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戒奢,让古之传统成为今之风尚

2023-02-09 21:53彭旭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二十大优先

彭旭

一个家庭的精神生活,是靠这个家庭里面传承下来的那些故事来承载,这就是家风。家风与家风之间的相互补充和鼓舞,最终就会变成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家国情怀最实际的心理关联。

勤俭戒奢的家风,自古及今须臾不可离。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一直被无数家庭以家风的形式代代传承。

勤俭是个人修身养性之必需。《老子》告诫人们“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强调“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明确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俭也是国家昌盛之必需。唐代著名谏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提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可以说,勤俭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同时,为防止家道盛极而衰,戒奢也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被反复强调。

勤、俭、戒奢三者是一体三面、密不可分的。创业之初靠的是勤。勤则不匮,勤能补拙,这是财富积累的前提。从愚公移山到基建狂魔,无不彰显中华民族勤的无限力量。如果说勤是开源,那么俭则为节流。创业后的守成需要量入为出,避免寅吃卯粮,俭用使事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俭之所以能养“德”,正是日积月累而有所“得”的结果。到了物质相对富足的阶段,人最容易忘本,戒奢则是防微杜渐的保险。“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草茫茫—惩厚葬也》)无疑是人们前路何去何从的信号灯。

但是,正如司马光在告诫儿子的《训俭示康》中提到的“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生活富裕后,勤俭的传统被忽视,奢侈成为一些人的追求。尤其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人觉得我们已经实现小康,还有必要过节约的苦日子吗?还有不少人觉得,“盘子光了,脸上就没光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揭露了国内触目惊心的浪费现象,有些宴会上,1/3的菜品成为厨余垃圾。

个人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家风,很容易让孩子在炫富、攀比中迷失自我,丧失自尊自爱、积极向上的心态,甚至影响个人和家族的长远发展。“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屡见不鲜,正应了《老子》中“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谶语。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勤俭戒奢更显出时代意义。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节约优先方针和全面节约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倡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勤俭戒奢的要求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奢是基于感官刺激对物的追求,必被物所役,难成大事。选拔人才应以德为先,无俭以养德,如何让天降现代化的人才呢?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由此可见,勤俭戒奢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家族昌盛,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还关系到生态安全、地球命运。而其代表的家风也必将在新时代下不断彰显出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二十大优先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身边的传统美德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