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秩序不容扰乱

2023-02-06 08:24闻之
青春期健康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秩序网课账号

文/闻之

如今,因疫情所致,线上会议、线上教学已经是我们熟悉、常用的工作、学习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出现了“网课爆破”这样一种通过网络入侵的方式,破坏线上课堂秩序的行为。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后,捣乱的人进入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甚至辱骂等极端方式,扰乱教学秩序。

为切实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要求。

“网课爆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网课空间

“网课爆破”指的是不法人员侵入在线课室,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叫作“爆破”,入侵者把自己称为“爆破手”。通常,这些人会有专门的“网课爆破群”,只需要学生进群发布网课会议号和密码,入侵者就可以进入课堂,扰乱正常网课教学。有关人士对“网课爆破”及“爆破手”做过深入调查,从其了解到的情况看,“网课爆破”的动机主要是未成年人恶作剧,以此来牟利的很少。

“网课爆破”不仅仅是一种扰乱网络平台公共秩序、违反公序良俗的恶劣行为,更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网课爆破”涉嫌多种违法犯罪:对老师进行侮辱、诽谤,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采取“网暴”行为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散布传播淫秽色情视频,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传播暴恐内容,则可能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如果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网络课堂,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课堂密码,对课堂进行控制等,则可能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目前,一些中老年教师对网络应用不够娴熟,无力防范“网课爆破手”。这种情况下,网课平台需负起责任,通过对不明身份账号设置“一键清退”等,拉高侵入门槛,学校也不妨考虑安排专门网络技术人员,辅助老师维护线上教学秩序。对于那些参与“网课爆破”未满14周岁的,可责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的矫治教育。

“网课爆破”属于网络暴力

近日,河南省某中学一名教师上完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据其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老师在上网课时,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黑客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据悉新郑市公安局、教育局、网信办等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在相关网课视频中可以看到,老师正在讲课时,突然插入一段音乐,屏幕上出现一个白色面板,有人打字:“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多个账号反复加入网络课程,不断播放吵闹音乐,并对老师进行辱骂。

据了解,“梦泪”原意是指某电竞职业选手的游戏ID“梦之泪伤”,但在“网课爆破”里,它被赋予了不同含义,不少入侵网课的捣乱者,用“梦泪”做头像或名称配上音频扰乱课堂,导致一些老师看到“梦泪”相关文字、图片都会紧张。据知情者披露,此类“爆破”成因复杂,有些是学生请人进入网络课堂、会议室捣乱。经有关媒体调查了解,一些账号、密码的来源有的是黑客破解,他们组成社交群组,交流侵入网课的信息和技术,更多的则是学生将相关信息外泄,“引狼入室”。

针对“网课入侵”的恶行,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采取防范措施,除了要求老师及时更换网络会议号和开启等候室、要求学生实名进入会议并开启摄像头等预防手段外,有的学校还通过更换线上教学平台、直播课转录播课、聊天群内授课等方式防范“网课入侵”。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说,网络暴力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会对某一个人的合法权利造成非常现实和直接的危害。由此可见,“网课爆破”就是一种网络暴力。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课爆破”的成因较为复杂,有些是学生反感上网课,自己或邀请“爆破手”捣乱,实现把网课搞黄的目的;有些是因矛盾而起,通过这种方式公开报复;有些是纯粹的恶作剧;还有些是受“黑客”影响。

切实加大网络暴力治理力度

中央网信办印发的《通知》中指出,对首发、多发、煽动发布网暴信息的账号,依法依规采取关闭账号等措施,情节特别严重的,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涉及违法犯罪的,则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中原治安研究中心教授崔向前认为,入侵开放性课堂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犯罪和侮辱犯罪,如果采用爆破的方式进入,可能构成违法。网络安全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崔向前表示,“这种案件最好是预防,平台提高安全防护技术。另外,师生都要共同预防,不能无限开放。”

多位专家表示,“网课爆破”不仅扰乱网络平台的公共秩序,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实际伤害。当下,对“网课爆破”乱象亟待整治、精准打击。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上,首先,网络安全教育应当加强,有些未成年人不知道这种情况属于违法行为。当然,像“网课爆破”类似一些事件,有可能是学生恶作剧,甚至是学生自己在网上恶搞,这种情况下它主要是扰乱的问题。其次,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应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引起高度重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最后,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网课爆破”行为严肃查处。众所周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如果不满十六周岁,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此外,网络平台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监管,将打击恶意入侵网课者和加强网络漏洞补修结合起来。同时,加强网络管制与文明上网教育也十分重要。只有多方协力,综合施策,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教学秩序网课账号
彤彤的聊天账号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选』网课
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