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城乡融合
——上海赵巷和睦村村庄建设实践

2023-01-22 05:21姚路萱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和睦河长人居

■ 姚路萱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和睦村东临西虹桥商务区,西靠以百联奥特莱斯、市西信息软件园等为主要商业体的青浦现代商业商务区,轨交17号线贯穿全域,村域面积3.3平方公里。和睦村附近有崧泽遗址、金葫芦社区、赵巷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刘夏古文化遗址、练塘古镇等旅游景点,有练塘茭白、练塘草编、鹌鹑皮蛋、商榻菜苋、芡实糕等特产。和睦村充分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契机,贯穿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江南都市田园水乡村庄建设和传统乡村转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责任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最大程度参与进来,压实主体责任,激发主体意识,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与组织力。在具体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城乡融合的长效机制。和睦村的基层党组织聚焦“幸福社区”建设,奏响民生改善“最强音”,丰富村风文明载体,依托“和睦E+”党建品牌,筹办基层党建、文化汇演、志愿服务等主题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和睦村民共同参与幸福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创建“和睦源·幸福里”社区中心,充分挖掘党群内涵,融合社区事务、邻里交流等功能,切实为村民提供各项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力量,激发广大村民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振兴长效管理的热情。和睦村美丽乡村创建的成果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村民们的支持。在整治之初,基层党组织激励农民全方位参与,充分重视听取村民诉求,进而获取村民支持,汇聚起广大村民、乡贤能人、专家学者和镇村干部等多层次的集体智慧和意见建议,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依托“和风”志愿者、党员队伍、村民小组长和“1+2+3+X”网格队伍,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打造智慧监控中心,加强科技支撑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推进乡村振兴向智慧化发展。和睦村将党群服务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级卫生室等分散点连成一条线,为村民打开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打造出15分钟生活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制度建设,做到农民主体责任有典可依、有据可查,通过“三大整治”集中治理了村庄环境,小菜园管理奖惩措施美化了人居环境,村规民约提升了村民的思想品德。

三是落实责任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和睦村始终将“河长制”工作落实作为河道整治的关键点和总抓手,同时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长制协作联动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带领一名工作人员全程徒步巡河,深入基层排查河道问题,对河道情况、污染现状及河道两岸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巡河实行动态化管理,切实履行河长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工作职责。对于河道的常态化治理,需要针对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最终根据不同的河道,提出各种有效措施。同时,组织村级河长、河长助理、民间河长及巡河志愿者们参与河道整治培训课,规范河长巡河工作,提高河长履职能力和河道的管理水平。

二、搭建社会资本参与的发展机制

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和睦村通过特许经营、奖励、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一是引入科技型社会资本打造都市“新农业”。和睦村与六甲农林科技公司合作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利用精准管理手段打造绿色农业。2018年起,和睦村的农田就开始“修身养肥”,从水、肥、药三要素上精准把控,土壤有机质从不到1.5%上升至2.8%,水稻亩产从500多公斤增至600多公斤,其中,“乐稻乐道”品牌大米——“有幸遇稻”完成绿色认证。同时,和睦村依托“乐稻乐道”农业品牌,开展运动休闲与农田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优质水稻+休闲体育”为主题的农业主题公园。

二是通过引入文化型社会资本助推文创产业发展。和睦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主要通过“姐妹联手”解决,即汇集“智慧团”,形成“朋友圈”,推进“女企业代表、村妇女代表、村妇联主席”三方联动。其中,“巷心·姐妹智慧团同绘·乡村幸福家”活动就是引进文化型社会资本的典型活动。在文化类社会资本的助力下,和睦村将补足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与打造当地文化品牌相融合,突出和睦水街乡村商业农旅产业,打造共享直播平台、红豆生活馆、乡村书吧、农副产品销售等商旅融合的休闲购物旅游中心。

三是引入商业型社会资本打造“精品商业”。通过与知名企业红豆集团合作,打造优质“红豆·和睦源”水街商业项目。依托“生态、田园、滨水”优势,通过打造“源宿”民宿、“和睦壹号”农家乐、农家私房菜等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到旅游业态中,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经济。

三、构建文化活力迸发的传承机制

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营造出适宜于乡村长期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

一是优化人才环境。利用“美丽乡村”创建契机,打造人才公寓,将本地产业发展规划与人才战略充分结合。通过打破传统小区模式,以乡村农宅整租、分租新模式,实行智能化管理,使年轻人引得来、留得住,为和睦水街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举办剪纸、沪剧、舞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既给前来观光的市民提供审美享受,同时也让和睦村引进的青年人才和老中青三代村民切实享受到了和睦村乡村振兴建设的文化红利。

三是开展红色教育。充分利用红色历史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把学习“四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听老党员讲故事”作为和睦村的经典栏目,由村里的两位老党员为大家讲述村历史演变以及和睦村先烈们的红色故事。自入选红色打卡地标以来,和睦村已接待了多批党组织队伍,促进和睦村与其他各级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共同学习、协同发展的良好互动氛围,为实施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2016年以来,和睦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庄改造、河道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综合环境提升等项目,通过创建“和睦E+”党建品牌,“四和愿”工作法,拓展“和为贵、睦为美”村训内涵。与此同时,利用科技兴农和资本下乡,打造出一块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生态景观稻田,积极试点推广“蔬圃菜园”农家小菜园特色自治品牌,先后建成了“和塘睦色”“古闸听流”“红柚香远”“水稻公园”等乡旅景点和产业项目,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打造出具有上海郊区水乡特征、都市农村风采的美丽村庄。

和睦村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其区位优势明显,在城乡要素融合方面,可利用的城市资源更加丰富。和睦村作为生态禀赋优越的城郊村落,其生态治理与生态价值双管齐下的建设经验,有助于其他有意供给生态文旅产品的特色村落进行借鉴和学习,为新时代大城市郊区开展乡村振兴提供了绿色方案。

猜你喜欢
和睦河长人居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和睦”
你会怎样做?
齐心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不说谎话的小狐狸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