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能源转型中能源安全保障探讨

2023-01-24 00:11刘林海
大众标准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转型

刘林海

(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以清洁替代、电能替代为代表的“两个替代”已成为电力能源领域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要注重能源安全问题,必须统筹好保障安全与结构转型、长期战略和短期效益、现有能源产业转型和能源安全关系。从中长期来看,煤炭、石油、天然气精英能源仍是社会生产中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能源。实现以属地性为特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升级,是解决传统能源安全供给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塑造未来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1 我国能源转型的现状

能源安全的含义是为能源的使用者提供平等的、可负担的、可用的、可靠的、社会可接受的、主动治理的、环境友好的、高效的能源服务,能源安全打破了以往的以国家层面的能源供需安全作为核心的观念,更加关切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目标是在21世纪内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 ℃以内,并努力将上升幅度控制在1.5 ℃以内。许多国家和跨国企业已经承诺在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若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将令全球付出严重代价。保险巨头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全球经济损失23万亿美元,令全球经济产出减少11%~14%。如果温度上升2 ℃,海洋中的珊瑚礁可能完全消失,这相当于破坏了10多亿人的主要海产品来源。作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哈佛大学历史能源数据库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导,但进入“煤炭时代”的时间并不长。从能源转型阶段看,在世界平均已经进入石油时代、迈向全电力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处于煤炭时代,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思路是:从长期来看,服务于双循环战略,能源转型战略的事实应有利于减少对外能源依赖,实现“两个替代”。

2 新时代我国能源转型面临机遇和挑战

2.1 实现碳中和需要数百万亿的绿色低碳投资

按照金融学者刘俏的测算从2018~2035年,中国的GDP总量按2018年不变价格计算将达到210万亿元,在2018年90万亿元的基础上增加133%。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复苏和落实相关政策行动的推动下,世界将迎来一场绿色低碳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蕴藏着很大的投资和市场机遇。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绿色低碳投资,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金融体系动员社会资本来实现。

随着各国解除防疫限制措施并迎来经济复苏,电力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并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到2023年以后将以2.2% 的速度增长。未来十年,亚洲将继续引领全球电力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从长期来看,绿色氢气、电网脱碳、全面电气化等新电力需求的出现,将催生出新的用电增长点。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约61万亿千瓦时,较2018年增长约1.5倍,年均增长2.9%。可再生能源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既具备改善环境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各类产业高速发展,并为社会创造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行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具备十分积极的影响,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经济的增长具备更强的推动力。专业人员预测,2020年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就业人数将增至1300万,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的新增就业人数将在300万以上。在研发开支方面,其产生的长远影响最大,但其短期内迅速创造就业机会的效益也是立竿见影的。2018年,美国政府在所有部门的研发直接或者间接支持了超过160万个工作岗位,为工作者带来了1 260亿美元的收入,同时也为联邦和各州增加了390亿美元的税收。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强大“引擎”,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直接就业人数约为408万人,“十四五”该领域的就业人数有望超过煤炭产业从业工人总数。

2.2 电网行业投资前景广阔

预计从2018~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总投资规模约38万亿美元,释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其中电源投资约27万亿美元,电网投资约11万亿美元。根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网的电网建设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的2.8万亿元。据中国能源报,“十四五”期间国网特高压投资或达3800亿元,或有望成为电网投资的重要结构性增量。“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9个风光一体化大型能源基地,而大基地项目一部分依托于存量的特高压通道,可以提升通道利用率;另一部分由于存量特高压线路可能不能有效覆盖,所以必须将依托于新建的特高压通道。“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38条,涉及线路3万多公里,总投资3 800亿元,约可带动社会投资7600亿元。当前已建成特高压32条,累计建成长度约4.5万公里,可见“十四五”特高压建设规模空前。

2.3 电力能源结构性缺陷与困境

石油储备可以储备有六个月的时间,天然气的储备有三个月的时间,燃煤电厂至少有两个星期的储备,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新兴能源系统,90%以上的是以电力形式存在的,电力难以长期储存,即发即用的特征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应用障碍。

发电厂建设成本高昂,而其生产的电力能源价格却很低。电力公司和监管机构不愿意关闭运营良好且还能运营几十年的发电厂。如果把原本寿命期是30年、40年的高碳工业、能源、建筑和交通的基础设施提前淘汰或弃之不用,将有可能造成规模化的搁置资产。如此“硬着陆”带来的损失,年均将产生额外1.3万亿元的经济代价。我国大部分燃煤电厂建成时间较短,只有十几年的使用寿命,还未能全面发挥其资产效益。如果大部分转为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供给,如何获得公平的补偿,同时保证能源安全,还要考虑非化石能源发展托底保障问题。

2.4 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博弈的情况

2020年是现代全球能源史上最为动荡的一年,一次能源消费和因能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均创造了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可再生能源则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风能和太阳能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年增幅。全球总发电量下降0.9%,大于2009年的跌幅(-0.5%)。而2009年是 BP自1985年起发布电力数据以来,电力需求下降的唯一年份。而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了1 500太瓦时,同比增长6%,这是自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复苏以来的最大增幅,也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总增幅。与2020年相比,国际能源署统计显示,2021年主要批发电力市场的价格指数几乎翻了一番,比2016~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64%。在欧洲,2021年第4季度的价格是2015~2020年平均价格的4倍多。究其原因,就是在疫情持续冲击之下,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能源需求快速反弹,而能源供应恢复相对滞后。“绿色新政”下,欧洲企业制定了更激进的转型策略,进一步减少了本地能源供应水平。日本和印度的电价也出现了类似的强劲上涨,而美国的电价则较为温和,因为天然气供应受到的影响较小。

2.5 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

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新能源转型的背景条件,对现有的工作进行辩证性分析,提高能源转型质量,使能源安全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障。能源转型的相关工作一定要提高统筹分析能力,提升协调分工质量,使碳中和目标可以得到充分实现。要根据世界范围内的低碳化趋势,对电力企业供电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按照补短板的思维,对电力资源供给的相关挑战性因素进行有效应对。要对快速能源转型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尤其要对短期内电力供给的风险进行预测,使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博弈问题得到有效应对,为电力互联网合作困难的应对提供帮助。目前看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还离不开煤炭的“压舱石”作用。2020年全年,新能源装机比占全国的24%,将近1/4的比例,但它们只提供了全社会9.5%的用电量,而且是在火电调峰“保驾护航”、电网优先并网消纳等政策的支持下实现的。

3 政策建议

3.1 宏观调控要避免“碳冲锋”“一刀切”和“攀高峰”

在顶层设计还未出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双碳工作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但在执行中对中央政策把握不准,造成了多地“拉闸限电”。2021年10月以来,国家层面多个政策文件出台,各地也在努力调整,效果初显。有些地方为了尽快实现达峰,可能会过快地齐步走、“碳冲锋” “攀高峰”,通过让能源消费激增来尽早达峰。考虑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要在兜底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减量和替代。要建立政策激励措施,通过产业政策、税法或者公用事业法规等措施,市场化出清效率低下的化石能源燃料资产。

3.2 规划构建低碳公平转型,布局转型地区人力资源升级

按照比尔·盖茨的预测,能源转型对于当前依赖传统能源的国家和地区的很多产业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如:以采煤、水泥、钢铁、汽车制造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当地的大多数工作岗位都依赖这些产业,随着煤炭和燃料运输的减少,卡车司机、铁路工人的工作机会将大幅度减少,相当数量的工薪阶层收入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需要提前进行工作岗位转型的培训计划。要建立配套的退出机制,对于人员转岗、企业转型发展等,做出足够好的制度安排。

3.3 统筹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实现低碳发展

要处理好地区和地区之间、中东西部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合理制定减碳任务,从地区来说,要有先有后,根据中东西部产业布局、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不同,参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有序推进。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鼓励率先达峰,给西部地区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提升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西部地区有很多国家能源基地,这些地方煤炭资源丰富,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比较丰富,要给西部地区留一些发展空间来承接东中部高载能产业转移,发挥西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作用。

3.4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要根据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实际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战略进行有效构建,保证相关核心技术得到有效供给,使电力行业可以在关键性技术得到调整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电力企业还需要对各节点成本的特征加以分析,以便能够有效地凭借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3.5 加快推进生产环节节能减排,推动电力业务绿色发展

实现电力能源的碳中和任务艰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发力,要在全产业链每个环节,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油气行业绿色发展。

3.6 参加产业规则机制建设,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一是加强多元化战略,积极打造清洁低碳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积极打造区域性气候治理体系,扩大绿色发展朋友圈。二是利用好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势,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低碳项目建设、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等。加强与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确保有保障的电力进口量。三是尽快建立国际碳关税协调机制。需尽快了解欧美对碳排放的计算依据和碳足迹的认证办法,围绕核算体系、工作机制、透明度及其与WTO规则协调性等内容,主动开展规则对接。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当始终坚守能源转型的基本路线,能源安全为底线,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在未来能源结构变化的驱动下,新能源必然会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实现自身的经济性,助推世界能源结构优化。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能源转型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