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建党前后的报刊活动

2023-01-24 05:46
武汉广播影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武昌汉口武汉

邓 涛

曾任《大汉报》《汉口新闻报》记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同志(1896-1943)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冈人。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他诞生在黄冈县陈宅楼村的一户教书兼种田人的家庭。自8岁到15岁,在本地陈氏族立私塾、黄州府内县立学堂念书。[1]1912年陈潭秋考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15年夏毕业。同年秋,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功课准备报考大学。陈潭秋当时的“初心”:要拯救中华,重要的是寻找到先进的思想武器,用先进的思想去改造社会。而外语是寻求先进思想文化的必备工具,故决心报考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翌年成功考上,圆了初心。[2]1923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次年秋改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10月改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两年后的9月,定名国立武汉大学。[3]

在武汉大学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读书期间,陈潭秋经常出入学校图书馆,翻阅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著名杂志《新青年》等传播新思想的书刊。十月革命爆发后,他高度关注苏俄发生的事情。[4]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到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5]5月9日陈潭秋被推选为校学生团代表,参加游行示威。6月他随武汉学生参观团赴上海、南京等地学习,在沪经同班同学倪季端介绍认识了董必武。两人商定回鄂后,以“办报纸、办学校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陈潭秋回汉后住武昌大关帝庙十二号一旅社内,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当记者。[6]创办于1911年10月15日的《大汉报》是辛亥革命后国内首份以宣传革命为主旨的报纸,主编胡石庵;1919年日出三大张,12个版面。1914年5月28日创办的《汉口新闻报》初名《新闻报》,为一份商业报纸。[7]

创刊《新教育》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

1919年夏末从武昌高师毕业的陈潭秋联络林育南、肖人鹄、刘艺祖等,回黄冈农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是年冬,和董必武一道创办武汉中学。第二年春天武汉中学开学,陈潭秋教两个班的英语课。与董共同指导学生会办《武汉中学周刊》及《政治问答》。发起组织新教育社、湖北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新教育》。[8]1920年8月,刘伯垂(鄂城人,曾留学日本。1920年夏在沪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受陈委派带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到汉筹建共产党组织。[9])、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等7人在武昌抚院街(今民主路)97号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武汉共产党组织。推选确定包惠僧任书记,陈潭秋负责组织工作。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最初建立的,6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之一,其点燃了光照荆楚大地的革命火种。[10]

从1920年9月1日第八卷起,《新青年》成为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刊物,反对无政府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在当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有陈潭秋(署名:刘云生)撰写的《汉口苦力状况》一文。文中开篇写道:“汉口劳动界之最苦者,莫苦于驮货一类;人数既众,生活尤难;疾病死亡,无人过问;自生自灭,若异类之不如。彼等所受之苦痛,实人生之最难堪者。今就其在江岸一隅者之情况记之,可见其一斑矣。”该社会调查深入民众,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披露汉口的苦力衣无冬夏,仅破麻袋一片,遮其下体。夏则赤腘蓬头,各以破袋一只复其首,若富翁之戴风帽然。“河滩、街沿、货棚、船头,皆彼等卧室,上风露而下湿潮,一至来春,十有九病,此致死之原因之一。”陈潭秋所纪,皆事实地调查所得。此类苦力,汉口实有一万余人。夫彼等何流落至此,作者剖析称盖有如下数因:一曰因嗜好甚深,或嫖赌烟倾家,为亲族所共弃,无以自活,乃流入此途。二曰因所谋未遂,商务萧条,市廛间人浮于事,不能容身,则转入此途。三曰来自远方,汉口谋生实在不易,于是不得不向此道讨生活。当年年底,陈潭秋邀集同学创办了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他采写通讯及其它稿件,发往有关报社。[11]

1921年年初,与黄负生等主办《武汉星期评论》

1921年1月2日《武汉星期评论》创刊,主要创办人有陈潭秋、黄负生,恽代英、刘子通、粱空(绍文)等。该报总代售处武昌利群书局,通讯处汉口长清里92号。内容分评论、名著、调查、文章、随感录、通信等。[12]生于武昌的黄负生(1891-1922)原名凤清,他祖籍安徽休宁。1917年黄负生受聘于中华大学担任国文教员,继而成为利群书社、共存社的核心成员。[13]

是年春,陈潭秋与董必武,黄负生、刘子通应聘在湖北女师任教,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14]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参加中共一大的武汉代表是董必武、陈潭秋。[15]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其是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碰撞的必然结果,旧道路的失败必然会产生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新人来探索中国的新道路。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董必武、陈潭秋返汉,陈潭秋负责组织了武汉地区党组织的临时机关——共产党武汉工作委员会,由党员9人(陈潭秋、董必武、刘伯垂、赵子健、郑凯卿、黄负生、刘子通、赵子俊等)组成。[16]黄负生入党后,《武汉星期评论》成了武汉地区党组织的机关报纸。该报的通讯处为武昌黄土坡(今首义路)下街27号,此乃黄的住处亦为武汉党组织的机关所在地。

1921年11月19日的《武汉星期评论》第33号上发了陈潭秋两篇文章。一、第一篇署名“觉民”,名曰《我对于教职员联合会同人的希望》。其提出的四点希望为改良生活、增进地位、研究教育和启发社会。二、第二篇署名“潭秋”,题曰《妇女运动:赶快组织“女界联合会”》。陈文认为,“妇女运动,是社会运动中很重要的运动。”他坦言:在中国比较进化的省份,妇女运动正在萌芽,而在湖北则是“大梦方酣”。陈潭秋呼吁在湖北成立“女界联合会”,谓之“光明的大路”。他对女性的建言,特别注意三种修养即人格的修养、社会化的修养及知识和能力的修养,须组织女性者言论机关。

“在私有制度的经济组织之下,教育是决不能普及的,义务教育是决不能实施的。”陈潭秋在《私有制度下的教育运动》一文(见1922年3月22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中指出,在现社会做教育运动应当着眼在“造就改造社会的人才”的上面。他很盼望现在热心做教育运动的人们赶快改变方针,不要一味大唱其“普及”“实施”的高调,应该向“改造社会经济”方面进行。陈潭秋的新论,社会经济改造好了,“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实施”,又何须我们下力运动呢?

“我亲爱的工人呀!你们不要再睡觉了!你们一天做十几点钟的工作,不觉劳苦么?你们没有念书的机会,不觉难过么?你们好像给人做牛马一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不觉愁闷么?你们看看你们过的什么生活呀!你们快快醒来,看看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呀!”1922年5月1日,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陈潭秋挥笔写下《快,起来呀!》,短文号召中国工人“快快联合起来”,为实现八小时工制而斗争。同日,《武汉星期评论》出了增刊“五一纪念号”。上面登了陈潭秋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撰写的专稿《“五一”的略史》。这篇略史论述了6个问题,就是“五一”的起源,其在美国的成功、在欧洲与东亚的采用及活动,“五一”运动中的惨剧,“五一”的新意义。当天不单是《武汉星期评论》,另有《大汉报》、《汉口新闻报》、《江声日刊》、《武汉商报》、《武汉晚报》、《汉口时报》等在党团组织的发动下,同时出版了纪念五一专号。这在武汉新闻史上为破天荒之举。这一天许多工厂停工,工人们集合在汉口大智门后城马路举行庆祝大会,团组织以武汉中学及中华大学的名义在武昌青年会举行游艺大会,散发传单。

1922年4月7日,担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宣传委员的黄负生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陈潭秋写了《负生的病及死》(见1922年5月7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文章不仅在于追悼担负党务工作且在学校任教的黄负生,而在于分析死者致病致死的根本原因,“致负生于病死的原因是现社会的经济制度”,意在唤醒民众推翻“现社会的经济制度”,让人民求得解放与幸福。5月10日由陈潭秋等18人发起的青年戏剧社,在《大汉报》上发表成立宣言(宣称以“发扬艺术,改造社会”为使命),努力提倡、研究及实习演习新剧,借此宣传革命思想。5月12日,湖北督军萧耀南以“言论过激”为由查封了陈潭秋创办的湖北人民通讯社,钳制公论。当月28日,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临时调查委员会调查工人状况,陈潭秋具体负责调查麻纱四局。[17]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二大后,下辖武昌、汉口两个地委的新的中共武汉区委成立,由陈潭秋主持武汉党的工作。当年陈潭秋发动、领导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学潮。这场斗争坚持到1922年11月,最后以女师校长王式玉“引咎辞职”,杨子烈等5名被除名女生发给毕业证书,提前毕业离校的方式结束。

注释:

[1]陈潭秋.陈潭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19

[2]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鞠躬尽瘁 战斗终生:陈潭秋画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0卷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60

[4]陈潭秋.陈潭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19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6]陈潭秋.陈潭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19

[7]田子渝.武汉五四运动史,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69-71

[8]陈潭秋.陈潭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19-320

[9]倪兴祥.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83

[10]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武汉历史(1919-1949),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0-51

[11]陈潭秋.陈潭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0

[1 2]田子渝.武汉五四运动史,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244-245

[1 3]田子渝.武汉五四运动史,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98

[14]陈潭秋.陈潭秋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0

[15]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上海历史(第一卷,1 9 2 1-1 9 4 9,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48-49

[16]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百年荣光 初心永恒:中共武汉历史大事记(1921-2021),武汉:武汉出版社2021:3

[17]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百年荣光 初心永恒:中共武汉历史大事记(1921-2021),武汉:武汉出版社2021:6-7

猜你喜欢
武昌汉口武汉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梅兰芳汉口吃河豚
《汉口北》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