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行于脚下,“惜”流进心田
——推动家校共育 行路何妨更有诗

2023-02-07 08:27江苏省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硬核共育家校

江苏省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 俞 辰

未来对人的素质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既要培养人的个体素养和能力,还要培养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校共育,为儿童的成长奠基,为班级建设服务,为学校发展助力。在此背景下,学校在家校共育中所做的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意义。

一、统一认识,为“家校共育”凝神聚气

(一)课题研究先行,指引科学施力方向

人类社会有三大教育系统,即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三大教育系统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影响着彼此的教育功能,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教育。为充分认识和理解家校共育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我们在2021年年初就开始对学校拟开展的重点课题“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实践研究”展开调查和研究,其间经历6月份省家庭教育学会研究课题申报的实战演练、多番专家指导论证,最终于2021年年底在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中成功立项,为学校进行家校共育夯实了理论基础,厘清了研究思路。我们坚信,通过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优化和有效实践。

(二)项目活动设计,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学校以课程化的视角进行家校共育,开展“勤敬惜贤·亲子学堂”项目,以“家长勤”“学生敬”“亲子善”三大板块内容构建亲子良性相处模式(见右表),共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实现育人目标的一致、育人方式的多元、参与主体的多样。项目从亲子关系着手,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发有针对性的亲子课程内容,在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指导下,充分整合家长资源、院校支持资源和姑苏文化资源,构建多维度的立体化亲子学堂,融通课堂内外,深化家校协同教育。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的“家长·慧 ”之“大道课堂”“本真课堂”“向日葵课堂”指向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努力把家校共育工作做实做亮。

“勤敬惜贤·亲子学堂”三大计划表

二、做实过程,寻“家校共育”最佳路径

(一)开发“亲子阅读”文化课程,形成丰富文化内涵

语文创新型作业“梅花树下”阅读系列活动之“亲子共读”项目在“双减”背景下应运而生,学校重点打造的“亲子共读”项目,基于健康、良善的亲子关系的建构以及温馨、浓郁的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学校鼓励学生家庭开展阅读竞赛,记录阅读体会。在此基础上,鼓励不同家庭开展符合“家情”的创意设计,意在使学生通过阅读,形成好的阅读习惯,拥有良好的阅读品味,最终达到“家家有特色、班班有特色”的效果,回归语文本真,由“输入”到“输出”,合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习强调“阅读”这一关键作业,也有助于“双减”政策有效落地。“亲子共读”项目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案例征集(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专家也给出了专业意见:亲子阅读作业指向家庭阅读——阅读、实践、记录,学生能有效完成。创新有待提升,未来我们将在这一方面持续思考、继续努力。

(二)挖掘“教子有方”家长潜能,打造“硬核”共育团队

“硬核”原指摇滚音乐里最强的一种风格,近年渐渐衍生为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我们的“硬核爸爸”“硬核妈妈”系列,由学校邀请或家长自荐,来自各行各业敢于奋斗、善打攻坚战、以责立身的特长家长,带来“大美勤惜家长讲师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专业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推进家校共育。学校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硬核”爸爸妈妈们,涵盖了高校教授、研究员、律师、医生、工程师、社区工作者等多种职业,组成了“大美勤惜讲师团”。我们目前已开设了十余期“硬核”课程活动,有“社区书记的一天”“‘互联网+’探秘”“一位军人爸爸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医学影像的奥秘”“传承经典木刻艺术”“航空探秘”等丰富课程,引领学生体验各个专业领域的多元化课堂,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形成了家校共育的合力。

三、多方合力,搭“家校共育”立体平台

(一)专业律师领衔,创设学习型家庭

学校持续开展多元化的家校活动。学校设立了“家庭教育研习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由“大美勤惜家长讲师团”成员唐剑律师领衔,组织教师和家长共学家庭教育法。学校常设“家长圆桌会”,每月由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开碰头会,就学校近期发展和各项活动寻求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如近期推出“‘双减’背景下的家长作为”,就家长如何更好履职尽职、家庭如何更好支持学校展开讨论。学校和家委会联合开展系列共育活动,开展“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活力家庭”“校风、家风”宣讲等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

(二)校本读物推广,传承百年校训

学校有一本特殊的校史读物《勤塑惜泥》,学校把非遗项目“太湖窑”技艺的传承和制作引进学校社团,“小”学校扛起非遗传承的“大”旗,特别是将太湖窑陶瓷的制作技艺与学校的“三勤三惜”教学理念相结合,捏成6个校史小景,讲述6个校史小故事,创新出一套适合教学育人的陶艺课程。该项目得到两位大师的鼎力相助,学术顾问孙厚义是苏州市标志性雕塑如干将路《中国结》系列、相门桥《苏州之窗》等作品的缔造者;非遗传承大师冷赟玲在学校有自己的工作室,每周坚持授课并参与学校校史梳理,在亲子共育中提供了“太湖窑 亲子工坊”的专业支持。他们的加入让项目在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上可以探索得更远,将培养出一批批非遗文化传承人。

(三)物态环境优化,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在“勤惜积学 美善其身”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着力培养“五育并举”的勤惜“五美娃”,围绕“美育”要求,在构建“美育校园环境文化”“美育课程体系”“美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优美的物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校园物化环境作为一种文化,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对学生潜在或公开地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进而形成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鲜明个性。学校在建筑小品、主题场馆、校园标语,甚至是被人遗忘的台阶上都动足了脑筋,做起了文章:“人生美丽,脚下小心”既是提醒大家上下楼梯小心,也是进行了意味深长的人生观教育,要求学生走好走稳每一步。在“美育课程体系”的尝试中,我们以“树德,启智,强体,尚劳,促美” 为关键词,培养“五育并举”的勤惜“五美娃”,成就“勤惜大美”校园,在岁月流淌里,珍惜“过去的时光”,把握“现在的时光”,善用“未来的时光”,成就校园大美,共度时光之美、岁月之美。由此开发出以“全日制资源教室”课程为依托,形成“时间课程”和“生命课程”“生活课程”“阅读课程”“艺体课程”“环保课程”一体五翼的整体实施框架,最终形成“六大课程群”“十五个中心”的实施路径(见图1、图2)。

图1 六大课程群

图2 十五个中心

由学校德育部门围绕课程开发所做的一系列活动,是课程项目的补充和外延,如2021年岁末我们开展的“最闪亮耀,喜迎新年”新年器乐音乐会,由家委会做坚强后盾,美编、宣传、摄像等一应俱全,既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是家—校—社通力合作的成果。

四、保障有力,扬“家校共育”丰厚底气

办好家长学校的宗旨是通过组织家长系统地学习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为此,学校自创办家长学校以来,就致力于健全组织建设,成立了家长学校指导委员会,校长任家长学校主任,德育室主任和退休老领导任副主任,骨干教师、班主任、家长代表和退休老教师为委员。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将家长学校的成长安排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根据学校计划制订了家长学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岗位职责,严肃了工作纪律,注重操作指导和过程监控。期初有计划,期中有研讨,期末有总结,校委会每学期专题研究家长学校工作并做好记录。

学校为家长学校的运转提供教学设施和专项资金支持,家长学校有办公室、心理咨询室、专设教室(能容纳100余人,且教学系统、灯光、投影、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教材资料和线上平台等,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从而保障了家长学校工作有序进行,全面推进了家庭教育向纵深发展。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方能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方位渗透,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共育就是那一池春水,载着希望之舟乘风破浪,轻盈而行。

猜你喜欢
硬核共育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