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外敷预防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观察*

2023-02-04 02:37楠,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期
关键词:封包腓骨粒细胞

牟 楠,徐 清

云阳县中医院院感科,重庆 404500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典型的外伤,手术治疗是处理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以及医务人员清洁消毒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明显增加。中药封包疗法是把加热好的中药袋放在人体患病部位或身体某一特殊部位,利用中药袋的温热蒸气使身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起到舒筋活络、清热消肿的效果[1]。本院自制的中药封包包括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5种药材,密封后在中药封包袋中使用,有软坚化瘀、收敛渗湿、清暑解表、消肿止痛之效,可明显减轻切口红肿和疼痛,被医院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治愈作用。因此,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应用中药封包外敷,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88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年龄19~65岁,平均(47.85±12.43)岁;体质量45~68 kg,平均(56.01±6.29)kg。观察组年龄19~65岁,平均(46.86±11.98)岁;体质量45~66 kg,平均(54.97±5.56)kg。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9~65岁,除胫腓骨骨折外无其他基础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或难以配合者,有相关药物禁忌证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五水头孢唑啉钠(2.0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天,连续输注5 d,并且还要用红外线灯照射手术部位消肿,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天进行换药处理,总疗程7 d。观察组:抗菌药物、红外线灯、换药无菌技术操作的使用时间和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另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中药封包外敷手术切口,从术后第1天开始。中药封包内含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5种中药。5种中药分别抓取40 g,将它们稍微打碎,按照1∶1∶1∶1∶1的比例等分量进行充分混匀,然后将200 g中药封装于25 cm×30 cm的无纺布袋中,扎好袋口。具体方法如下:(1) 根据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天对胫腓骨手术切口进行换药,并用纱布包扎切口。(2) 将中药封包放在微波炉加热3~5 min,刚开始将加热的中药封包用毛巾覆盖后放在胫腓骨手术部位上,并使用绷带加以固定,等中药封包达到适宜温度,皮肤能够耐受时去除毛巾,将中药封包直接接触患者伤口,直至中药封包变冷。(3)中药封包使用时间每次大约30 min,每天2次。手术当天在急性期不要做治疗,疗程7 d。使用中药封包治疗前,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疹、瘙痒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治疗,并立即用清水擦拭。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中药封包的温度,小心烫伤,如出现烫伤,立即进行处理。

1.3评价指标 (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7 d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评价指标:①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相关症状;②切口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③外科医生诊断为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评价指标:①切口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7 d后,综合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切口疼痛的严重程度,以及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价使用数字评分法,痛的程度用数字0~10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一是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目前的疼痛程度得到结果;二是让患者在数字量表中自己选一个最能代表目前疼痛程度的数值。肢体肿胀情况:一般以观察患者身体的皮肤情况来确定,0分表示肤色正常;1分表示皮肤出现轻度肿胀,且有皮纹;2分表示皮肤发生明显肿胀,且皮纹消失,没有水泡形成;3分表示皮肤出现严重肿胀,表皮有光泽,且皮肤温度较高,有水泡形成。(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7 d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为(4.0~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为50%~70%。

2 结 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比较[n(%)]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切口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比较分)

2.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肢体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分)

2.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3 讨 论

胫腓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肿胀等问题,造成切口愈合效果不好。临床有研究证明,切口感染是胫腓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大部分由于细菌感染导致[2]。白细胞计数是评价患者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白细胞计数越高,感染就越严重,而中性粒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说明患者发生了感染[3]。因此,评价切口感染不仅要观察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还要评估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相关研究显示,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能与血液供应障碍、肥胖、局部感染等有关[4]。有研究应用三黄洗剂治疗、双灸法联合电磁波治疗、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治疗、电针治疗等方法预防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5-8]。但是上述治疗方法操作过程烦琐、有创,患者体验感不好。中药封包采用中药制作,取材简单,操作方便,无创伤,对患者无不良影响。

中医研究证明,中药封包具有解痉止痛、活血消肿、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9-10]。因此,研究用中药封包预防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封包可以有效预防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使用中药封包加快了患者恢复,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积极作用。由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了骨折术后的常规治疗,包括短期静脉滴注同种抗菌药物、红外线灯照射、无菌换药等,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使用了中药封包外敷。本院的传统中药封包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5种中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金银花性味甘寒,可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具有宣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能[11];野菊花性凉味苦,兼具疏导风热、消肿解毒的功能[12];蒲公英味甘苦寒,具有清热毒、消痛散结的作用[13];天葵子性寒味苦,有化热毒、除恶肿的功用[14];紫花地丁味苦性辛,有抗菌消炎、清热解肿的功用[15]。5种中药合用,有抗炎消肿、镇静止痛的功效。

综上所述,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使用中药封包外敷,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脂肪液化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猜你喜欢
封包腓骨粒细胞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护肤 巧用保鲜膜
无冲突规则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