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爱愈浓
——记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汉中市委老干部局综合业务科科长魏晓霞

2023-01-18 15:43李亚新
金秋 2022年19期
关键词:黄老离休干部局里

※文/李亚新

早晨,我和她坐在一家小店吃早点。一位老人两手都提着买好的饭往外走,坐在门口的她顺手撩起门帘,老人无阻挡地走出小店,顺嘴说了一声“谢谢”!

晚上,我和她在宽阔的汉江江堤散步,电话响起,是一位刚过世的老干部家属打来的,问她有关政策,她细致流利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两件小事,让我看到了她的善良和对工作的认真。

她就是202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的汉中市委老干部局综合业务科科长魏晓霞。

立马就办 全力办好

魏晓霞2008年调到汉中市委老干部局工作,至今已经14个年头。我问她,怎么看老干部工作?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她说:“老干部工作就是一本厚重的书,越读越入神,越品越浓郁,越干越重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就是要多一份体贴、多一些理解、多一声问候、多一份关爱。”十多年来,她始终如一日地做好老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老干部生病住院了,她的问候如期而至;老干部遇到困难了,她的帮助无微不至……

仰望功勋

上门看望

2019 年的一天,一位刚打完吊针,走路打颤的老阿姨来到局里,晓霞赶紧扶她坐在沙发上,说:“你都病成这样了,还走路来局里,儿女们放心吗?”老人叹了口气说:“我没有孩子了!”

仔细和老人交谈后方知,老人叫梁灵娥,是已故汉中市燃料公司离休干部叶林的妻子。她当年和叶林结婚时,叶林是再婚,还带了三个孩子。婚后,梁灵娥和丈夫一起,拉扯大三个孩子,如今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三个孩子现都不管她,日子过得很恓惶。她来局里,就是询问有关离休干部遗属困难补助金的事。

听了这番话后,魏晓霞决定先了解一下情况。她抽空来到梁灵娥的家,房间狭小拥挤。正值冬季,没有暖气,十分寒冷。这房子还不是老人的,因为叶林的房子拆迁,她寄居在侄子家。她又找到叶林生前工作的单位和同事了解,方知叶林的三个孩子都下岗了,生活自顾不暇,也管不了他们的继母。梁灵娥反映的情况属实。

魏晓霞将了解到的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离休干部去世后,其配偶无工作的,可以每月领取1000元补助金,遗属如果是孤寡老人,每月还可多发200元。叶林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与梁灵娥没有婚生子,现继子们又无力赡养老人,生活特别困难,建议按每月1200元给其发放补助金,局领导经研究充分认可了晓霞的建议。

嘘寒问暖

这1200元看起来不起眼,可对梁灵娥老人来说,能解决很多问题。她抹着眼泪对魏晓霞说:“小魏呀,真心地谢谢你呀!”魏晓霞拉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这是我们该做的工作,你千万别放在心上,有事您随时找我。”

这样的事情,魏晓霞只要碰到,就会立马就办,力求办好。在和老干部局同事聊天中我了解到,在平日工作中,晓霞就十分注重对每一名老干部的关怀和照顾,每年春节、“七一”、老年节等,她都到离休、高龄、生活困难、鳏寡孤独老干部家中走访探望,把党组织的关心关怀送到老干部心坎上。针对离休干部年高体弱的特点,她提出对离休干部实行“一人一策”的管理办法,突出亲情化、个性化服务保障。对退休干部,她重视和关注80岁以上老同志的安全健康,对独居空巢、生活困难、体弱多病的老干部实行“结对子”帮扶机制,定期上门看望、电话问询,及时了解需求、提供帮助,让每名老干部时刻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抚慰孤独 真情陪伴

汉中市某国企一位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叫黄克发,有段时间经常到老干部局来,在各办公室走动,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问他有什么事,他也说不上来。魏晓霞的办公室是局里第一间,黄老是常客。有一次,黄老拄着拐杖又来了,魏晓霞赶紧去扶他,他甩开魏晓霞说:“别拉我,拉了就打你!”黄老又指着自己手腕上挂着的住院牌说:“我住院了,没有钱,没有医药费了!”魏晓霞说:“你的医药费是实报实销,不存在问题!”黄老着急起来,大声嚷嚷:“谁说的,谁说的!”魏晓霞看他着急,立刻坐到他身边,用手抚着他的胸口,安抚他。黄老突然情绪崩溃,嚎啕大哭,声泪俱下……魏晓霞拿来纸巾,好言相劝着。

几天后,魏晓霞和局领导一起去黄老家家访,看到黄老家干净整齐,院内植花种草,黄老穿得周正整洁,儿媳妇对他照顾有加。儿媳妇说:“没法子,年龄大了,智力等原因,有时候我们稍不注意,他就跑出去了,而且很爱去你们局里。”那一刻,魏晓霞突然顿悟:黄老以及和他相似的一些老人,就是把老干部局当成自己的组织和娘家,来倾诉一下自己的烦心事,宣泄一下自己的小情绪,找一找归属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热情接待,用心陪伴。

魏晓霞理解了这些老人,每次来了,没有感觉他们是来找茬的,就像对待父母一样,倒杯茶,陪他们坐坐,说个话,唠唠嗑,抚慰一下孤独的心。魏晓霞坦言,这些年自己去的最频繁的地方就是医院和殡仪馆。十多年来,她记不清有多少回老干部生病住院自己忙前忙后的身影;记不清多少次自己身着素服心急火燎地赶到殡仪馆为去世老人敬献花圈,鞠躬默哀,协助家人处理后事……她告诉我:“老干部为革命奋斗一生,为汉中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送老人家最后一程,是我和同事的责任和义务。”

事事记录 细致严谨

翻开魏晓霞随身携带的工作记事本和信访记录本,虽然破旧不堪且打满“补丁”,但娟秀的字迹和摘录的政策清晰地印证了同事眼中“政策熟悉、业务精通、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活字典”形象。她告诉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干部工作琐碎具体,她把每天的工作和明天要做的工作都及时记录下来,干完的工作划上勾,没干完的工作争取早日干完。和她聊天中,所涉及到的老干部政策文件,她可以一口说出发文字号、时间、日期,对相关规定大都能原文复述。全市健在的242名离休干部她几乎全叫得出名字,尤其是市属直接管理的105名离休干部,54名厅级以上退休干部,22名遗属,她可以一一说出其单位名称、家庭住址、子女情况等,甚至还能说出相当一部分老同志的电话号码。

她把中央、省、市各级下达的有关文件,按照内容分类集中,并将重要政策记在本子上。比如离休干部遗属补助金,2017年提高了一次,2021年又提高了一次。她将这些文件集合起来,不管谁来咨询政策,她一看就知道哪一年提高的,什么人适合增加这笔钱。

魏晓霞告诉我,2008年她刚调来时,都不知道老干部局是干啥的。抱着熟悉工作、学习业务的心态,她主动请缨整理了单位近10年的工作档案,不仅熟悉了政策业务,还荣获汉中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省委老干部局决定在全省离休干部中开展“六联六送六必看”活动,魏晓霞牵头制定和细化领导分工负责、工作人员联系离休干部等六项制度,印发了“六联六送六必看”活动知识问答,针对性地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与团市委、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卫校医院等涉及单位联系,为破产企业困难离休干部落实志愿者和家庭医生。

黄秀珍是魏晓霞联系的一位离休干部遗属,孩子们离得远,一个人住在出租房内。逢年过节,她都提着自己买的米面油、鸡蛋上门看望,嘘寒问暖,道不尽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离开时,拉着老人的手一再说“多保重身体,有事随时打我电话”。

为老情怀 深入骨髓

外人眼中,老干部局就是暮气沉沉的养老部门,老干部工作也没多少出彩的事,但魏晓霞愣是靠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把别人眼中枯燥繁琐的老干部工作做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情有义。不需要谁督促,也无需谁表扬,她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问她何以至此?她对我说,接触了太多的老干部,他们金子般闪光的心,让自己深受感染和启迪。2021年,为隆重庆祝建党百年,挖掘身边老干部红色资源,按照局里统一部署,她积极联系汉中广播电视台组织拍摄《红色记忆》专题片,六名老同志以口述方式回忆经历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成为传承红色记忆、开展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也为老干部留下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

抚慰孤独

在谈起拍摄专题片时,晓霞告诉我,当他们走进90岁的谢炳怡家时,老人正坐在沙发上吸氧。她问老人为啥不去医院?谢老说:“国家还有困难,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不麻烦了。”谢老的女儿告诉晓霞,父亲的医药费虽说是实报实销,但他平时生病都买最便宜的药,能止疼就行。他经常告诫家人,我的医药费是组织给的,家人不能用!

提起这件事,晓霞的眼眶盈满泪水,她说:“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模样!病成那样,仍心系国家,他们的心胸,让我肃然起敬!我爱他们,能为这样的一大批老同志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我干得不仅是工作,更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情怀”。

我忽然明白,评选全国老干部先进工作者,大家为什么将票都投给了魏晓霞,因为她将平凡做成了不平凡,使琐碎变成了条理,用柔情融化了焦虑,把情怀润进了日常……所以,她获得这一荣誉,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黄老离休干部局里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奉献一生捐资助学
分手
捡到钱了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观山湖区增加离休干部定点医疗机构
专车
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提高到了多少
能对困难的人帮一把 人生更有价值——记诸暨市离休干部虞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