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3-02-11 15:47刘玉亮郑智心张善地步国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摘除术针法椎间盘

刘玉亮 郑智心 张善地 步国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随着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单纯髓核摘除仍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近年脊柱内镜开展的如火如荼,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得到反复验证[2-4]。脊柱内镜技术在业界应用最广泛的是:Tony Yeung 在1997 年发明的YESS 技术[5]和Thomas Hoogland 在2002 年发明的TESSYS 技术[6]。YESS 技术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工作套管插入椎间盘,从椎间盘内部到椎管进行椎间盘切除和减压,这种技术相对简单,特别是对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即腰椎间盘膨出,神经根风险低和出血少。然而,由于陡峭的入路和较小的小关节面切除,YESS 技术通常不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突出症。在TESSYS 技术中,工作套管通过Kambin 三角进入,对目标椎体的上关节突进行切除成型,扩大椎间孔,这种技术具有直接探查突出的椎间盘和减压椎管内神经根的优点。但TESSYS技术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C 型臂机透视时间,通常学习曲线较长。双针技术结合YESS 技术和TESSYS 技术的优点,在双针技术中,2 根针用于突出椎间盘的定位、椎间盘造影和减压。针A 与YESS 技术一样插入,用于术中亚甲蓝注射及盘内冲洗;针B 与TESSYS 技术一样插入,用于放置工作套管和随后的神经减压。本研究选取6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双针技术与TESSYS 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菏泽市立医院于2019 年5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61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针法组(28例)和TESSYS 组(33 例)。双针法组男16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35.0±5.0)岁;平均病程(15.1±3.7)个月。TESSYS 组男18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5.4±4.5)岁;平均病程(15.7±3.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②有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指征;③各项辅助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④患者知晓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需2 节段及以上的髓核摘除术患者;②有明确手术禁忌或合并其他不能耐受手术的全身疾病者。

1.3方法 手术方法:俯卧位,腹部悬空,标识进针方向及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皮肤、皮下、肌筋膜逐层浸润麻醉。TESSYS 组置针严格按照标准T 氏技术进行操作。双针法组的A 针直接从上关节腹侧平行插入到椎间盘内部,进针点棘突中线旁开8~10 cm,这取决于患者体重。对L5~S1阶段或高髂嵴的患者,A 针不能平行于椎间隙,则A 针入针点可以在髂嵴最高点内侧。B 针(TESSYS 针)进针点位于A 针的头侧,从患者头侧向尾侧方向经过A 针背侧,最后到达上关节突(SAP)腹侧,位于A 针和SAP 之间。B 针旁开距离10~12 cm,最大的旁开距离约14 cm,这与患者体型和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有关,在B 针中置入导丝,然后退出B 针,逐级导杆,导管扩张后逐级环锯行上关节的切除成形,最后放入工作通道。通过A 针进行美兰染色,染色后行髓核摘除术,术后给予留置负压引流管。

术后处理:术后第1 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和下床活动,下床时佩戴硬质腰围给予保护,术后1~2 d 根据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术后2~3 d 后出院。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术后JOA 评分、VAS 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①采用VAS 评价患者的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疼痛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后即刻VAS 评分,评分0~10 分,0 分为无疼痛,10 分为无法忍受疼痛;②采用JOA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评分0~29 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举例45 岁男性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照片进行说明。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JOA 评分、VAS 评分比较 61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前后两组组间VAS 评分、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双针法组、TESSYS 组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JOA 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组内手术前后JOA 评分、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组内手术前后JOA 评分、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2.2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比较 双针法组手术时间为(96.8±9.3)min,术中透视时间为(9.9±1.4)s,均短于TESSYS 组的(113.8±9.3)min、(13.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比较()

注:与TESSYS 组比较,aP<0.05

2.3典型病例 见图1。

图1 45 岁男性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照片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本科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指椎间盘突出后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的腰、双下肢疼痛、麻木和无力等综合征[7]。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由于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患者也愿意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更新迭代,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宽泛,更多的内镜技术被应用在以前被认为手术禁忌证的疾病中,如神经根型颈椎病、胸椎黄韧带骨化、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翻修及腰椎管狭窄症等[8-11]。由于存在髓核残留、症状复发和术后椎间盘感染等诸多问题,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的髓核摘除优势地位仍没有改变,因此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仍需进一步改善[12-14]。双针技术结合了YESS 技术和TESSYS 技术的优点,在穿刺过程中A 针平行插入椎间盘内,就像YESS 技术一样。A 针可以用于B 针植入和随后工作通道植入的参考线,不仅可以提高B 针植入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双针法组术中透视时间为(9.9±1.4)s,明显短于TESSYS 组的(13.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到椎间盘内A 针在随后的上关节突成形过程可以作为一个支点,预防环锯成形过程中损伤神经和椎间盘。直视下的美兰染色也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让术者更高效地找到髓核组织完成神经的减压[15]。双针法组手术时间为(96.8±9.3)min,与He 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脱出的患者给予低压力美兰注射,可以在直视下观察美兰的渗出趋势,以防髓核的残留,对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没有美兰的渗出表示只进行盘内的减压就能达到手术目的。He 等[12]研究发现,结合YESS 和TESSYS 的椎间盘突出导致疼痛的来源:一是机械压迫,二是炎症因子介导的化学刺激(炎症因子刺激神经纤维),术中的盘内冲洗可以改善椎间盘的内环境,减轻局部炎性因子的释放,使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得到保证。张光前等[16]研究发现术中冲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短期疗效有帮助。

综上所述,结合YESS 技术和TESSYS 技术的双针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时间,使患者及术者双双获益。

猜你喜欢
摘除术针法椎间盘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对6~12岁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