借鉴与启示。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与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表现为缓慢到快速的曲线发展过程。建国之初,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城镇化率极低,大约为10%。1957年,随着首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达成,我国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我国的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镇化率在8年内上升5%左右。至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长久困扰的粮食、蔬菜等供应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很多城市对于人口的管制放松了限制,并且各地政府颁布了不同的政策优惠吸引外地人口的投资。在国家发展方针与战略的指导下,对14个沿海城市的大力扶持以及经济特区的划定,带动了临近城市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1994年,随着我国分税制度的改革、各种制度的不断优化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的增强,民营企业的活力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21世纪以来,在我国科学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并稳步提升,在寻求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侧重城镇建设效益与品质。(图1)

图1 1978~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统计图

我国城镇化显著的特点就是起点非常低,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发展规模大,且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70年间城镇化进程中暴露的问题

1、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快速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首先发展并大力扶持了东部地区,以求东部带动中西部的发展。现阶段,城市群大部分都密集分布于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源,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中西部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较好的地区也发展了城市群,但是从总体来看,发展质量与效益不高,对周边城市、小城镇的带动力不足。地广人稀的西部现阶段仍未摆脱落后的现状,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2、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了户籍的改革制度,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居民户口,但是数据表明,2010~2020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的财富增长率为22%,而农村人口的财富增长率仅为城镇居民的一半,我国城乡居民在财政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定,因此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3、农业转移人口并未融入大城市。现阶段,我国的“半城镇化”问题突出。中西部的农村人口转移至东部地区打工,但未真正融入城市之中。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子女上学、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都与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存在差距,农村的流动人口无法与城市所在地户籍人口享受平等的优惠政策。因此,在城市中出现了新的城乡二元矛盾。

4、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足。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各地城市在不断自我发展与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大城市病”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空间的无序发展、土地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等问题,不断地困扰当代居民的生活。交通拥堵严重、空气污染、城市三废排放与处理能力低、公共服务设施供应不足,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之间独立发展和不对等的制度造成我国城乡关系失衡。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问题,我国的规划学者一直在探索,以寻求解决之法。“田园城市”理论于1912年传入我国,对于如何才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二、霍华德思想理论及启示

(一)理论背景。随着英国新兴的蒸汽、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国家的发展状态不断从分散转向集聚的状态,在这一发展时期,商业等各种活动集聚在同一地区,激发了地区的活力,促使英国的经济与工业、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这促使英国跻身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但工业革命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由于泰晤士河水被污染,1832年英国发生了严重的霍乱,大部分的大城市都遭到了波及,霍乱迅速在破烂以及环境恶劣的城市中传播,可以认为这次霍乱是工业化快速发展而忽视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城市病,在此之后的4年中,英国人民四次遭受霍乱的侵害,伤亡人数极高且损失惨重。此外,英国居民同时也饱受空气污染的摧残。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煤使用量的剧增,煤在燃烧提供动力的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危害了人民居住质量。人口的大量增长加之无良的资本家不断地哄抬地价,贫苦阶层乃至中产阶层只能拥挤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的贫民区。当时英国政府既没有发挥应有的管控与调节作用,也未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英国居民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之中。过分拥挤的城市、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失业人群的生活疾苦,触动了霍华德想要改革的决心,1898年“田园城市”理论诞生。他所设想的“田园城市”是城乡联姻、集结两者优点的集合体,既有高效活跃的城市生活,又有恬静优美的乡村景色。

(二)田园城市的基本内容。田园城市的中心为花园——中心公园,由此放射出六条大道分割了城市并与外围进行相互联系;沿着放射状的道路从中央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市政厅、博物馆和画廊等公共服务设施;水晶宫是用于商品展示和居民游憩休闲的场所,再外围是商业区和住宅区,住宅区外围有绿带相连。城市的工业、煤场等位于最外侧,减少对城市的污染,方便与铁路连接。(图2)

图2 田园城市平面分区图

霍华德认为城市的无限扩张和土地投机是城市种种问题的本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成长,并建议将城市所有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委托统一管理,使用土地必须缴纳一定的租金,土地的增值等都归公众所有,消灭土地的私有制,而缴纳使用土地的租金是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霍华德先生试图建立投资与回报的机制以及城市的自我管理来维持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控制,田园城市限制了人口的上限,目的就是为了疏散城市中过多的人口,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城市周围必须要有绿地、农田,不但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自然,而且城市居民也可以就近得到新鲜的农产品。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含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他提出了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种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而“田园城市”是摒弃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利因素,发扬了它们突出优势的集合体。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便捷的铁路与公路系统连接,电气、交通的灵活性和普适性为集中的城市转向分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田园城市的深入理解(图3)

图3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目标

(四)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贡献。首先,在城市规划思想上摒弃了传统的规划用来宣扬规划师个人的审美情趣,提出关心广大民众的生活与切身利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田园城市提出以后,霍华德对各方面都进行精细的思考和科学的计算,并且投身于积极的实践之中。其次,针对工业化后所出现的城市与环境问题,有洞察力地发现城乡之间关系,将其从城市与乡村联姻的角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再次,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改革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目标,并且将物质规划与空间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霍华德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旗手,他所提出的独创性的理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规划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三、现实借鉴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与乡村存在着独自发展、长期割据的现象,城乡之间关系的失衡成为限制我国继续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而早在百年之前的田园城市已经考虑到城乡之间的问题,通过结构性的改革,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出“城市-乡村磁体”,克服两者的缺点并吸收两者的优点,给居民提供一个既丰富多彩、高效便捷的城市生活,也有环境优美、空间宜人的乡村景色。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为居民人口,但是这部分居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也未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重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尝试从中找到解决之法。

(二)城市群——“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我国大城市中“摊大饼式”无序蔓延的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环形道路一层一层地向外进行扩张,这种粗放式的发展也带来显而易见的危害,城市中由于拥堵造成低效交通以及缺乏规划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田园城市所设想的是一个中心城市和六个小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它们政治上相互独立,经济上相互合作。各个组团之间由便捷的铁路进行连接,确保各个城市之间联系的紧密性。铁路和公路的强力支撑促进了城市的多中心发展,当城市人口超过一定规模时就会重新建设新的城市。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杜绝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和人口拥挤等现象的产生,卫星城、有机疏散等规划思想也是基于“田园城市”理论演化而来。多级多中心的发展模式使城市在区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与分工,各个城市之间可以互相扶持并避免不良竞争,而区域之间因分工协作以及便利的交通网,使居民生活更加高效、便利。

(三)生态城市与生态规划。在工业化背景下,针对拥挤混乱、环境恶劣的居住环境,霍华德所设想的花园城市没有烟尘与贫民窟,人民身处其中都能怡然自得、安居乐业。他对于美好环境的追求体现在以下两点:大城市在追求高效率生活的同时应与乡村结合,城市与乡村联姻是获得良好环境的基础。在城市中人口可以相对集中但不应该超过一定的规模,这样可以使居民方便地接近大自然。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应合理组织城市各项用地,尤其是绿地面积、位置及其与居住区的关系。“田园城市”的中心位置为中央公园,在居住区外围都有绿地所包围,在便于居民游憩观光的同时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四)城市的管理模式。“田园城市”理论中对于人口规模的上限具有严格的控制,当人口超过一定的规模时,就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建设新的城市。城市是在长远的发展目标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而成,而这一切并不都是在政府全权主导下完成的。在“田园城市”的理论中: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统一受托管理,使用土地缴纳的租金也就是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试图建立投资与回报的机制以及城市的自我管理来维持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这些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霍华德更倾向于公众的自我管理以及公司化经营方式,无论是资金的来源或是土地的获取,都希望与志趣相投者共同参与经营,甚至在“田园城市”建成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的供应问题上,也强调私人化公司的共同参与评选,由当地的居民进行抉择。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霍华德着眼于城市个体的自由发展与整体的协调统一。这种城市发展模式的构想对于我国由政府进行主导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总结

霍华德提出的独创性的理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规划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城市病”已尽显无疑,有必要对霍华德的理论进行重新认知。当然,“田园城市”理论不是“包治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当前城市中所暴露的问题也与几百年前的伦敦不同,我们不能照搬霍华德的理论不加修改地应用到我国的规划实践中,应在“田园城市”的原型上因地制宜地修改和创新。现代的城市规划是在“田园城市”的基础上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演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应该重新品读霍华德的理论,把握和领悟其中的真谛,使规划回归初心,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建设人类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和谐相处的“田园城市”。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霍华德城镇化
Robin Hood!
偷画的人
维权事件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布莱丝·霍华德:表演是我最好的证明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