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2023-02-14 14:30袁剑锋
记者摇篮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时效性真实性新闻报道

□袁剑锋

将新闻报道故事化,能够让刻板、生硬的新闻以及高深复杂的理论变得趣味生动、通俗易懂。故事化的新闻表达方式是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此后在各类型的新闻报道中迅速普及。进入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讲好新闻故事,突出故事的差异性,是提高媒体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一、融媒体时代讲好新闻故事需要遵循的原则

新闻与故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新闻故事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异,其更加重视细节化和视觉化,使读者阅读起来可产生更为强烈的现场感,也能够更好地唤起人们的认同。用故事的方式报道新闻深受受众喜爱。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看,受众阅读新闻除了满足自身的认知需求之外,还有娱乐、消遣的需求。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满足受众的消遣和娱乐要求,就需要在“求真”的同时做到“全美”。通过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将新闻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审美感;通过这种软化处理方式,在不影响新闻硬度和厚度的基础上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这种故事化的创作手法能够为受众提供更为完整、丰富的新闻材料。比如,通过对人物言谈举止的刻画来展现人物性格,使新闻人物变得更加立体;通过再现新闻情景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可显著增强新闻的厚度。

总之,讲述新闻故事不仅可以调动起受众的好奇心,也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融媒体时代下,要讲好新闻故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导向性原则。作为主流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是社会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导向性原则要求新闻媒体在讲述新闻故事时,需要具有引导力,突出故事的价值吸引力,所讲的新闻故事应该对整个社会有益,既可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还能够起到启迪人、鼓舞人的作用,传递正能量。

二是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所在,在讲述新闻故事时,也需要以真实性作为准则,即便将新闻故事化,也要求每一个事实都与客观实际相符,其中的六要素都要能经得起验证。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所在,如果讲述新闻故事只是为了博人眼球,丧失真实性,那么新闻的价值也就会不复存在。

三是故事性原则。故事性要求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善于设置悬念,正确处理因果关系,不能过于直接地展现原因,为新闻报道增添更多的故事性,这就是新闻故事与传统新闻报道最为显著的一个区别。

四是时效性原则。时效性评估的是新闻报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传播效果和价值,进入融媒体时代,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新闻报道也应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但是,新闻故事比之一事一报的新闻时效性要略差,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兼顾到故事化和时效性之间的平衡点,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以此来弥补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二、当前讲述新闻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盲目追求故事化

新闻的生命是其真实性,故事与新闻不同,故事与新闻之间的嫁接是顺应融媒体时代竞争的结果,但是如果在新闻报道中一味追求新闻的故事化,过于渲染故事氛围,注重细节的精雕细琢,大玩情景再现,就很容易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在实际的故事化新闻报道中,有的新闻从业者没有对新闻事件当事人进行全面采访,为了让作品出彩,就在其中加入合理想象,使得新闻报道成为文学的再加工,这无疑严重影响新闻价值。还有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博得受众眼球,将重心置于情景再现和讲故事方面,这一点与新闻的本质也是背道而驰的。

2.过度滥用故事化

有的新闻从业者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会以一些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作为素材来融入新闻报道之中,严重干扰着受众的视听自由。过度滥用故事化会导致新闻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成为娱乐休闲的工具,不再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这种方法是本末倒置的。

3.刻意强调故事化

故事化的新闻报道需要体现出对普通大众生活的尊重和关怀,如果报道缺乏人文精神,一味地讲述故事,即便情景化再强,也不容易赢得受众的关注。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有的从业者还将报道目光放在隐私上,报道一些隐私事件时对当事人的形象、姓名不加避讳地刊登出来,导致当事人不堪其扰。因此,即便进行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新闻从业者也必须遵循人文关怀原则,充分关注当事人的需求和情感,不能一味依靠扒开当事人的创伤来获取发行量和收视率,这反而是一种责任的丧失。

三、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1.把握新闻本位

要讲好新闻故事,必须把握好新闻本位,做到“以真为本”,讲述新闻故事时反映的对象应当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故事,无论题材怎样新颖、形式怎样活泼,都与新闻本质背道而驰。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根据《新闻大词典》的定义:新闻真实性就是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这也是针对新闻从业者的一种职业素养和态度要求。

新闻工作者需要将策划、采访过程中收获的信息用故事化的语言表述出来,故事化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故事化的报道绝不是捏造新闻,而是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前提下让新闻报道更加精彩,更具可读性。故事新闻应当先有事件,从事件本身来挖掘其中的情节、细节和故事,故事化过程只是让这些要素更好地合理搭配,进行组织展现,不能像小说一样虚构。

另外,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平衡性原则,在突出一种主要因素的过程中兼顾到其他因素,公正、公平地为受众展现事件全貌。在报道时,还要适度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语言来说话,传递各种非言语的信息。要注意的是,在故事化手法的应用中,必须杜绝“合理想象”,看到什么、问到什么才能写什么。保证新闻真实,是故事化手法必须坚持的原则。

新闻从业者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在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其涉及的职业理念、道德标准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影响颇为深远,这在新闻报道中十分重要。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职业道德不仅为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标准,也为其提供了检验自身的素养参照。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当,就可能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需要时刻谨记自身的职业道德,这对于讲好新闻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报道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价值,新闻时效性既要有时间价值,也要求凸显社会价值,传播时效性越好,产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更大。时效性是新闻价值共性的重要内容,要提高新闻故事的时效性,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新闻敏感,有“抢新闻”的意识。

在抢新闻之前,新闻工作者需做好前期准备,对各类新闻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据故事化报道需要的素材来拟定采访提纲。采访提纲会直接影响报道质量,提纲思路越清晰,写出的内容也会更具体全面。在讲述故事新闻时,有必要将故事性和时效性结合起来,新闻工作者可以采用案头采访的形式,整理、归纳和分析已经报道出的新闻内容,发现其中的思想内涵,提出独到的观点,用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很多时候,讲好新闻故事并不在于报道新近发生的内容,而是要突出新的观点,将新的发现用于新闻传播中,增加新闻的趣味性和信息性。

3.发挥数据新闻作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新闻工作者要深挖数据内容,在大数据时代下,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渠道甄选数据,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加值内容。分析数据时需采用感性、理性相结合方式,促进数据之间的整合,寻找数据之间的隐性关系。在选好数据后,要找准叙事角度,不管是数据分析,还是数据的可视化呈现,都需要以真实性作为依托,在讲述新闻故事时,数据能够增强内容的可信度。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好叙事空间和叙事角度,恰当选择角度来进行故事化叙述,以便对受众产生吸引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新闻进行可视化设计,将数据的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大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这是一种趣味、生动的故事讲述方式,具体可以使用动静态图、视频、照片、信息图等方式,并借鉴气泡图、数据地图等故事形式来提升受众的体验。

4.彰显新闻的社会功能

新闻报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应当是新闻服务,而不是娱乐消息,如果过于注重新闻的故事化和娱乐性,反而会喧宾夺主。因此,在讲述新闻故事时,既要追求娱乐性和故事性,更要关注新闻报道带来的社会效益。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主要集中在报道信息、传播知识、引导舆论等方面,其中,报道信息是一项最为主要的社会功能,不容忽视。在选择新闻素材时,既要关注趣味性,也要重视接近性、重要性和显著性,利用故事化手法来丰富报道形式,保证新闻具有思想性和深度。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深入论述,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尽可能从多层次、多侧面来展现新闻事实。

另外,讲述新闻故事还要把握好“度”,如果过度故事化,会让新闻报道沦为娱乐内容,让报道出现媚俗化倾向。尽管娱乐化和故事化的新闻报道都强调人物事件的故事性和情节性,但其本质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娱乐新闻更多的是软性新闻,将一些非常态事件的花边信息作为重点,以追求为受众带来感官刺激,其目标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而故事新闻的展现则是为了提高社会影响力,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来制作新闻,使受众更易接受新闻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并且能够让受众领悟其中的道德价值取向。

5.坚持报道手段的创新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制作新闻内容时,模仿他人的故事化创作风格也许是条捷径,但是很难让受众产生忠实度,在融媒体时代下也会丧失自身的竞争优势。基于此,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需采用多元化叙事手段,通过逻辑顺序、时空顺序、矛盾更替的交叉来表现新闻事件,用创新性的故事化表达手段来再现新闻事件全貌。

总之,要讲好新闻故事,既要注重创新、更新形式,也要避免情节结构上的单一。运用多元化的叙述方式,能够让受众长时间保持新鲜感,这也有助于媒体的长远化发展。

6.把握好内容尺度和细节

一是避免走入报告文学道路。报告文学包括纪实文学和传记文学。报告文学也是文学,是以真人真事为描述对象的一种夸张化文学作品,因为其属于文学作品,在表达时必然会加入夸张、抽象的文学表现手法,也会有虚构成分。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入报告文学的道路,新闻有严格的规范,不容许任何弄虚作假。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往往更加重视人物的刻画,通过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展现新闻事件全过程,绝对不能用夸张、虚构的成分来展现。因此,在讲述新闻故事时必须把握好尺度。在报道时,可通过再现场景的方式让报道做到有神有形,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还可以在其中穿插新闻背景介绍。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充实和扩展,这使得新闻的故事化呈现更加全面。有了场景的铺垫之后,可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是细节刻画要有节制。新闻报道贵在“精”,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是提高新闻影响力的重要技巧,但是如果细节描述过多,就会导致新闻故事变得臃肿,反而会喧宾夺主、淹没主题。在描写细节时,需要立体地进行再现,尽可能选择具体、动感的细节,以调动起读者感官、激活读者的思维。在讲述新闻故事时,只有选择能够突出个性、彰显主题的细节,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也使得所讲述的新闻故事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受传统媒介的青睐,新闻故事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贴近受众爱听故事的心理需求。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新闻故事的报道本质,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创新叙事手段,拓展叙事手法,用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新方式来讲述故事。

猜你喜欢
时效性真实性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广告的真实性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