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广西方言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

2023-02-08 02:23
大众文艺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言学方言少数民族

王 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桂林 541004)

一、引言

在全球构建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研究语言生态的平衡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协调发展,谋求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共生共荣意义重大。作为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地方,广西的语言种类极为丰富。但据数据统计,广西的一些方言面临濒危现象,如京语、拉珈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仡佬语等。语言生态问题的研究,有益于方言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同时,方言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广西,少数民族聚集,研究语言生态问题有助于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共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繁荣,促进“文化广西、生态广西”的建设。

二、生态语言学研究概述

1.术语界定: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豪根(E.Haugen)最早提出了“语言生态学”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出现以“语言生态学”或“生态语言学”为题的论述。国内外目前运用相对广泛的是“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这一表述。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最近发展趋势也认为它是独立于语言学外的独立学科,甚至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

2.研究模式:普遍认同的有两种模式:豪根模式Haugenian Approach/Dogma:又称“语言生态学”,它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生态学为基础来研究语言。认为语言就像生态系统一样,同样也拥有自己的系统,谓之语言生态系统。关注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语言生态的影响因素。这种模式下的研究关注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进化等问题(黄国文等,2017)[1]。

韩礼德模式Hallidayan Approach/Dogma:又称“生态语言学”,它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以语言学为基础(包括对语言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把语言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探讨语言是如何影响生态的。这种模式下的研究是将语言的使用情况与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

为了区分这两种模式,笔者将其分为豪根的语言生态学“隐喻模式”及韩礼德的生态语言学“非隐喻模式”。

豪根的语言生态隐喻思想:用隐喻的方法,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借鉴生态学原理,将语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类比为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韩礼德的生态语言学“非隐喻模式”: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语言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认为生态语言学不是一种研究范式,同样对于它的研究也不应该拘泥于一种研究模,在研究语言多样性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生态因素考察语言以及语言使用者等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分析,将语言系统复归于生态系统的认识观。此处的语言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范畴,不仅跟自然环境相关,还跟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语言生态系统影响学习、使用和传播语言的人,进而对语言使用情况(包括语言生存、语言发展、语言多样性、语言完整性、语言濒危等)产生影响;语言使用情况反过来影响语言生态系统,语言生态系统影响语言多样性。

Steffensen等人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定义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生态”。这其中包括符号生态、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生态、认知生态(Steffensen &Fill,2014)[2]。结合这一观点,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解读广西方言的多样性特点。

三、广西方言多样性的生态语言学解读

在广西,方言分布比较复杂(本文中“方言”指区别于普通话的其它汉语语言)。汉语方言尤为丰富,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内部的复杂性,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广西12个世居民族共使用13种语言,涉及汉藏语系的所有语族和若干语种。有的语言包括几种方言,有些方言又包括几种亚方言(或称“土语”),如广西汉语方言有粤方言、官话、客家话、平话、湘方言、闽方言等(陈小燕等,2021)[3]。

1.语言的符号生态研究给定区域内语言或“符号系统”的共存。语言是符号系统的集合。广西位于祖国西南,是多民族地区。截至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五千多万,其中,汉族人口为三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2.48%;少数民族人口接近两千万,占总人口的37.52%,这些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彝族、回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如壮族使用壮语、瑶族使用瑶语、苗族使用苗语、侗族使用侗语、仫佬族使用仫佬语、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京族使用京语、彝族使用彝语、回族使用汉语、水族使用水语、仡佬族使用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数据引用自百度百科)[4]。这些语言都有各自完整的符号系统,它们互相共存,使得广西方言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广西方言种类之多,可以堪称中国第一。

广西方言分布

2.语言的自然生态重点关注语言、生物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存在着地理相关性,即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的地域,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程度也高(崔桂华,2012)[5]。广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丰沛,这也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资源。数据显示,广西的陆栖脊椎野生动物有114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149种,约占全国的45%;野生植物288科1717属8562种,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3位(数据引用自百度百科)[4]。除此以外,广西是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大陆海岸线总长1595公里,沿海海洋生物资源也较为丰富。生物多样性保障了广西较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一定地域内环境变化的主人,相关民族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无疑对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地理环境反过来也会对民族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留下自身的痕迹(蒋满元,2015)[6]。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语言的多样性离不开人的使用和传播。广西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广西方言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了自然条件。

3.语言的社会文化生态研究语言如何与社会和文化力量相联系,这些力量塑造了说话者和语言群体的条件。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体现着交际者所生活的社会及其文化、历史的发展,同时语言又是人们高级思维的中介。(文秋芳,2016)[7]。广西语言的丰富多样性,是广西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的少数民族之间交流融合,形成了小聚居、大杂居的基本格局以及奇特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广西是我国民族自治区中惟一既沿海,又沿江、沿边的省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广西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为广西与周边省区之间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越丰富,语言就越丰富,语言多样化程度亦越高。

4.语言的认知生态研究语言是如何通过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重点关注那些导致有机体灵活性和适应性行为的认知能力。中国民间有句说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相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多样,主要分布山地、丘陵、平原、石山、水面等。历史上,为了获得更大的民族发展空间,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地区的人们会向自然条件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迁徙,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民族融合现象不断发生,形成了广西特有的人地适应关系,同时形成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在广西,几个民族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或是一种民族使用好几种语言的现象很常见,如上文中提到的瑶族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三种语言。据最新数据统计,广西有130万个家庭由两个民族以上组成,因此文化适应、方言交融、语言兼用的现象很常见。

四、广西方言保护的潜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广西虽然方言多样,但仍面临潜在问题,一些地区使用母语的少数民族人口逐步减少,甚至处于濒危状态,亟需拯救。其中京语、拉珈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仡佬语等因使用人口少已面临濒危境地。以仡佬语为例,仡佬语主要分布在广西隆林地区,主要有布流、哈给、多罗三种方言,据数据统计布流方言使用者目前尚存800人,哈给方言有300人,多罗方言的使用者仅剩十几人。究其原因,广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汉语)和规范汉字,公共服务行业用语基本为汉语普通话,使方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受地区经济辐射的影响,使用粤语、西南官话人越来越多;由于民族杂居和文化融合,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出现相互参透现象,为了便于沟通,相互之间会使用某一种常用方言;此外,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求学、工作,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以生态语言学为视角,要维持和保护方言的多样性,就需要保护语言生态。首先,保护语言的符号生态就要保持现有语言符号的完整性。可以通过搜集、记录方言,编辑成书,在保存中保护方言;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文字、音视频、电影等容易流传的形式在传承中保护方言。其次,保护语言的自然生态就要保护好广西的生物和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如上文所述,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方言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了自然条件。第三,保护语言的社会文化生态就要充分发挥广西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强各民族之间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对方言去粗取精,融入当代元素,在发展中保护方言。第四,保护语言的认知生态就是要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把传承方言,留住方言,文化立根作为责任。除此以外,相关政府要引起重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方言是地域特征的浓缩。鼓励学者研究方言,充分挖掘方言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高方言地位。广西少数民族聚集,方言种类丰富,方言研究工作比较典型,可以作为国家方言研究工作的先行试点。

结语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语言种类丰富,但如今,随着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广西的方言不断受到冲击。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发展较晚,经济相对于国内其它地区较为落后,目前急需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免不了需要跟外界进行交流。这就出现了经济发展和方言保护的矛盾之处,如何能够与外界交流、发展经济,同时又保护地方方言?近年来,广西语言生态系统的发展已经得到有关学者和政府的重视,相关的保护工作正在积极开展。2017年广西政府着力建设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数据库规范系统,收录了包括那坡彝语、环江毛南语、侗语南部方言、壮语方言邕南土语总计4万多条的状语词汇的语音,初步形成了濒危语言语音数据库。如何能在发展中保护方言,保护语言生态环境?更具体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猜你喜欢
语言学方言少数民族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