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门七代,代代名角

2023-02-13 05:05殷晓章
检察风云 2023年2期
关键词:谭鑫培老生京剧

文·图/殷晓章

在中国京剧历史上,谭家是一个传奇,谭门七代,代代名角。他们中有人称“谭叫天”的谭派创始人谭志道,有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二代传人谭鑫培。160多年来,谭家七代40多人,一脉相承,“严于作艺,以孝治家”,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成为梨园佳话。

父子成为谭派奠基人

谭志道,1808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从小喜欢唱家乡花鼓调,后来成为楚调演员,主唱老旦,兼演老生,在武汉及荆沙一带演出。他的嗓音很像当地一种唤作“叫天子”鸟儿的鸣声,因此人称“谭叫天”。1853年,因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武汉,社会动荡,45岁的谭志道推着独轮车带着妻子及6岁的儿子鑫培,经河南过山西入河北,最后在天津安顿下来,在农村唱戏维持生计。此后,他带领家人辗转入京,改唱京戏,入程长庚的三庆班。

谭志道改演京剧后,仍口操鄂音,纯唱汉调。谭志道突出的贡献是将汉剧老旦艺术形式带到北京,为京剧老旦行当奠定了基础。他擅长《断后》《辞朝》《钓龟》等剧目,曾与程长庚合演《朱砂痣》,时称“双绝”。1887年,谭门始祖谭志道去世,享年79岁。

谭鑫培是谭志道的独子,他七八岁开始练功,17岁拜在汉派老生余三胜的门下,之后长期在三庆班演武生,又拜班主程长庚为师。程长庚,安徽省潜山市人,幼年随父入京,凭借《文昭关》《战长沙》剧目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其任三庆班主。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他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鼎甲”,程长庚为“三鼎甲”之首,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

1879年,谭鑫培首次到上海演出,结识了张二奎的学生孙春恒,看了他不少戏,启发很大,对老生唱腔进行了改革。早期的京剧唱腔以高亢的气势为主,谭鑫培把直腔直调改得婉转多姿,规范了老生行当的唱腔和表演,成为改革京剧唱腔第一人。之后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传承了谭鑫培的衣钵,而成为“三大贤”。

谭鑫培

谭鑫培博采众长,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他为京剧老生行当整理和改编了近百出剧目,流传至今,被尊为京剧界鼻祖。国学大师梁启超写诗赞他:“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1905年12月28日,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的电影《定军山》在前门大观楼放映,片长30分钟,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1907年,百代公司为谭鑫培灌制第一批唱片,包括“秦琼卖马”和“桑园寄子”两段,由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操琴,李奎林司鼓,全部是舞台上珠联璧合的原班人马,该唱片成为京剧老生唱腔中的极品,流传后世。

1917年5月10日,谭鑫培在北京前门外铁树斜街大外廊营1号居所病逝,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城区以北,建有谭鑫培公园、谭鑫培纪念馆、谭鑫培亭等。公园内有谭鑫培铜像和京剧文化长廊。公园一条河道上架有七座人行步桥,每座桥均以谭鑫培的京剧代表剧目命名。

四代传人谭富英

谭元寿:《沙家浜》郭建光扮演者

谭派艺术传承

谭鑫培去世后,谭小培承担起了传承谭派艺术,担负全家生活的重任。出生于1883年的谭小培,是谭鑫培五子,谭门第三代传人。1917年,谭小培与其父同台演出《碰碑》,台上台下两父子,传为佳话。谭小培嗓音苍凉浑朴,韵味十足,常演剧目有《二进宫》《黄鹤楼》《黄金台》《碰碑》等,1925年灌制唱片《南阳关》曾流行一时。他长期与尚小云、程砚秋等名旦合演。1919年,他与杨小楼、尚小云同赴上海演出,并请荀慧生演出刀马旦剧目,并称为“三小一白”,引起轰动。

谭小培竭力培养儿子谭富英,使其成为谭门“京剧世家”中承上启下的一位大家。谭小培和儿子演出《捉放曹》,新一代父子同台。他把陈秀华等名师请到家里指导儿子,后又把谭富英送进富连成科班。富连成是京剧教育史上公认的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

1923年谭富英出科后,又投到余叔岩门下深造。余叔岩与杨小楼、梅兰芳在当时京剧界并称“三大贤”,代表了20世纪20至30年代老生、武生、旦角的最高艺术水平。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艺术的基础上,对谭派艺术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谭富英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谭富英扮相更有王者之气,后来成为“大角儿”,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1934年以后,谭富英组班领衔主演。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于1935年公开放映。

谭富英、谭元寿父子合演《汾河湾》

谭富英作为谭门第四代传人,在父亲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的风格,发展创新了“新谭派”,他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四大须生”。1956年,他与马连良、萧长华、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联袂合拍京剧艺术影片《群英会》《借东风》,为京剧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轰动一时。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谭富英又与马连良、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等名家合作演出新编剧目《赤壁之战》,谭富英饰演刘备,大获成功。1964年,谭富英因病告别舞台。

谭元寿是谭富英长子,6岁学戏,少年进入富连成科班,1947年和杜近芳在北京合演《红鬃烈马》获得好评,1954年参加北京京剧团,代表作有传统京剧《定军山》《桑园寄子》《问樵闹府》等。

1964年,他因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扮演郭建光而被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时无人能替。1965年,谭元寿在上海剧院连演了40场。谭元寿文武兼备,《打金砖》《上天台》堪称后无来者。20世纪80年代,谭元寿致力于恢复传统戏,主演了大量京剧骨子老戏,并先后为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余叔岩、李少春等五位大师的近50部老戏录音做了大量工作,一直到90多岁还在登台唱戏。

1984年,谭元寿受邀参加央视春晚表演京剧《定军山》,1990年受邀参加央视春晚再次表演京剧《定军山》,2006年参加央视春节戏曲晚会。60岁时他还在演《打金砖》,72岁仍可以前空翻,快80岁时照样演《连环套》。他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2015年,作为向中国电影百年献礼的影片,《定军山》依然由谭家后人谭孝曾、谭正岩完成,80多岁的谭元寿担任重拍电影《定军山》的戏曲顾问和民俗顾问。2020年10月9日12时,京剧谭门第五代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长期在北京从艺的谭门第五代还有中国京剧院的谭韵寿及其鼓师谭世秀。谭元寿的儿子谭孝曾,1949年生,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乃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之一,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嗓音高亢洪亮,扮相清秀,台风潇洒,且文武兼备,颇具谭派神韵,代表剧目有《失空斩》《四郎探母》《群英会》《龙凤呈祥》《将相和》等。100多年前,6岁的谭鑫培随父亲离开武汉江夏,开创中国京剧的第一个门派——“谭派”。2009年,第五代谭门嫡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率谭门三代人踏入谭门故里——武汉江夏,从此,“京剧谭门”成为江夏一张特有的文化名片。2017年4月23日,武汉市举行纪念谭鑫培17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谭孝曾回到江夏故里,携当天拜入门下的6名弟子一起,向谭门高祖谭鑫培铜像行礼。七代传人谭正岩是谭孝曾的儿子,1979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1997年至2001年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本科班学习,2001年进入北京京剧院,主要作品有《定军山》《将相和》《失空斩》《四郎探母》《战马超》。他获2004年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2005年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2010年10月,京剧老生流派经典演唱专场在京举行,“谭门三代”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同时亮相舞台。

谭门家风“以孝治家”

在京剧界,谭家与“余家”“梅家”是百年世交,源远流长,传为佳话。梅兰芳之子、著名梅派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曾说:“谭鑫培先生是与我曾祖父梅巧玲同一时代的人物。谭鑫培先生念我曾祖父的交情,100年前,65岁的谭鑫培就和19岁的梅兰芳唱《桑园寄子》,直到谭鑫培最后的半年中还提携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四郎探母》等,对梅兰芳日后的成名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之后我父亲又和谭富英先生有多次重要合作。谭梅两家的渊源正是中国京剧史的缩影。”

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这七代人,堪称戏曲界的传奇,流传七代仍绵延不绝。谭门七代,代代名角,与谭门“严于作艺,以孝治家”的家风有关。

过去,在谭家开灯不看天是否黑了,而是看老祖的屋子是否亮灯了,晚辈一定不会比长辈先开灯。谭门家训是“江河不择溪流,泰山不弃土壤”。谭元寿生前常说,“父亲谭富英的人品对他一生影响非常大,他总教育我,做人要忠厚,唱戏要高调,做人要低调,要学会吃亏、让人。对别人宽厚,才有自己的道,才有后代子孙的道。这些为人之道也指导了我一生。”

谭门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谭元寿(中)、谭孝曾(右)、谭正岩(左),都扮演了《定军山》中的黄忠

谭元寿对后代的教诲是:“永远不称‘艺术家’,咱们谭家祖祖辈辈都是先做人,后作艺。”他每次到剧院演出,总是第一个到后台,先给看门的大妈问好;等着乐队、舞美队到了之后,还挨个儿向大家道谢,感谢人家辛苦。谭孝曾对儿子谭正岩的教诲是:“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

谭门传人还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谭鑫培把自己收入的七成做公益,三成做家用。1952年,谭元寿在上海天蟾舞台为抗美援朝募捐义演,连演了15场《野猪林》,3000多人的剧场天天爆满。1953年谭小培临终前,毅然决定让儿子谭富英、孙子谭元寿赴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战士。

当年谭富英因义演未见父亲谭小培最后一面,后来谭孝曾也尊“国事为重”的祖训赴地震后的唐山慰问演出,拖延了婚期,以致于最爱自己的爷爷谭富英没能看到自己成家。

2013年非典期间,70多岁的谭元寿带着儿子谭孝曾、儿媳阎桂祥、孙子谭正岩一起,赶排了京剧《非常家庭》,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到各大医院义演,慰问医务人员。2011年11月,谭孝曾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成立了谭鑫培艺术研究室,以传承京剧谭派艺术。

猜你喜欢
谭鑫培老生京剧
谭鑫培的“妙招”
Songs from the Past
京剧表演开始了
谭鑫培的“妙招”
京剧行当——老生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