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种性别的选择

2023-02-05 02:39
世界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莱文拜登

2009年,柏林世锦赛女子组800米比赛,南非运动员卡斯特尔·塞门亚以1分66秒45的成绩一举夺冠。

東京奥运会上,男变女的新西兰运动员劳雷尔·哈伯德,参加了87公斤女子组举重比赛。

2021年11月美国旧金山市启动一项针对跨性别群体的试点补贴计划。这个试点计划叫“跨性别人士收入保障计划”(GIFT),符合条件的跨性别申请者有55人,而该试点计划的申请表中仅“性别”一栏中竟然有97个选项。除了“男性”、“女性”之外,还有95种跨性别。就连人称代词,也多达17种。你的性别选或不选,真是一个问题!

男女之外的95种性别选项都是从哪来的?人类的繁衍生息是有性生殖,通过雌雄异体的男女结合生出新一代。生物学家认为,有性生殖的优势在于有更大可能创造新的遗传组合,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根据性器官特征将性别分为男女两种。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开始通过染色体、基因、性腺等更精准的方式来确定性别。人类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X、Y”为性染色体。正常男性为XY染色体,女性为XX染色体,后代性别决定于男性的遗传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出错的情况下,会出现XXX、XXY、XYY等罕见染色体情况,也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变异等情况。XXY就是通常所说的雌雄同体或“双性人”。鉴于医学上的新发现,国际奥委会1999年不再仅仅用染色体判断性别。

性别就不仅是生理性别(sex)的划分,还是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gender)的结合。新西兰心理学家约翰·莫尼认为,性别概念远远超出生理上的差异,社会和环境的熏染对性别的塑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提出社会性别概念,强调自身所在的环境对性别的认定。比如,通过留长发、化妆、穿裙子等形式表现女性的身份。《性政治》一书的作者凯特·米莉特认为,“在角色和气质以及社会地位这些重要方面,两性间的差异实际上是文化性的区别而不是生物性的。”

不同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能组成多少种性别呢?根据它们在生物特征、心理认同、社会角色和医学干预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性别可分为顺性别、双性别、跨性别、流性别、变性别等十类。

顺性别指自我性别认定和出生时的生物性别相同,大部分人都属于这一类。双性别包括两性人、双性人、两魂人和间性人等。跨性别与顺性别相对,自我性别认定和出生时的生物性别不同。流性别指不同时间经历性别的认知有流动性的改变。变性别指自我认同与出生性别不同,包括通过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生理特征,例如泰国人妖。

长大的孩子性别还能选择吗?是爸爸说了算,还是妈妈说了算?美国少年詹姆斯的人生可谓离奇波折,为了他的性别,爸爸妈妈不惜对簿公堂。2012年,试管婴儿詹姆斯和双胞胎兄弟在得州出生,而两年后的一次心理问诊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时妈妈安妮告诉性别治疗师说,詹姆斯有跨性别者的迹象。这个医生建议给孩子起个新名字,试着穿女装。于是,詹姆斯有了一个女性化名字——露娜,开启了女孩的生活。但爸爸杰夫坚决反对妈妈的这种操作,他们的长期争吵最终使婚姻破裂。为了“儿子的性别”,杰夫还愤然将前妻诉至法庭。经过长达15个月的漫长审理后,法庭判决结果是任何涉及孩子性别选择的事,夫妻双方必须商量决定。

跨性别的身份政治已然渗透到美军上层。2021年美军公共卫生服务军官团迎来了一位变性别的新领导。她就是八个月前由美国总统拜登提名上任的卫生部助理部长蕾切尔·莱文。莱文由此成为美军首位变性四星上将,也是美国当前级别最高的变性别官员。蕾切尔·莱文原名理查德·莱文,在经历多年“心理斗争”后,于2011年做了变性手术,两年后和妻子离婚。莱文在拜登政府中不是孤例。2022年萨姆·布林顿由拜登提名担任能源部负责核废料工作的助理副部长,成为联邦政府首批“流性别”的高官之一。让人惊讶的是,近日萨姆因涉嫌两次在机场偷窃行李,已被美国能源部发言人宣布“不再是拜登政府的官员”。

体育时尚界的跨性别冲击来得更早。2009年,柏林世锦赛女子组800米比赛,南非运动员卡斯特尔·塞门亚以1分66秒45的成绩一举夺冠。相对于她的优异成绩,观众们更感兴趣的是她的外表和体格:面容孔武有力,骨骼肌肉尤为强壮。经过国际田联的调查,结果发现,塞门亚不是通常的女人,而是罕见的“双性人”。奥运会首位变性别选手出现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上,是男变女的新西兰运动员劳雷尔·哈伯德,她参加了87公斤女子组举重比赛。而早在2017年的世锦赛上,她就斩获了女子90公斤以上级银牌。

性别不仅仅是先天基因的“掷骰子”,越来越多地成为后天的主观选择。莱文、哈伯德为变性而接受了手术,萨姆只是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而塞门亚则患有不常见的遗传病,体内酮睾素过高,发育成了“双性人”。即便如此,塞门亚心理、行为和交往上还是把自己当作女人。让人无奈的是詹姆斯/露娜,因为他的性别使自己爸妈反目、法庭辩论、网络热议乃至政治介入,但都忽视甚至“剥夺”了他自身选择的权利。况且,仅仅十岁的孩子是否有成熟心智或正当权利去决定自己的性别还是个问题,毕竟在后悔改变性别的“去性别转换者”中的青少年人数正在惊人增长。

2021年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提名蕾切尔·莱文担任助理卫生部长,莱文由此成為美军首位变性四星上将,也是美国当前级别最高的变性别官员。

不能否认的是,坚持传统的男女两种性别,也是一种选择权。突破传统的二元性别观念,为性少数群体拓展了自由空间,自然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坚守传统一定是错的吗?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传统的目标和特征在于不变性,它反映了与过去的连续性。由此可见,只要人类社会的现在和过去之间有不变的、连续的内容,那么继承和弘扬传统就有重要意义。

坚持男女二元的性别传统,否认或排斥跨性别自有其现实意义。为什么世界上通常恰好只存在两性?“社会生物学之父”、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答案是:两种性别足以产生最大的潜在遗传重组。换言之,实际上这可以保证每个健康的个体与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

对跨性别的极大争议乃至两极评价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冲突和媾和。西方世界有一些传统难以撼动,比如女子结婚后换夫姓的旧俗,但跨性别潮流却日益挑战其性别传统。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娜·波伏瓦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她认为女人应该竭力摆脱至今给她们划定的范围,并没有特别关注阴阳人,因为“这是非常特殊的个案”。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孕育了更多有破坏性、颠覆性的先锋思潮,不断冲刷、侵蚀性别传统的坚固防线。更为激进的酷儿理论倡导了一种打破两性界限的新时尚,对传统的男女二分法形成了不小冲击。

一直以来,坚守男女有别的传统人士激烈反对跨性别潮流。恰如纽约城市大学教授朱迪斯·洛伯批评时所言,“对大多数人来说,性别是我们日常生活绝对的基础”,对此进行质疑,“简直就像考虑太阳是否还会升起一样多余”。保守派认为支持跨性别儿童的性别认同等于“虐待儿童”,网友们恶毒地攻击了露娜的妈妈。对于莱文四星上将的任命,有人在网络上留言:“‘拜登帮’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玩身份政治。”国际田联也对塞门亚的参赛有特别规定,她只能参加200米短跑项目。还有美国右翼人士直言:“性别意识形态正在吞噬我们的文化”。

时移世易,人们对性少数的了解、包容和接纳在不断“破冰”。上世纪80年代,英语中就开始出现了“Mx”(与英语中Mr、Mrs、Miss等人称代词对应)一词,用来称呼跨性别群体。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法律也承认第三性别。199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2005年加拿大教授路易斯·汀发起倡议设立“国际不再恐同日”,为性少数社群争取合法权益。2012年3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次就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进行了一次历史性小组讨论。2016年世界上最权威的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正式收录了“Mx”词条,随后美国最大的《韦氏词典》也新增这个代词。2021年英国《剑桥词典》新加了“女人”词条的新定义:“以女性身份生活且自我认同为女性的成年人”。

网上有一种声音,说性别只是性别,希望更多人不被性别的传统观念所淹没,早日实现性别平等。这种声音希望消弭性别的差距和鸿沟,追求平等的初心值得点赞。性别无疑首先是性别本身。马克思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波伏瓦也强调,“性别的区分实际上是一种生理上的既定”。有史以来,追求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社会平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之一。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不总是在缩小,取代性别不平等的,未必是性别平等,更可能是新的性别不平等。

性别不只是性别。“GIFT”试点计划是旧金山市市长布里德宣布的。第二天,她还在市政厅升起了标记同性恋和性少数群体(LGBT)运动的彩虹旗。布里德市长对该计划的支持,拜登总统对莱文上将、萨姆助理副部长的提名,都很难让人信服:性别只是性别,而与政治、社会无关。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表明,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标识之一,性别显然拥有超于自身的更多内涵。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假设:“性经验”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技术,也是在身体、行为、社会关系中展开的一系列效应。

怎么从根本上消除性别的不平等,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如果性别多元化的兴起是人权进步表现的话,那么,性别无疑就是人类政治的内在因素之一。凯特·米莉特断言,性支配也许是我们文化中“最根本的权力概念”。恩格斯指出,傅立叶第一个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在西方,性别多元化无疑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政治正确”也会走过头。性别多元化潮流会不会成为“政治正确”的“炮灰”,受到这柄双刃剑的反噬?性别多元化对权利平等的倡导会不会受到资本力量和传统权力的“操纵”,从而沦为它们借题发挥、滥权牟利的工具和牺牲品?有一位伟人说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虽然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但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在性别多元化力量向传统地盘“冲锋陷阵”的道路上,且行且珍惜很重要,且行且审思或许更重要。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莱文拜登
拜登政府2022财年NASA预算申请解读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拜登就职
好样的扬波!
好样的扬波!
“拜登”献吻拜登
还原·拼接·延伸——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的新阐释
拜登.你的手……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