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得四真”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1-21 03:33熊少华蒋瑞斌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业装备农机技能

熊少华,左 萃,蒋瑞斌

“三得四真”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熊少华,左萃,蒋瑞斌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在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农业装备技术人才存在的供需矛盾,结合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以解决农业装备技术人才存在的人才缺口大、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等问题,有利于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助力。

人才培养;三得四真;改革实践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机产业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1-2]。近年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现有的农机从业人员存在的人才缺口大、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影响到了智慧智能农机的推广和应用[3-4]。如何提高农业装备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能扎根乡村,适应农机产业技术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1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1.1 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业装备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一是职业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相关专业招生困难,人才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与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差距;三是专业教学资源的实效性不强,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无法满足农机智能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学需要。

1.2 改革与实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立于1958年,以持续为湖南农机行业培养和输送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近年来,为紧跟经济发展的节奏和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培养满足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针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调研,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专业调研。为解决农机行业的人才供需矛盾,把握农机行业对人才素质的最新需求,教研组深入农机部门、科研机构、农机企业、兄弟院校进行调研;查阅国内外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文献,为改革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以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2011年2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首批“农业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免费对口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改革试点”,随后相继建立产学研基地和教师工作站,开展农机科技攻关。2015年12月,牵头成立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教育部“职业教育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有关专业教学标准、教材、课程资源的制定,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农机技术服务。2019年5月,成立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后赴多地开展服务“三农”活动,构建政校企多元投入的办学机制,研究和探索“政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一是针对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政校”联动招生就业机制改革。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双方联动下,实施免费对口招生、五年制大专招生、基层定向特岗生等政策,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解决了生源不足的难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供需矛盾,尤其是定向生在入学前已签订基层服务协议,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既解决了“招不进”,又解决了“留不住”的问题。二是深入各县市农机局、农机企业调研,探索“校政企共建”模式。采取“定向”和“非定向”两种招生方式,针对岗位的特点,以岗位技能要求为立足点,设计“农机农艺融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政企共建、农机农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三是依托教育部“职业教育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多渠道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解决教学资源实效性不强,知识陈旧,结构老化的问题。鼓励教师主编、参编各类农装专业教材;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和教师工作站,开展农机科技攻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农机操作和维护修理实训场所;依托农业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聘请校内外专家,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服务。四是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基于翻转课堂、再现竞赛情境、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落实“真正学”;将“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分组训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以岗位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周、顶岗实习”三管齐下,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让学生“真干”;组织校内技能大赛,选派学生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让学生经比赛的历炼,练就一身真本领;以“榜样引领、体验感悟”为主线,通过“教师课堂上浸润、校园文化中熏陶、课外活动中体验、教育基地里感悟”四种方式全方位实施思政教育,培养“德技并重、内外双修”,对农业“真爱”的准农技人。

2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特色与成效

2.1 培养特色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了一支不忘农业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的专业教师团队,打造了“招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真爱、真学、真干、真本领”(即“三得四真”)的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样本;通过创新“校政企共建、农机农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弥补了专业毕业生只懂理论知识的不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首创“榜样引领、体验感悟”课程思政新模式,全方位培养真正爱农“德技并重,内外双修”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牵头组建了中国农业装备职教集团、教育部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工作站,实行人才订单式培养,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2.2 培养成效

经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农业装备应用技术技能人才,扎根乡村农技一线,缓解了农业装备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教研组指导学生参加农机维修项目技能竞赛获,在国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省赛中获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硕果累累。近年来,我校多次成功组织和协办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赛和湖南省农机手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我校参赛团队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组建的农业装备专家服务团先后赴多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达1500人次、培训中职农业装备技术专业教师40人;创建“湘微农职”农装技术服务频道公众号和湖南省农机技术交流群,为农机从业人员提供线上咨询与服务,成效显著;创建的农业装备资源库在全国十余所高职院校中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主持制定了湖南省中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标准、湖南省高职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研究报告1份,出版教材6本、技能鉴定题库1个,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个,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成果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

3 不足与展望

3.1 面临的不足

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作物种类、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差异而存在较大区别,对应的农机型号和作业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人才素质的培养具有天然的动态性,不应墨守成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装备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对农业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应当与时俱进,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源情况,需结合装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情况,对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环节进行及时调整。近年来,我校虽然在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专业课程的设置仍存在局限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不够丰富,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合理,针对地域差异进行调整的灵活性不足,先进适用农机研发能力亟待提高,智慧智能农机实训室急需建立,专业毕业生的服务“三农”意识仍需加强。

3.2 未来的展望

2022年,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将着力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补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短板作为重点任务,既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提供了指导。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现代农机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不仅要培养出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更要以研发、宣传、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技术为己任,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助力。高职院校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但要紧跟市场的需求,而且要针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及时调整人才培训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保证育人效果。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机行业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愈发突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现代农机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进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意义重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时俱进,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机行业的需求,针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及时调整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重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缺口大、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等问题,缓解农机行业人才供需矛盾,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助力。

[1] 高菊玲,刘永华,赵梦龙,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方向和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 2020,21(4):89-96.

[2] 金文忻,熊伟,张田林,等.浅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路径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0-11,56.

[3] 李洪昌,高芳.高职院校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农机化,2020(1):90.

[4] 杨涛.乡村振兴与“互联网+”大赛背景下高职农机专业“专赛创”融合实施路径[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1,29 (2):33-37.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ree Gains and Four Truths"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XIONG Shaohua, ZUO Cui, JIANG Ruibin

(Hunan Biomechanic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27,China)

China's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is paper aims 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 technical talents and combines with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pecialized talents to study and reform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in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 large talent gap, serious aging, and old knowledge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talents. 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allevia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and is helpful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three high and four new" strategy of Hunan Province.

talent cultivation; three gains four truths; reform practice

G712

A

2096–8736(2022)05–0057–03

熊少华(1969—),男,湖南道县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技术、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责任编辑:阳湘晖

英文编辑:吴志立

猜你喜欢
农业装备农机技能
沃得农机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不一样的农机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