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及防控
——以台风“烟花”所涉上海市为例

2023-02-14 02:26吴金龙丁小兵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架强降雨区段

□ 吴金龙丁小兵

夏季为台风、强降雨多发季节。2021年7月25日,强台风“烟花”(Severe Typhoon“In-Fa”)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沿海登陆,并沿西北方向移动,对江浙沪等地区的交通系统及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截至2021年7月28日,“烟花”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4 省市受灾人口271.1 万人次,累计转移群众274 万人次,1 100 多间房屋被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5 亿元。

“烟花”移动期间,严重影响了苏州、常州、绍兴、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常态化运行。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台风、洪涝波及下如何做好交通运输领域汛情防控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台风汛情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脆弱性的评价分析及停运应对之策,但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言,在运营管理、安全防卫、设施维护和应急预案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烟花”对江浙沪地区客运变化的影响及常态化运营面临的严峻考验,并针对轨道交通台风汛情防控提出相关建议。

一、“烟花”对东南沿海地区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

1.对列车开行的影响

鉴于“烟花”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根据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以及各城市轨道交通条例有关规定,江浙沪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均发布了台风预警信号,并对列车开行方案做出了应急调整。7月25日,苏州轨道交通2 号线、5 号线高架、地面区段和部分车站暂停运营;无锡市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将防台风应急响应升至Ⅱ级;常州市从7月25日13:30 起,轨道交通1 号线、2 号线部分区段和车站停运;绍兴市地铁1 号线柯桥段全线临时停运;杭州市从7月26日0:00 起,地铁9 号线、16 号线暂停运营;宁波市高架段全线暂停运营,5 个地下站暂时关闭,所有正常运营的区段行车间隔均为10 分钟。

2.对客流量的影响

“烟花”严重影响了杭州、宁波、温州、南京、苏州、无锡、上海等地乘客选择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其中,对上海市、宁波市及南京市轨道交通影响最为严重。由于“烟花”途径南京期间,当地同时遭受疫情影响,S1 机场线、S7、S9 自7月22日起陆续停运。“烟花”北上移动期间,上海市及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变化如图1 所示。

图1“烟花”移动期间上海、苏州轨道交通客流变化

途径上海期间,7月26日单日客流较上周同期下降936.1 万人次,环比下降最高达77.56%;途径苏州期间,7月25日单日客流较上周同期下降72.9 万人次,环比下降最高达59.03%,见表1 所列。客运量的急剧下降造成了运营管理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

表1 “烟花”移动期间上海、苏州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下降情况

二、上海轨道交通应对“烟花”考验

7月22日06:00,“烟花”的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方向约710 公里处,以5 ~10 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于25日到达上海市浦东沿海,主要影响持续到28日。“烟花”对上海市的影响区域如图2 所示,其中,绿色线条表示台风等级为13 级及以上,橙色线条表示台风等级为10 级,蓝色线条表示台风等级为8 级。

图2 “烟花”对上海市的影响区域示意图

为应对“烟花”的到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根据台风的实际影响,结合应急预案,对部分地面、高架线路采取限速、停运等措施,全力确保乘客和运营安全。7月25日起,对部分区段列车采取限速运行,延长发车间隔。25日下午,根据气象部门和现场监测数据等综合研判,“烟花”风力已对行车造成影响,暂停2 号线张江高科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站区段、6 号线港城路站至金桥路站区段、10 号线国帆路站至基隆路站区段运营;3 号线、5 号线、16 号线、17 号线、浦江线、磁浮线全线停止运营,其他线路地面、高架区段车站均停止运营。在台风风力影响下,为加强通道安全保障措施,各线站务员坚守在岗位一线,车站保洁员不断清理站台上的积水。7月25日,1号线莘庄站外人行天桥部分顶板被吹落,上海轨道交通维保专业人员赶往现场进行抢修,并清除线路障碍。7月25日晚,上海轨道交通取消2 号线、10 号线虹桥火车站原有定点加班车。7月26日,上海轨道交通地面、高架区段依然暂停运营。13:30 起上海地铁17 号线、磁浮线全线以及7号线、8 号线、10 号线地面、高架区段车站恢复对外服务运营;3 号线、5 号线、16 号线、浦江线全线以及1 号线、2 号线、4 号线、6 号线、9 号线、11 号线地面、高架区段车站仍暂停运营;部分车站无障碍电梯受雨水影响暂停使用;一日票、三日票及单程票可办理退票。14:30 起上海地铁3 号线全线以及1 号线、4 号线、9 号线、11 号线地面、高架区段车站恢复对外服务运营;5 号线、16 号线、浦江线全线以及2 号线、6 号线地面、高架区段车站仍暂停运营。16:30 起上海地铁浦江线全线以及2 号线、6 号线地面、高架区段车站恢复对外服务运营。18:00 起上海地铁5 号线、16 号线全线恢复对外服务运营。7月27日,台风最强影响时段已过,上海轨道交通全网各线路均恢复正常运行。

三、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的防控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运管部门

面对台风、降雨等特殊汛情天气,轨道交通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及《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引领下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应急处置方案,进一步建立气象预警、大风防御、强降雨防御三方面的联动防控机制。

(1)严密监控气象预警信息。加强气象、防汛预警信息监测,与气象服务中心共同研发轨道交通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轨道交通气象站及沿线临近自动站气象监测资料、雷达、台风路径等多种气象监测资料构建轨道交通气象监测和预警服务平台,实现对影响轨道交通的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阈值报警、风险预警等功能,为轨道交通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运营指挥提供依据,确保第一时间落实有效应急部署。

(2)切实做好大风防御工作。在台风来临前抓紧组织力量对车站、基地、线路附属设施和防汛防台物资(如挡水板、阻水袋、集水泵等)、悬挂物(如导向牌、顶棚、广告牌等)紧固状态开展检查和巡视工作,确保相关防汛设置均运行正常,防止因物体脱落、倾倒导致设施侵限、高空坠物、人员伤害事件的发生。加强地面及高架线路大风条件下行车组织安全,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要求合理安排停运。

(3)全力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做好排水泵、排水渠、集水口、出入洞口等防汛设施的状态检查,确保排水设施通畅性。针对常发性积水区段、关键部位、防汛薄弱部位(如车站出入口、车站周边地面风井、线路洞口、与建设工地接口区域、下沉式广场)加强现场监控,重点对高水位报警等信息要及时处置。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要求,线路积水一旦超过轨道面时,严禁列车通过。因降雨、内涝等造成车站进水,严重影响客运服务的,采取封站措施,组织列车越站。同时,当预知将出现大暴雨时,各城市轨道交通应在车站内提前配备挡水板、阻水袋、集水泵等防汛设备,组成五道防线:①阻水沟,地面出入口前的阻水沟通排水管网,可以快速排走积水;②台阶,当积水难以短时间排走时,出入口抬高的台阶可以防止积水倒灌进车站;③防汛板,根据每个车站出入口专门定制,需要时将其放置在入口处;④阻水袋,将阻水袋放置于防汛板后方,发挥其吸水作用,若站台空档处有漏水,可以及时阻止雨水渗入;⑤集水泵,若雨量过大、积水较深,集水泵会自动报警,进行自动疏通排水。

2.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乘客

在台风、降雨期间,乘客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通过地铁官方微博、APP、地铁服务热线等渠道获取最新运营情况及相关信息,出行时可通过车站、车厢广播提前规划调整行程。台风来临时常伴随强降雨,部分车站出入口外的地面有可能由于来不及排水,而产生湿滑、积水等情况,乘客需关注提示牌提醒、留意脚下及地铁出入口积水情况,在进出车站上下楼梯时需注意脚下安全,切勿在车站出入口及自动扶梯处避雨,避免造成拥堵,引发安全隐患。一旦轨道交通因灾害天气限速、交路调整、列车救援、越站、停运等,切勿擅自拉车厢紧急拉手,应根据现场指引,积极配合,有序疏散。

就地铁车站位置而言,车站一般分为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乘客出行中需特别留意高架站,因地面高架站为开放式结构,强对流天气下,降雨伴随大风,雨水往往会飘进候车区域,此情形下乘客应尽量避开风雨,在靠近站台中心的区域候车。若遇强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车站或将会采取限流,甚至临时关闭等安全性措施,届时,乘客应听从车站引导,在安全区域等候。

3.媒体广播

轨道交通是乘客出行的重要方式,车站、车厢内的媒体广播能及时有效的给乘客传达最新讯息,关注安全与健康,彰显企业人文关怀。

(1)对地面、高架线路附近单位及居民提醒其固定好易落物,以免被风吹落影响运营安全。

(2)提醒乘客进站后稍停留片刻,适应内外环境温差、湿差,在安全线内候车;进入车厢后,提醒其避开空调出风口,选择车厢两头位置,避免淋湿未干时冷气直吹导致感冒。

(3)对出站乘客提醒留意站外湿滑、积水等情况,关注沿途引导提示牌;同时提醒其出行安全,常备雨具,防雨遮阳,便于下次出行。

吸取国内外多处地铁雨水倒灌事件引发的不良影响,媒体宣传需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做好舆情管控,严禁瞒报、迟报和漏报,确保汇报及时、全面、有效,提早联合各部门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台风、强降雨致灾损失。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新时代乘客出行的重要方式,出行的安全便捷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极端天气极易引发大面积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常态化运营产生严重影响,台风和强降雨则是构成该现状的最大威胁。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并非一次两次,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会随着季节性的变动始终潜在,仍需继续坚持“高度重视、按级预警、积极防控”的原则,着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应急预案及防控机制,为运营管理部门进一步做好台风、强降雨等汛情治理和现代化防控提供决策参考。

猜你喜欢
高架强降雨区段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高架线路区间牵引变电所的设计优化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浙江经受第五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