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中的安全播出问题研究

2023-01-17 15:33朱凤华
电视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广播

朱凤华

(枣庄市枣庄转播台,山东 枣庄 277100)

0 引言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基本原则,这不仅要求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各设备稳定运行,还要求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正常,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外放,避免因意外因素干扰导致播出中断。广播电视作为舆论的喉舌,不仅是党与群众的联系枢纽,负责传达党的重要思想,使群众及时了解党的号召,还负责提供市政热点新闻、社会热门事件、综艺节目以及影视等多元信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而舆论喉舌作用的充分发挥建立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及时、精准地传送给受众。另外,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强调对播出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剔除消极的内容与信息,全面传播社会正能量,这不仅为群众创设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还引导了社会风向,可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意义重大。然而,受技术限制、人为因素、设备落后、突发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过程中安全播出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针对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中的安全播出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保障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与效率。

1 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中的安全播出问题

1.1 技术限制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系统规模庞大、涉及环节较多,因而信号的发射与传输离不开各类信息、数字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任何环节的技术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故障,引发安全播出问题。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国内数字电视逐步取代了传统电视信号传播模式,但实际应用中仍会存在适配性问题;另一方面,广电数字信号站建设一旦存在疏忽,势必会影响信号传播强度,加上电磁波等的多重因素干扰,甚至可能导致信号消失;此外,受导线负荷与承载力等技术方面的限制,在用户使用高峰期普遍存在信号质量较差等问题[1]。

1.2 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播出问题

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与传输对从业者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质要求颇高。然而,当前很多广电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安全管理意识,还固守传统广电信号传播技术,专业技术能力不过关,导致广电信号传输效率低下、安全播出问题频发。与此同时,“互联网+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虽促进了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效率的提升,但开放式信号传输模式也为不法分子恶意攻击提供了可能,极易引发数据泄露、用户端受损、系统中毒等问题,使得广电安全播出事故频发[2]。

1.3 设备落后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

除了技术、人为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设备能否正常稳定的运行,也是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广电系统运行涉及网络播出系统、机顶盒、光端机、无线路由器及广电播放所需的电力设备与环境保障等诸多设备,此类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旦设备技术落后,极有可能导致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受阻,继而影响播放质量;另一方面,广电设备往往非常精密,需要定期维护或保养,一旦管理不当,极易出现短路、受潮、线路老化等问题,这些均会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与传输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引发安全播出事故[3]。

1.4 突发灾害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

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与传输还会受极端恶劣天气、地质灾害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严寒天气下,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导线的表面会附着落雪或冰霜,轻者会影响信号的稳定性,重者会导致线路在多方不平衡拉力的影响下出现断裂、倒塌等事故,严重干扰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发射与传输。再如,雷击也是影响广播电视信号安全发射与传输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强雷击损坏还是弱雷击损坏,亦或雷电感应损坏,均会导致供电线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广播电视台无法顺利接收信号,甚至导致信号杆倒杆,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4]。

2 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中安全播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引入前沿先进技术,保障信号安全传输

针对技术限制所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引入前沿先进技术,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的安全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要加快引入加固、负荷分布、服务器切换、配置备份等安全防护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提升广播电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填补信号发射与传输中的网络漏洞,通过对数据传输系统进行加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5];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要借助应急处理恢复技术、一体化监控技术等的支持,一旦信号发射与传输遭遇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自动备份系统数据资料,缩短系统恢复时间,以此持续优化广电安全管控系统。此外,广播电视台还要加快引入现代化指挥控制技术,对广电节目播出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分析与整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指挥管理能力,当节目现场出现安全播出事故时,利用指挥控制技术对现场进行有序调节,迅速恢复现场秩序,并利用数据备份及一体化监控技术全面分析广电系统,排查事故原因并迅速解决,提高节目的播出率[6]。

2.2 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针对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播出问题,广播电视台要加快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一方面,要针对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如机房出入人员管理制、机房禁止性规定、交接班制、监听监看制、维护检修制、技术档案管理制等,并严格贯彻和落实各项制度,同时要强化统筹协调,理顺各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职责与岗位分工,完善调度指挥机构,提高部门间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与系统协同联动,共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要强化队伍建设,既要通过高端人才引进提高广电从业者的门槛,又要通过在岗人员培训教育提升其业务素质,使之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性,继而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参与业务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各类设备及系统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及安全播出注意事项,避免人为因素可能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7]。

2.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针对设备落后所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广播电视台要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落后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要加强对现代化设备及系统平台的投入力度,购置更先进、更便捷、更高效的设备系统,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播出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要加快构建完善的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系统,定期对信号发射与传输设备进行查修,并结合广电工作的时间特性,及时进行设备维护,降低设备正常运行中的故障发生率。与此同时,要完善周检、月检与季检制度,周检时重点做好风扇、过滤网等方面的清灰工作,防止信号发射装置运转异常,月检要重点核查信号发射器与接收器运行情况,避免其运行异常,季检时要全面检查设备电源、电线及设备内部结构等,确保电源无异常、电线无老化断裂、设备内部无烧灼等情况,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8]。

2.4 构建安全预警机制,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针对突发灾害可能引发的安全播出问题,广播电视台要构建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一方面,广播电视台要全面考虑到广播电视信号可能遭遇到的极端恶劣天气、地质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通过构建安全预警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及时反馈信号发射与传输中出现的异常并进行抢修,避免信号长时间中断,并将突发灾害所引发的安全播出事故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在突发灾害应对处理结束后,广电工作人员要做好记录工作,对本次安全播出事故的预警与应对全过程进行总结,在汲取经验的同时,持续完善对突发灾害的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为后续灾害应对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9]。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中的安全播出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不仅导致播出事故屡有发生,还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舆论喉舌、社会风向引导及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发挥。通过分析可知,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中的安全播出问题主要是因技术限制、人为因素、设备落后、突发灾害等因素所致,因此,广播电视台要在与时俱进理念的引导下,加快引入前沿先进技术,保障信号安全传输,及时革新和维护各类设备,加强对广播电视系统的监测,构建安全预警机制,提升系统的灾害应对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减少各方面因素对广播电视产生的消极干扰,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发射与传输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与效率,以此促进广电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广播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