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

2023-01-31 09:27杨晨雨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开片哥窑钧窑

文/杨晨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烧制瓷器历史悠久。 人们在烧制过程中渐渐发现, 瓷窑的形式和结构会直接影响瓷器的质量。 工匠使用的陶泥、釉料和制作工艺不同,出产的瓷器便千差万别。 一些能够烧制出釉色独特、形制优美、质地细腻的瓷器的窑炉成了“名牌”,受世人追捧。这样的“名牌”窑炉仅宋朝就有五座,人称“五大名窑”。

汝 窑

汝窑因位于河南汝州而得名。 汝窑是宋代皇室烧制宫廷用瓷的地方, 烧制的时间集中在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 年) 至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存续的时间不过二十余年。 汝窑烧制出的瓷器釉色青翠如玉,造型高雅,传世的瓷器不足百件,所以在中国制瓷史上享有“汝窑为魁”的美誉。

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汝窑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天青色”的独特釉色。 相传宋徽宗在梦中看到雨后天空初晴,呈现出一抹令人心醉的天青色,于是醒来后便提笔写下一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还下令让工匠想办法烧制出这种釉色的瓷器。 后来工匠将玛瑙磨碎制成釉药,不断实验,最终烧制出了这种质地细腻、温润如玉的天青色瓷器。

汝窑烧制的瓷器通常以素瓷为主,花纹较少。汝窑对瓷器的筛选非常严格,凡是不符合宫廷要求的瓷器通常会被悉数销毁,目前流传下来的汝窑青瓷以盘和洗为主。 盘有点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盘子,不过下面会带有支架,通常用于室内装饰,洗是用来盛水洗毛笔的器皿。

哥 窑

哥窑创始于五代或北宋初年,鼎盛于南宋,窑址至今仍没有定论。 哥窑瓷多以青铜器为蓝本,造型自然典雅,制作精良。

青釉弦纹瓶

哥窑瓷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器物表面不规则的“开片”。 瓷器的原料受热膨胀,在冷却过程中釉面自然开裂,形成一条条不规则的裂纹,称为“开片”。 这原本是瓷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瑕疵,而哥窑瓷却反其道而行之。 工匠们会故意让瓷器表面布满“开片”,这些“开片”大小不同,形状不一,营造出了一种古朴自然的“缺憾美”,将瓷器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官 窑

广义的官窑是由官府直接营建、管理的瓷窑的统称,专门用于烧制宫廷和官府用瓷。 狭义的官窑专指南宋时设立的官窑,窑址在今天的杭州南郊乌龟山一带,有时也称“新窑”。

南宋官窑烧制的瓷器与哥窑瓷很像。 釉面看上去并不完整,有密密麻麻的裂纹, 如同鱼鳞纹或冰裂状。 釉色主要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色泽幽雅。由于官窑瓷的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官窑瓷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常常泛出铁红色,所以官窑瓷常被人称为“紫口铁足”。 除了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之外,官窑还以商周青铜器为蓝本烧制了尊、鼎、炉等大件瓷器,用于日常陈列与祭祀。

青釉方花盆

钧 窑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始建于唐代,兴盛于北宋。 烧制的瓷器以大型器皿为主,比如坐墩、炉盒、方瓶、罐子、花盆、尊等。

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钧窑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华丽夺目的“窑变花釉”。在烧制过程中,釉色原料中含有的铁、铜、锡、磷等矿物质会在高温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有时即使是同一种釉色配方,在不同的温度下,烧制出的瓷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釉色,因而钧窑瓷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显著特点,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颜色。

钧窑的另一个特点是它“蚯蚓走泥纹”的釉面。 钧窑瓷的釉面上常常有一条条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细线,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时留下的痕迹, 这种别具一格的纹路让钧窑瓷显得独特而美丽。

定 窑

定窑始建于晚唐和五代时期, 兴盛于宋。 宋代五大名窑中,其他四窑都以烧制青瓷为主,而定窑以生产白瓷著称。

定窑瓷之所以“走红”, 一方面是由于它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纯白中闪着微黄,给人以温润恬静的美感。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技法。不同于其他四窑瓷器的朴素,定窑瓷常带有立体花纹,常用的纹饰有水波、游鱼、飞禽、花卉等类型,其中以龙凤、牡丹、莲花、萱草、菊花较为多见。

相较于陶的质朴天成,瓷器釉质温润,既保持了土的温厚,还带上了火的热烈和水的柔软。而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以其精美典雅的器型、新颖多变的釉色、简约大气的纹饰闻名世界,堪称是中国陶瓷技艺的巅峰。

白釉孩儿枕

猜你喜欢
开片哥窑钧窑
瓷器的开片原理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浅谈哥窑开片的三大美学特征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浅谈汝瓷开片艺术
开 片
哥窑瓷器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