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抗疫实践向度的高校宿区应急管理

2023-01-31 02:09
上海商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班抗疫防疫

孟 轶

一、引言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明确了高校返校途中防护、开学前后疫情监控、应急处理、病愈返校等防控技术方案,指导高等学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高校抗疫的重点在学生宿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落实属地化管理,坚持“一地一案”“一校一策”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应急防控的预案,落实高校抗疫“一盘棋”,是高校宿区应急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背景

1.高校抗疫: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指导

2022年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海市高校也成为疫情防控的前线和阵地。高校人员密集,管理体量大,上海市高校以组建疫情防控专班的形式,探索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校应急管理模式和防疫路径,凝聚了战疫合力,为师生健康安全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了上海高校抗疫的重大胜利。

高校疫情防控的实践,是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上来,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把清零攻坚任务坚决果断执行到位,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实现疫情有效防控的生动写照。高校疫情防控的实践,是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上来,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把清零攻坚任务坚决果断执行到位,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实现疫情有效防控的生动写照。

2.成效卓绝:高校抗疫的价值

高校宿区抗疫是保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遏制疫情传播的必要之策。上海高校抗疫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一,践行党的抗疫政策,维护高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化;其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三,强化了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抗疫观;其四,高校应急管理模式和防疫策略丰富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

3.应急管理:彰显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

后勤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属性和职能,即遵循有关教育的规律,受教育规律的制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教育一致性的原则,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任务服务。高校人员密集,学生住校比例高,职工结构复杂,管理体量大,高校防疫和抗疫的重点在宿区。上海高校战疫经验体现出:高校抗疫的胜利,是党委领导下,基于后勤管理的基础上的各专班配合,师生合力的结果,是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体现,彰显了高校治理现代化和治理水平,是疫情防控能力的关键体现。

三、疫情期间高校宿区的防控应急管理模式

高校宿区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又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上海众多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和疫情防控变化,通过实行校(片)区划分,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工作专班制进行疫情防控应急管理。高校防疫专班包括宿区驻楼专班、数据专班、医疗专班、核酸专班、抗原专班、餐饮专班、舆情专班、隔离点专班、消杀专班、垃圾清运专班、物资专班、安保专班等,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宿区的应急管理的创新实践。

高校实行校(片)区划分,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抗疫专班防疫体系进行疫情防控应急管理。专班职责各有不同,协同抗疫,互相补充,组建起高校抗疫主阵地。

1.校区主心骨:以“抗疫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校区管理模式

上海高校抗疫的管理模式,多以校(片)区划分,进行网格化管理,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统筹本校(片)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和专班运作,将疫情防控的明确要求、措施、执行落实到位,是高校应急管理期间优化指挥宿区抗疫,实现高效率运行体系的关键。

2.抗疫主战场:以楼长为核心的“扁平化宿区抗疫机制体系”

上海高校实施学生宿舍(公寓)楼长全面负责制度,即机关领导率先垂范担任楼长,以党政干部、辅导员及专业教师为主体的驻楼老师下沉至学生公寓,成为组织学生抗疫、维持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

楼长驻楼防疫是辅导员“三同”与“生活导师制”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结合。宿区是楼长负责的扁平化管理组织,通过驻楼老师下沉宿区,与学生一道抗疫,全面负责宿区“封控管理”的抗疫管理,与宿区外专班进行精准对接,全面承担学生的抗原、核酸组织,一日三餐的供给指挥,抗疫物资的每日配给,以及宿区异常情况汇报,宿区数据的对接,可以有效提升宿区抗疫效率。同时楼长驻楼,与学生通力配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宿区的防疫漏洞,并帮助同学们解决现实问题。

上海高校宿区“楼长驻楼抗疫”的实战实践,提高了宿区应急防疫的工作效率,推动了高校应急处置科学高效,形成了特殊的“抗疫育人”体系与育人模式。

3.协同多专班:专班协同组建防疫体系

围绕宿区抗疫主战场,不同的专班协同负责抗疫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效率专班运作”和“高质量宿区自治”保证宿区生活、保护师生安全、维持学校运作发挥的作用。

核酸专班:核酸采样点布局、核酸采样人员组织与培训,上岗模式和检测频次安排,核酸采样质量管理和现场秩序维护,核酸采样过程提升效率、确保安全、核酸试剂快速送检。

数据专班:数据是疫情决策的基础,落实学生数据底单、转移数据、发热等异常数据,将宿区疫情防控基础性数据更牢,强化底数排摸到位、信息集成应用,推动全量数据共享、业务流程优化。

医疗专班:师生突发病症的初判与处理,适用药品的提供;

运输专班:防疫物资的卸货、分拣、运输;

物资专班:防疫物资的供给;

餐饮专班:校区所有师生的一日三餐配置、运送;

舆情专班:及时发现并遏制舆情,降低舆情负面影响,注重舆情反馈;

隔离点(留观区)专班:抗原异常留观,核酸异常的待转运区管理;

消杀专班:环境消杀,货物消杀、宿区公共区域消杀;

安保专班:校园保卫与宿区安保;

流调专班:对密接次密接进行流调;

督导专班:对各个专班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加以指出、反馈;

思政专班:提高学生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和知识普及,让做核酸、戴口罩、常洗手、多消毒成为学生宿区防控的自觉行动,以宿区自治的理念守护宿舍、宿区,形成责任和守护共同体。

图1 抗疫专班防疫体系的协同体系图

四、实践向度:基于高校宿区的疫情防控管理阐释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疫情防控期间,上海高校基于宿区的疫情防控管理,通过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等多渠道开展疫情防控,多层次践行育人模式。通过宿区管理,常态化抗原与核酸筛查快检快出、全覆盖不遗漏,转运全流程闭环,以快制快抓好应急处置,强化专班协同、区域协查、宿区管控,全面提升各环节速度。

表1 学校后勤管理保障下的高校宿区的疫情防控管理

1.宿区自治:参与型治理的理念构建

高校公寓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索高校宿区参与型治理的理念构建,是高校公寓应深入研究的课题。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参与型防疫的理念构建和实践探索,是深化高校宿区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疫情封控期间,上海高校宿区多采用“驻楼老师”指导下的“宿区学生自治”的防疫模式,即:“驻楼老师—骨干志愿者—楼层主要志愿者—宿舍长—宿舍舍员”为体系的学生参与型的宿区自治。宿区学生志愿者是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三餐分发,垃圾清运的核心力量。

志愿者队伍是上海疫情大考中形成的宝贵资源,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把此次疫情中学生志愿者参与的经验延续和固化,积极利用抗疫工作中积累形成的经验,动员起来的资源,汇聚起来的力量,成为高校宿区长效的治理的关键。因此,要建立起精细精准的志愿者储备库,适时总结宿区治理长期存在的热点和难点,探索出长效的宿区治理机制,将疫情期间应急的短期动员变为宿区自治、校区共治的长效机制。

2.数字治理:赋能宿区应急管理与精准服务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现实支撑,塑造了新技术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上海高校防疫,将数字治理运用到高校宿区应急管理过程,有效提高了高校宿区管理水平,打造精准服务机制。数字治理赋能宿区管理,有助于在学校、宿区管理者、师生之间建立联通性,为宿区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性的载体和渠道;为高校应急治理提供了应对复杂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手段,形成“预警和治理”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高校应急管理体系。

图2 高校宿区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五、高校宿区应急治理模式的经验与应用

1.从“抗疫实践”到“应急管理理念”

高校的疫情防控实践分为两种模式:封闭管理和封控管理。全国各地高校根据宿区抗疫的应急管理经验,进行高校防疫经验总结和理念提炼,得出高校校区抗疫和宿区战疫的普适性经验,可以为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建议,丰富宿区应急管理的理念。

2.共性与个性:高校防疫需在自身禀赋上提前计划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高校疫情防控策略呈现共性特点。但各地区疫情防控态势、疫情严重程度不一,高校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在校生数量差异巨大,不同高校宿区应该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制定适应本校校情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体系。

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持续抓牢,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严控流动性,聚集性风险。宿区应急指挥体系要随时保持激活状态,一校一策,确保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启动响应,做到统一调度、信息共享、高效指挥。

3.最终归旨:“五个人人”校园理念的逻辑解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上海时在杨浦滨江首次提出,成为“五个人人”理念的精神意蕴。高校抗疫,是落实“五个人人”理念生动写照,也丰富了“五个人人”校园理念的实践、方法与路径。“五个人人”校园理念提倡以师生为本,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与师生共情,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打造更有韧性校园的精神写照。

猜你喜欢
专班抗疫防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