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2023-02-03 06:10吴春禹
职业技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教师育人

吴春禹

(北京市供销学校,北京 102400)

0 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1]。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获得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还要获得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客观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难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大部分中职数学教师长期以来偏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缺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于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导致数学课程思政有效开展具有一定难度。文章主要从思政点的挖掘、教学策略及教师的培养三方面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1 课程思政实施背景及内涵

1.1 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党的十九大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包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他还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4]。

在落实国家提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背景下,“三全育人”教育改革应运而生,即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而课程思政正是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手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育课程一直是德育的主战场,而思政课程的课时数占比很少,思政课程也只有几个教师在讲,远没有达到全过程、全员育人的要求。因此,课程思政这一举措把学生的思政教育直接导向了全过程育人,使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体教师都是思政教员,这样的思政教育才更深入、更全面,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更有效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完成,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课程思政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学课程思政教育,使数学课堂更有趣、更有效、更有用,教师必须先要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再拓展数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对于中职数学课程而言,就是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实现中职学校教育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一环。

2 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

2.1 数学的学科特点使思政元素挖掘困难

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抽象性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并非易事。数学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具有通约性和普遍性;在中职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有具体的要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知识层面,涉及思想政治层面较少。这就使得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难以挖掘,课程思政教学难以开展。

2.2 传统教学设计中未能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数学课程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说理性、逻辑性比较强。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整个教学过程多为数学知识内容,连贯性、逻辑性较强,难以加入思政元素。如果强行加入思政元素,就会使这些思政元素显得突兀,与教学内容格格不入,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节奏,学生也不乐于接受。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中生硬加入思政元素,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也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导致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

2.3 教师的思维定式羁绊课程思政实施

中职学校数学教师的学历背景多为理科,一些教师受理科思维特点影响,对思政元素关注度不够,对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感到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数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一些数学教师因过多关注数学知识教学,忽略了数学文化、哲学思想、时事新闻等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导致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对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不够广泛,最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思政育人功能缺失。

3 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3.1 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策略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因此数学课程思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前提就是挖准、挖巧课程思政元素。以下从时事热点、哲学思想、数学文化等方面阐述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

3.1.1 从时事热点问题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又往往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案例1: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意识已经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教师在讲解集合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垃圾分类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教学情境中,从而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此处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1)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保护绿色家园;(2)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案例2:遵守交通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在讲解区间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驾车出游的情景,在整个行程中,经常会遇到区间测速的提示,那么什么是测速区间呢?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区间测速问题入手,在讲解区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此处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1)遵纪守法意识;(2)关爱生命,构筑和谐社会;(3)保护个人及公共财产,助力国家经济建设;(4)保障交通畅通,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3.1.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是客观存在的辩证规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整体与部分、质变量变等辩证唯物因素[5]。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量关系的研究,探索蕴含其中的内在联系及辩证唯物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1.3 从数学发展史出发,挖掘思政元素[6]

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不但有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沉淀形成的过程,也有伟大的数学家们面对挫折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素材。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勇于斗争的精神,树立学生不断探索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4:在讲解二项式定理时一定避不开“杨辉三角”,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这项成就领先于欧洲数学家帕斯卡三百多年。当然,这样的成就还有很多,这些数学史文化的渗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处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1)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2)严谨的治学态度,工匠精神。

案例5:在讲解解析几何圆一节时,会用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将圆二等分”这一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塞乐斯最先证明了这个定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景:通过数学圆二等分定理,引出数学家塞乐斯,然后通过他的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思政教育。在塞乐斯以前,人们在认识大自然时,只满足于对各类事物提出解释,而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能作出解释,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此处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1)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2)不畏艰难,勇于探索;(3)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创新精神。

3.1.4 从欣赏数学美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有人说数学是艺术,直线的钢劲,曲线的柔和,黄金分割、马鞍面的神秘,数学符号的简洁,球体的圆润,勾股定理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这些都能完美体现出数学之美[7]。就连诗人也常常将数学之美融入美妙的诗句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将极限的完美与诗句结合的实证,让大家在诗句中体会了一下“变量趋向于零”的动态意境。

案例6:偶函数教学中,在设计教学导入时,教师常用建筑的对称美来引入偶函数,经常举的例子有:天安门城楼、天坛的祈年殿、蝴蝶、雪花、枫叶等。这些例子,既体现了偶函数的轴对称特征,又展现了轴对称的美感,还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处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1)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2)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3.1.5 从数学知识点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知识学习情景中,教师经常会进行教学情景设计。在情景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厚植家国情怀。

案例7: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应用时,一些教师会引入“非法校园贷”的案例,让学生正确理解其危害性。教师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指数函数教学中,创设情境,设计基于正规渠道银行借款和“非法校园贷”借款的指数函数教学应用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开展银行借款、“非法校园贷”借款的情境学习活动,从而在活动当中解决利息问题。在此处可以设计融入的思政元素有:(1)遵纪守法,爱惜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认识爱慕虚荣带来的不良后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做事要有计划,正确看待“取”和“舍”,辨识对错、美丑。

案例8:在分段函数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定义区间内有不同的解析式”这一问题难以理解。教师经常会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计算个人所得税过程中,因为国家对不同收入群体所设立的税率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在不同的收入区间段有不同的函数解析式。在此处可以设计的思政元素有:(1)依法纳税,增强学生守法意识;(2)增强纳税人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3)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格局,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以上从时事热点、数学史发展、数学美欣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数学知识点五方面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当然,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只这几方面,还需要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研究,挖掘出更多、更成熟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及融入数学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内容,是课程思政的核心。但是无论多好的思政元素,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合理实施,因此数学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应不断加强数学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培养。

3.2 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这是数学课程思政开展的基础,再经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些思政元素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3.2.1 转变教育观念:育才先育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职业教育一直强调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专业技能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攻方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多数中职学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社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培养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这决定了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2.2 调整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把握方向[8]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因此,在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中,明确的思政目标对课程思政的开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政目标,就无法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无法在数学课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应确定中职数学课程的思政目标,然后确定学期教学思政目标,最后确定每节课的思政目标。这样逐步细化制定思政目标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明确各个教学阶段应该设置什么样的思政内容,完成什么样的思政目标,可以更加合理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3.2.3 转变设计结构:有机融合,相互支撑

课程思政的落实并不是要打乱原有的课程体系,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施中,使课程本身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会因为思政元素的加入而显得突兀。课程思政重在渗透、融入,使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以课程内容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思政教育反过来可以帮助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互相支撑。

3.2.4 转变育人方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思政育人的关键在于无痕,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无痕地融入思政元素,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设计,在润物无声中渗透思政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全流程、全过程,形成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创新局面。

以“指数函数应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如前文案例7中的“非法校园贷”,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指数函数应用”的教学当中,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为银行借款组、“非法校园贷”借款组,设计指数函数应用问题,创设情境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然后,两组学生分别汇报应还款金额,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非法校园贷”的欺诈行为。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是“指数函数应用”的数学课程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无痕地融入了思政元素,在巩固了“指数函数应用”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网络非法贷款、“非法校园贷”等贷款的不合理性,了解非法贷款的危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通过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从而助力学生思政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双重提升。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做好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准备,还需要有开放的、多元的思政元素挖掘方法。

3.3 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

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相关教学能力是关键。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的创新,对任课教师也是一项挑战。任课教师不但要高质量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完成思政教学工作。因此,课程思政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

3.3.1 提升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当前,中职数学教师虽然数学课程教学功底深厚,但是普遍缺乏课程思政意识,缺乏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缺乏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紧密融合的意识。因此,加强针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研究,是目前提升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有效途径。

3.3.2 加强数学教师对时政热点的敏感度

数学教师理科思维惯性较强,对数学教学研究认真负责,但是对时政热点问题敏感度不够,缺少了与之关联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加强对时政热点与课程知识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增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敏锐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程思政的效果,才能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

3.3.3 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师的必备素养。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应用较少,导致数学教师数学文化素养提升缓慢,隐含在数学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大量流失,这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数学教师数学文化方面的培训,迅速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对数学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至关重要。

4 结语

研究数学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为了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数学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充分发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相配合,形成“三全育人”的新局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与个人成长需求相统一。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在全体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思政教育与数学课程教学相统一,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