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高速公路项目双重预防机制

2023-01-29 09:30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双重危险源排查

郭 民

(中交三航局交建工程分公司,上海 200940)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进入快车道并由平原向山区建设转移趋势明显,随之而来的施工安全风险剧增,项目安全管理难度也加大。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可以将各类施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将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难题,促进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 双重预防机制概念及建设程序

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由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成[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核心就是风险管控和消除隐患,主要建设程序见图1。

图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序

2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的关系

隐患排查治理的先决条件是在双重防范机制建设中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风险分级管控可以提前发现大家“想不到”的问题并进行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是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以风险管控措施为排查重点。风险管控措施执行不到位,风险就会演变为安全隐患。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风险辨识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性因素提前识别出来并加以管控。通过检查、整改和验收,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就可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3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机理

从事故链条(图2)可以看出,控制住危险源或消除事故隐患是遏制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阻断事故的“两道屏障”,通过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阻断风险向隐患演变;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的落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阻断隐患向事故转变。过去在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管理中,更注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双防机制强调安全管控关口前移。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采取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控制危险源,“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从源头上阻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图2 事故链

现代安全理论提出事故隐患主要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恶劣和管理缺陷造成的[2]。事故隐患蕴藏于人员、机械、材料、施工方法和环境之中。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具有人员众多、材料繁杂、机具繁多、工艺工法不一和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使事故隐患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这一状况就导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时,管理人员可能受知识储备、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因素限制,未能发现现场存在的全部安全隐患,此类安全隐患最终极有可能演变为事故。施工现场风险点和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也更容易被发现和识别。因此,要找准风险点,控制住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向事故隐患转变。

4 工作任务与目标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由一套完备的体系文件构成的,体系文件是支撑项目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基础和保障。高速公路项目主要围绕制度建设、清单管理、绘制风险分布图和风险告知这四个方面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4.1 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项目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过程就是落实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明确全员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职责、考核标准,有指标,可量化,进行考核奖惩。

(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当坚持全面覆盖、源头防范、分级管控、科学施策、系统治理、闭环管理的原则建立。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标准。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3)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隐患的主体、检查内容、检查范围、检查形式、检查种类、检查频次、整改要求、复查意见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制度的有效执行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关键。

4.2 清单管理

(1)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通过使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和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头脑风暴、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判定矩阵法等方法来辨识与评估危险源。按照风险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危险源管控清单,明确逐级管理人员和具体措施。

(2)隐患排查治理清单。隐患排查治理主要根据危险源辨识清单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人员按照规定的排查时间,对照已经列明的危险源查找安全隐患,详细查明危险源管控情况并如实记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4.3 绘制风险分布图

根据风险点存在危险源数量的多少和评价等级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按照工序、工艺流程中作业活动的风险高低绘制作业活动风险比较图。

4.4 风险告知

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施工风险及防范措施通过重大风险公示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牌和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卡等形式进行公示和告知。

5 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贯穿于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全过程,是一项以岗位一线职工为基础,施工班组、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各层级全方位参与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双防机制的实施,有利于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实现规范化、清单化、信息化,开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新局面。

5.1 策划与准备

(1)组织保障。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书记为组长,项目副经理(生产副经理、商务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财务总监、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物资设备、试验室、财务、合约、综合办公室)以及协作队伍负责人为组员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总体推动和协调解决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副组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工作;组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应以正式文件发布。

(2)制定计划。项目负责人重视是关键,培训要全员参与。根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分层次、有针对性组织培训。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教育培训应与“三级”教育、日常教育、节前节后教育、开复工教育、“四新”安全教育、事故警示教育等培训形式相结合。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教育培训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

5.2 风险辨识与分析

(1)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点是危险源的载体,辨识和评价危险源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点的正确划分。风险点划分要按照大小适度、分类方便、管理简便、界面清晰的原则划分,同时要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点主要从施工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两个方面进行划分[3],见表1。

表1 风险点划分

(2)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危险源辨识由项目各部门对其负责业务范围内所有风险点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均参与其中。该项目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各个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建立危险源辨识清单。

(3)风险评价。高速项目采用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法和直接判定法进行风险评价。对照已建立的危险源辨识清单逐条进行评价分析,分析应客观、准确。

5.3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关键,也是双重预防机制建立的重要环节。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施工生产安全。

(1)确定风险等级。根据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风险按照评价结果由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2)风险分级管控。高速公路项目重大风险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数据管控;较大风险由项目副职和协作队负责管控;一般风险由部门负责人和作业班组长负责管控;低风险由部门员工和一线作业人员负责管控。风险管控过程中,必须坚持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的原则。

(3)制定风险管控方案。风险控制主要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和应急管理五个方面制定管控措施,见表2。

表2 风险管控措施

(4)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上述开展的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内容汇编成表,表内一一列出风险点、危险源、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人员,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不同的风险等级在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上标识出来。利用柱状图将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进行标注,形成作业活动安全风险比较图。要注明施工工序、关键部位的风险等级。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活动比较图应设置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注明各风险点上风险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

(6)施工风险告知。所有辨识出来的施工风险根据不同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告知和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风险公示牌,详细列出风险防范措施,向作业人员和相关方进行公示。

5.4 隐患排查治理

以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注重现实状态下的隐患排查结果,是基于现实固有隐患来进行控制整改,事故隐患能否被发现更多取决于排查人员的专业能力。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的隐患排查与风险辨识工作密切相关,是基于已辨识出的“风险点”和“危险源”为排查对象。

(1)建立隐患排查清单。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高速公路项目部根据隧道施工、桥梁施工、路基施工、路面施工以及临建施工危险源辨识情况,分别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清单中详细列出排查内容及检查标准。

(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隐患排查计划的制定要结合项目实际,既要有指导性,又要有操作性。检查周期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企业管理的规定。检查范围要覆盖全项目,同时又要突出检查重点。

(3)明确排查主体。从项目负责人到一线作业人员均是高速公路项目施工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要全员参与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最终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工作局面。

(4)开展隐患治理。对待安全隐患“零容忍”。对排查出的一般安全隐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制定整改方案并上报安全监管部门,同时现场要停止施工。

(5)实施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每月进行安全隐患统计分析,列出导致隐患原因“人、物、环、管”所占的比例。同时对照上月台账,进行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从根源上逐步治理隐患,避免事故隐患重复出现。

5.5 实施信息化管理

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应用信息化安全监管平台,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PC端和手机端App的互通互联,实时实现信息共享。项目部各层级管理人员可将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随时上传信息化平台并下达整改任务,让安全管理过程更加快捷,效率更高。

5.6 持续改进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一个动态管控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更新。每年要对双重预防机制的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6 结束语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已经被写入新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中。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效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双重危险源排查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