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心理骨干应具备“三会”技能

2023-01-20 18:37
政工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骨干官兵

许 闯

基层心理服务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维护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防治各种心理问题,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实践活动。基层心理服务工作的主体是心理骨干,主要包括基层政工干部、排长、军士、班长等非专业人员,以及专业的心理服务工作人员。对于基层心理骨干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有没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自己做好基层心理服务工作。从个人经验和工作实践出发,做好基层心理服务工作应具备“三会”技能:会鉴别心理问题、会进行心理疏导、会处置严重问题。

一、心理问题的鉴别

众所周知,心理问题就像身体问题一样,有个轻重缓急。那么,如何区分和评定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按照症状程度可分为三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其实,鉴别心理问题就看两条:一看正不正常,可参考精神障碍的鉴定标准,主要包含三大原则,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违背了其中任一原则都可能被诊断为精神障碍;二看严不严重,这主要涉及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分问题,具体从四个维度来区分和鉴别,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心理骨干应当学习心理问题鉴别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情况,具备鉴别基层官兵心理问题类型的实际能力。因为这与心理骨干的岗位任职是有直接关系的。基层心理骨干在心理服务工作中需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呢?一方面,要有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和审视问题。能够对心理问题有一个准确的定性,到底是心理正常还是心理异常,心理问题是一般的还是严重的,对官兵心理问题的准确鉴别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具体而言,对于一般心理问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初步的疏导和处理;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如果具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专业资质可以提供直接帮助,一般情况下应该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或者交由专业人士来处理。

二、一般问题的疏导

通常认为,我们经历了一些麻烦事,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心情。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艾利斯则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是著名的情绪ABC 理论。具体来说,A 代表诱发性事件,C 是指情绪行为后果,在A 和C 之间有个桥梁就是B,代表信念、想法,也就是个体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根据艾利斯的观点,心理问题产生的过程是,事件刺激通过影响个体认知而诱发包括情绪和行为的不良反应。因此,针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疏导工作可从此过程的四个方面入手,按照处理情绪、消除事件、转变认知和改善行为的顺序来进行。

(一)处理情绪。作为心理骨干,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官兵首先要做好支持性工作,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关心安慰,减少或消除其内心的孤独感,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是被需要、被关爱的人。在此基础上,帮助其处理好负性情绪,主要可采取两种简单方法。其一,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宣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说一说、写一写、动一动、笑一笑、唱一唱、喊一喊、哭一哭等等,具体运用因人而异,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喜欢的宣泄方式,但应该遵循不毁物、不伤己、不伤人的基本原则。其二,做一般性身心放松。常用的身体放松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热水澡等;常用的精神放松方法有听音乐、看漫画、练书法、冥想等。

(二)消除事件。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原则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事实上,在心理服务工作领域也强调“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具体而言,基层心理骨干要对有心理问题的官兵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力所能及地解决矛盾和困难,使其获得保障和温暖。比如,两个战士闹矛盾,有一名战士觉得自己受欺负,心里很难受。解决的方法就是问清楚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因为误解还是因为一个就想压别人一头,搞清楚之后再分别做工作,然后以公开或私密的形式化解矛盾。再比如,一名战士跟女朋友闹矛盾,很痛苦,这时候怎么解决呢?那就不能消除事件了。因为基层心理骨干没有义务、也不一定有能力帮他与女朋友和好如初,此时就需要转变其认知。

(三)转变认知。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存在着很多不合理认知。根据艾利斯的看法,人具有非理性的观念,而且普遍存在于适应困难的个体中。这些非理性观念可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个人方面,如“我不能忍受任何的失败,假若我表现不好,也得不到别人的赞许,那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第二类,他人方面,如“别人必须像我期待般对我仁慈、公平、体贴,否则那将是可怕的灾难,我不能忍受他们那种讨厌的样子,他们是可恶而无用的人”;第三类,环境方面,如“我必须得到我所想要的东西,我希望周遭的环境及世界能像我期待般有秩序与明确,如果不是如此,我将无法忍受,日子简直无法过下去”。艾利斯认为,依据上述三大范畴再做细致的划分,可得出千百条自我挫败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让人像戴着一副墨镜一样来看待这个世界,所及之处世界都变得荒凉。基层心理骨干要帮助官兵与这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作斗争,换一种方式去解读事件,从而不再执拗于那些负面的信息。其实就是改变我们的归因方式,多做积极归因。从进化论的角度讲,当我们在面对风险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作出灾难化和过分夸大的解释。这种在主观上对事件的负面解释,在心理学上称为消极归因。消极归因会使我们好像被负面螺旋拽着往下坠,把我们拖入无助绝望的黑洞。而要摆脱这种负性循环就需要我们承认并接受事物的消极面,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积极面上。因此,当基层官兵碰到挫折、深陷负性事件的时候,心理骨干要做的就是逐渐转变其认知观念,试着从积极的角度归因,帮助其逐渐恢复个体心理平衡状态。

(四)改善行为。网上有一句话引人共鸣,“知道那么多道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知道做不到是阻碍大多数人改变的枷锁,因为每个人都有惰性,这种惰性让个体保持原有的行为习惯。知道并行动起来,才是“知行合一”的真谛。基层心理骨干帮助官兵改善行为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一是阳性强化。即通过奖励强化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其实就是奖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舒适区”内个人处理的都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一般来讲,走出“舒适区”,个人会面临很多挑战,譬如惰性思维和安逸心理,而“舒适区”外必有阵痛,比如知识盲点、能力瓶颈、短板弱项等等。只有迈出“舒适区”,在“学习区”内做事,个体才会成长进步。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接触新领域,实现自我飞跃,这其实就是行动改变的力量、自我奖赏的力量。二是系统脱敏。其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本可引起焦虑的刺激,在当事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当事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其引起焦虑的作用。实施系统脱敏有三个基本步骤:学习放松技巧、建构焦虑等级、逐级实施脱敏。比如,在训练中循序渐进,实施类似上台阶式的方法就是一个系统脱敏过程。而在生活中,就是要培养“积极的微习惯”,其养成的关键在于是“积极+微小”。虽然可重复性、稳定性的行为都叫习惯,比如刷手机、早操、上课、训练都是习惯,但习惯有好坏之分,刷手机、打游戏、冲动消费就是消极习惯,而早操、上课、训练就是积极习惯。消极习惯和积极习惯都会带来愉悦感,但前者的愉悦感来自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过性的,半衰期短,会因为消极陷入自责愧疚的恶性循环中去;后者的愉悦感来自大脑中的内啡肽,半衰期长,是努力后的奖赏,会激励我们在变好的路上更积极主动。因此,基层官兵要多用积极习惯填满自己的生活。另外,习惯要微小,便于操作,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比每年阅读50 本书更具操作性,也更容易开始和坚持。三是厌恶治疗。即将需要戒除的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从而对目标行为产生厌恶反应,这其实就是惩罚。一些官兵有不良习惯和嗜好,改善的方法就是要用惩罚措施来提醒并促其及时纠正,此方法亦可在队列训练等技能训练中使用,比如训练中夹扑克牌、插别针等方式就是“厌恶疗法”的体现。

三、严重问题的处置

基层心理骨干发现官兵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时,应该怎么办呢?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步:第一步,报告上级领导。心理骨干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当本单位人员出现严重问题时,应准确、迅速、及时地采取上报等相应措施。第二步,保证人身安全。人身安全的首要标准是“一旦怀疑当事者不安全,立即予以帮助”。对于出现严重心理危机并对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者,应协调保卫部门进行24 小时特别监护,并立即通知当事者的家人到场陪伴和监护。第三步,协助做好相关工作。相关工作主要是分层次应对,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官兵要帮助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师的帮助,而对于可能有精神障碍的官兵则要带其到权威医院作精神鉴定,是否住院治疗要视其病情及个人意愿来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骨干官兵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我军第一支航空兵骨干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