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2023-01-26 14:17胡宋雪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村民农村

□文/胡宋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中重要的指导方针。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因此需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为例,通过对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无论是人居环境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也备受农民关注,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到农民的日常生活,是解决农民生活的基本问题,在农村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支撑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一份力量。通过对山东省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在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山东省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不断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民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养老保障的认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养老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因此在政府的不断支持下,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甚至是中老年人都得到了基本的养老保障,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据调查,从2021年开始,山东省某些农村针对凡是年龄满55周岁的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男性,村两委每年都会给这一部分村民每人发放980元的养老资金,并且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有两个女儿的家庭,政府每年也会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补贴。通过该村针对不同情况村民的资金补贴可以看出,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村两委,对村民养老保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成熟。截至2021年,山东省某些农村村民的农村医疗保险缴纳数量基本全面覆盖,已经到达了百分之百。在2018年之前,有的农村为提倡村民积极缴纳农村医疗保险,让村民深刻意识到农村医疗保险的重要性,村两委都会给每个村民支付100元的医保金,村民只需缴纳剩余的医保金额即可,而且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最高达到了70%到80%,这就为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在医疗问题上解决了经济支出问题,并且节省了一大部分的必要开支。同时,从2020年开始,基于对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考虑,以及近年来癌症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村委会每年都会邀请市级医院下乡免费为本村的妇女检查身体,避免乳腺癌等癌症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三)农村福利制度逐渐完善。近年来,山东省的村庄在福利方面有了较大的完善和成熟。2014年之前,每逢春节村两委都会给村民分发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或者每户每人发200元福利金,每届领导团队不同,新年福利也不一样。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农村的福利再也不是二者选一发放给村民,而是两者都发,既发日常必需品,又发每人200元的福利金,平均每家都有600元的福利金和三份日常必需品,尽管村委会给村民分发的年终福利不能完全让村民过上好年,但是有了这一部分的福利,也让每个村民有了一定基本的生活保障。2022年春节,村委会向每位村民发放了200元超市购物卡、一桶1L食用油、20斤大米一袋以及50斤面粉一袋。

农村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不仅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上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也有的农村为鼓励本村的学生努力学习,针对高考的学生,考上本科学校的每人奖励5,000元的奖学金;对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奖励8,000元奖学金,以此来提高农村年轻一代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村民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提升村民的学历层次,鼓励农村大学生努力学习,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学业完成后,回到农村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四)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有较大提升。截至目前,无论是农村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还是福利保障等几方面的制度保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山东省的大多数农村都基本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完成。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还有国家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农村的公共服务都得到了基本保障和均等化。同时,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力度,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供给不足。社会保障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障方面,即使老年人达到一定年龄,村两委或者当地政府都会每月给予老年人一定的养老金,但是发放的养老金不足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果有儿女赡养他们,定期给予他们一定的赡养费,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儿女赡养,他们劳动能力弱,加上年龄偏大,能够适合的工作岗位几乎没有,仅仅依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很难维持基本生活,他们可能会依靠卖菜、捡废品等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如果政府能够针对没有儿女赡养的老年人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者提高这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这一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将会有相应的提高。

(二)缺乏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人才。农村现有保障队伍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村两委的领导,他们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并且缺乏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不能很好地紧跟乡村振兴战略的脚步。同时,农村社会保障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偏低,无论是从知识方面还是技能方面,他们的水平远远不够。在当今农村的发展中,专业的医疗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卫生室医生少并且专业水平不高,医疗设备少甚至没有,只有一些基础医疗设备和基础药物。现如今,农村中老年人居多,并且他们大都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和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疾病,如果有紧急的疾病发生,又没有专业的医疗队伍和医疗设施进行及时处理,出现这样的情况非常危险,因此农村中需要增加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此来解决农村中的医疗问题。同时,由于农村缺乏服务型人才,并且没有专业的保障服务型人才在农村宣传社会保障知识,让广大村民意识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农民的保障意识较弱,从而影响农民自身权益的保护。

(三)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现阶段,山东某些地区的农村保障机制只针对本村的户籍村民,然而因为该村附近有很多工厂,有较多的外地劳动力前来务工,并且长期借住在该村,甚至有的在村中购买了房屋,但是由于村两委资金储备有限,并且没有当地的户籍,外地借住村民不能享受本村的福利保障。即使他们的户籍不在,但是他们长期居住在此,已经成为名义上的本村居民,并且他们大部分的生活开支也都在此消费,却不能享受当地的福利保障,因此导致了本村的社会保障覆盖不全面,从而也会导致借住村民心里不平衡,情况严重者还会扰乱农村治安环境,影响村民日常生活。

(四)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山东省的农村基本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保障部门,而是让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兼任社会保障工作,基本上都是村委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来主要管理农村的保障问题。即使村委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对于下发保障资金能够做得非常流畅,不出差错,但是对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些体制机制却不能很顺利、详细完整地传达给每一位村民,并且也不能非常全面地宣传关于农村社保的知识,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不高,因此导致村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还不到位,更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对策

(一)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无论是村两委还是镇政府,或者是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都应对农村社会保障更加重视起来,积极开发更多的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保障资金。比如,鼓励占用村集体土地建设厂房的工厂积极为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贡献力量,因为这些工厂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可以为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例如修建农村养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等,解决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问题,也可以成立一些解决农村养老、农村救助等保障问题的基金会,通过募集到的资金来帮助有需要的村民。同时,要积极发展当地的经济,努力发现当地的特色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此来增加本地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支撑农村的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二)吸引高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人才就业。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学历知识分子等到农村就业,提升农村青年活力,可以针对到农村就业的高学历人才给予相应的薪资或者物质补贴,同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住所,在职期间可以免费居住,或者提供相应的购房补贴等。可以针对到农村就业的人才建立相应的晋升制度,从而让他们更加有意愿到农村就业。也可以与高层次人才签订定向协议,村两委、乡镇政府或者更高级别的政府机构等,给他们缴纳读书期间的一切费用(生活费除外),学业完成后五年内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安排,到农村或者乡镇就业。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就业,以此来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完善政策扶持,拓宽覆盖面。村两委和政府等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到当地务工并且居住在本村的外地务工人员,可以规定相应的居住年限,达到规定年限就可以和当地户籍村民一样获得相应的福利保障。比如,针对在本村居住满五年及以上的外地村民,可以获得相应的年终福利;对于在本村居住满五年,子女在当地高中就读,并且获得大学本科学历,他们也可以和当地村民子女一样得到相应的奖学金。这样可以让这些务工人员安稳地居住在本村,并且和户籍村民的待遇一样,外地村民不会受到地域歧视,避免产生不平衡心理,也不会无意寻衅滋事,从而农村的安全治理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以此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四)加强监管机制,提高农民保障意识。村两委可以通过设立相关部门,以此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质量,例如设立保障部门和监管部门等,通过设立保障部门来负责农村社保的宣传、资金发放等相关工作,通过设立监管部门来负责监督事情的标准和完成的质量等工作。村委会的保障部门人员应当将相关的社会保障内容下达到村民个人,落实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监管部门监督保障工作的完成效率,并且相关负责人要积极向村民宣传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村民的社会保障意识,维护好本村村民应有的权益。

综上,随着山东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发展问题依然是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构建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步。现阶段,农村应当采取坚持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吸引高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人才就业、完善政策扶持,拓宽覆盖面、加强监管机制,提高农民保障意识等措施,加快完善农村的基层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高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社会保障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会保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