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

2023-02-01 01:53赵嘉
第一财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汽车业新知电动车

赵嘉

恰逢新年之初,在制作这期杂志的时候,我回顾了一下2022年杂志封面涉猎的话题,丰富程度也让我有点惊喜,我们至少做了两个创刊以来从未关注过的领域:农业和能源。我还记得我们急迫地学习陌生的知识,也生怕问出的问题过于初级——在这样一个我们以为知识唾手可得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专注而高效地学习新知,向专业的人士请教,为读者提供尽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不能不说,是这份职业对个人的馈赠。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巧合,就在去年同期,2022年1月,我们的封面主题便是《奔跑吧,电动车》,当时我们的判断是:人们对车的需求以及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同时发生剧变,借由电动车萌发的种种产业革新,才是电动车这个故事真正有趣的部分。

时隔一年,汽车业再次成为焦点。此时,电动车不再被描述为具有潜力的新市场,它自身已经成为一个主流市场。

在布满了防控压力、消费疲软、行业低迷等各种不利消息的2022年,似乎没有什么能拉住新能源汽车的加速跑。2022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车(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累计销量超过600万辆,这是2021年同期的2倍多,2020年同期的5倍多。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是2022年罕见的高增长市场。现代商业史上,可与之比肩的唯有1990年代萌发而起的互联网行业,但就发展速度而言,从1990年代初的Web1.0到2005年的Web2.0,互联网所经历的周期相比新能源汽车,仍缓慢很多。

市场迅速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新能源市场的格局也较之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就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最突出的变化是本土新能源车崛起,此前长期占据市场主流位置的合资品牌则明显式微。与此同时,新品牌集体用价格撬开了跨国品牌盘踞的高端市场。2022年,蔚来在售8款车型平均成交价超过46万元,超过了BBA相当部分车型的价格。

上一年的预言成了真:电动车为汽车业带来的产业新概念,可能比这个产品本身更值得重视。我们的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尝试自研核心零部件,这和传统汽车业的底层逻辑截然相反—无论大众还是丰田,在行业顶端时,传统汽车巨头都找到长期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伙伴,以此形成稳定而坚固的供应体系——如此一来,汽车业传统的商业逻辑与规则也会被撼动。不仅是去年和今年,未来,我们也会如实记录这个产业变化的过程。

汽车业的变化,自然也体现在人才的流动上。在2022年职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高科技、医药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保持了较高的调薪率,而与新能源相关的岗位,譬如自動驾驶、芯片设计,都有较大的人才需求。

这个话题涉及到本期倒置的封面话题:2022年公司人薪酬福利大调查及职场回顾与展望。这次,我们共计收到1746份问卷,其中62%的公司人薪酬上涨,这一数字在2021年超过7成。这个数据变化和多家人力资源公司的统计是相符的。

事实上,无需任何统计,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职场的冷峻以及个人的困境。但新年之际,展望未来,我们也会意识到,行业的颠簸起伏是商业世界的真实状态,个人的确会处在前景较好或一般的职业轨道上,真正值得关注的或许并不是薪资或职场的上升空间,而是跳出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可迁移的能力有哪些?以及培养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今的时代,每一份工作的内容都会发生改变,唯有掌握通用的思考和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才会在动荡的职场中站稳脚跟。

2023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时间去学习新知,去思考,去认识自己。

新年快乐。

猜你喜欢
汽车业新知电动车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全球汽车业碳博弈升级 中国汽车业面临挑战
电动车新贵
汽车业四大新政将出台
车易链:做汽车业的“以太坊”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
汽车业能否重构新生态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