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需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2023-02-03 16:35全丽娟田青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就业指导劳动力

□全丽娟 田青

近年来受疫情形势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逐年下降,多数企业资金、产品供应链断裂,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企业为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大量裁减员工数量,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总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技术性工人“用工荒”同时并存。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和企业技能类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或不匹配。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失衡导致就业市场呈现有人无岗(毕业生相对过剩)和有岗无人(技术工人短缺)现象愈演愈烈。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劳动力

劳动力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划分:广义劳动力是指全部人口;狭义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供给则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劳动力需求指在某一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中,劳动的需求方按照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工资率)愿意并且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时就会产生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导致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劳动者人员过多,产业部门和行业部门不能提供足够多的职位满足富余人员需要,必须裁员或者辞退部分员工。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下岗员工和劳动者由于技能欠缺和素质偏低难以满足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使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同样会引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

(二)就业理论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按行业、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种类等特征将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在劳动力市场分类中多林格和皮奥里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最具代表性,该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劳动力市场和次劳动力市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条件下,主劳动力市场稳定优厚的工资待遇吸引了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当大批毕业生拥向该市场就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会引发大学生就业率下降或失业率升高。另一方面,次劳动力市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工作条件差不受毕业生青睐,则会出现劳动力短缺或者用工荒。

2.结构性就业理论。结构性就业理论认为当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人才结构出现错位或者不对称时,工作岗位需求与劳动者实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失业。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性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培训的结构调整尚未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导致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依据市场需求对职业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3.供给派就业理论。供给学派认为失业的真正原因是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造成的,供给创造了需求,只有解决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才能避免工人失业现象出现。政府提供的高薪和福利会削弱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滋生穷人不储蓄、不工作、不学习的依赖心理。社会福利变相诱导失业者延长失业时间,不利于刺激供给,不利于生产增长。因此必须削减过多的社会福利政策。

二、劳动力供需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

(一)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结构需求错位

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就暴露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种结构性错位导致“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产业发展布局未能促进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合理化。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提升

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使得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定位不明确,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攀高,目光紧盯高工资、高待遇的主劳动力市场;而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聘信息不予理睬,这样的就业理念不能很好地达到自身和用人单位的预期效果。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

就业指导工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率、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高校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但依然暴露出就业体系不健全、指导方式不清晰、就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许多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重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纪律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做得并不是很到位。尽管大多数高校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但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却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内容多以死板、机械的理论为主。就业指导课程忽略了对学生就业招聘风险防范法律意识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求职过程中被不法中介机构欺骗。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对策建议

(一)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要加强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把就业指导服务与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树立教学、科研、就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及优势,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此外,高校努力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学生求职信息和企业招聘信息,明确辅导员、教师和毕业生建立信息的联络方式,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就业技巧方法指导,设置就业招聘模拟场景,学生实地操作,教师现场指导毕业生掌握就业招聘技能,保证学生顺利通过单位企业的应聘环节考核。此外,学校就业职能部门通过官网采取措施搭建“云招聘”服务平台,开展“云就业”平台辅导,进行“云手续”签约,主动做好学校与市场、市场与学生的双向对接,打通线上就业渠道。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首先,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我,洞察自身的优劣势,结合自身兴趣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目标。其次,及时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降低就业期望值,从自身实际出发,避开就业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到西部偏远地区建功立业,扎根基层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后,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有针对性地储备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重视专业结构调整,加强人才需求预测

高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最终归宿是劳动力市场,高校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学校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相互衔接和有机融合。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市场行业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定位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外,高校通过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和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分析机制,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促使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减弱或化解。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就业指导劳动力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