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

2023-02-17 08:44张茜杨志强尹静陈云史先武
水产养殖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殖池池底鱼体

张茜,杨志强,尹静,陈云,史先武

(1.徐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018;2.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3.徐州市铜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3;4.徐州市渔淼水产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113)

为了丰富徐州市菜篮子,增加名特优水产养殖新品种,引领徐州市水产养殖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徐州市渔淼水产有限公司于2020年开展了美国鲥工厂化低密度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是以钢结构为主的厂房,长70 m,宽30.4 m,面积为2 128 m2,整个车间外部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外包保温棉。棚顶为倒“V”形斜坡钢架顶棚,上面覆盖玻璃钢瓦,顶高5 m。

1.2 循环水养殖系统

温室大棚内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由曝气推水区、养殖区、集污区及净化区;微滤机、水泵、生物净化系统、紫外杀菌管、增氧机等设施设备组成。

1.3 养殖池

养殖池4列共计32个,每列8个,每列单池留有0.5 m过道,每2排中间为人行过道,宽度为1.4 m,过道下为排水沟。单池为直径7 m的圆形循环水养殖池,池深1.5 m,养殖池的底部呈“L”形,池底坡降1.0%。池底中间设排水口,排水口直径20 cm,排水口周围设置直径50 cm的防逃网。每个单池排水管直通到过道下排水总管,进入沉淀池,经沉淀过滤进入到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上沿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设置为长流水状态,池底安装微孔增氧曝气管。试验选择10个养殖池,分别为1#—10#。

1.4 水源、水质

水源为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的深井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ρ(溶解氧)为8.2 mg/L,pH值为7.9,水温20℃左右。

1.5 养殖池消毒

将养殖池水排干,用水冲洗清除池底表面的青苔及池底、池壁的污垢,放清水用生石灰(10 g/m3)浸泡,2 d后排干水,再冲洗池底及池壁,后注入经暴晒处理过的新水备用。

2 鱼苗放养

2.1 鱼苗放养的注意事项

放养前1周,对系统进行调试,放苗前2 d,将养殖池水位加到0.8 m,放苗前开启鼓风机曝气增氧,放苗前30 min,泼洒应激灵(0.5 g/m3)防止鱼苗出现应激反应。放苗时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置于养殖池中10 min,待氧气袋的水温与养殖池水温一致后,将氧气袋解开,使鱼苗游入养殖池。整个放养过程中鱼苗不能离水,小心操作,不要有刺激性动作或声响。放养后2 d,连续3~5 d用浓度为1%的食盐水泼洒消毒。

2.2 放养模式

2020年6月引进美国鲥苗种3 000尾,平均规格为21 g/尾,体长8~12 cm。为了提高其成活率,开展了3种不同密度的放养模式试验。其中1#、2#养殖池放养200尾/池,3#、4#、5#、6#养殖池放养300尾/池,7#、8#、9#、10#养殖池放养350尾/池。

2.3 饲料投喂

选用加州鲈膨化饲料,幼鱼饲料蛋白质含量≥48%,成鱼饲料蛋白质含量≥42%。饲料应均匀投在近鱼池中心位置,便于观察美国鲥的摄食情况。投喂时做到“四定”,少量多次,吃完再投,每次以10~15 min吃完为宜。整个养殖期间,投喂量根据水温适时调整,水温在15~17℃时,投饲量为鱼体质量的2%,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水温在17~21℃时,投饲量为鱼体质量的3%,早中晚共投喂3次;水温在20~26℃时,最适宜美国鲥生长,投饲量为鱼体质量的5%~6%,每天02:00,06:00,10:00,14:00,18:00和22:00各投喂1次;当水温低于15℃时或者高于30℃时应停止投喂并加注新水调节水温。同时需根据美国鲥不同生长阶段的规格大小和摄食情况,适时调整饲料的粒径,保证其适口性,随着鱼体增长,饲料粒径也相应调大。

2.4 养殖管理

整个养殖期间,池内流水保持一个方向,水深保持在1.0~1.2 m,定期加注新水;每天检测水质。整个养殖期间,ρ(溶解氧)>6 mg/L,pH值为7.8~8.2,ρ(氨氮)为0.2~0.5 mg/L。每10 d左右全池泼洒EM菌(5 g/m3)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温室大棚,工作人员生产时控制音量,夜晚巡查时,避免有灯光直射养殖池。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放养及出池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经过5~6个月的饲养,养殖水体平均载鱼量为3 047 g/m3,美国鲥的平均规格达到500 g/尾以上,饵料系数为1.8~1.9。由于美国鲥离水即死,所以按需上市,不采用冷冻或者冷藏的方式销售,鲜活美国鲥均价在120~140元/kg,产值达到了400元/m3。

表1 放养及出池情况

3.2 分析

(1)由表1可见,采取低密度循环水养殖,既增加了美国鲥的运动量,又有效预防了因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相互冲撞,提高了美国鲥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减少了病害的发生,该养殖模式低投入高产出,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无疾病暴发,是真正的生态健康养殖。

(2)试验发现,倒池是造成美国鲥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整个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倒池,如确需倒池,倒池前做好周密安排,全池泼洒1%的食盐水加2 g/m3应激灵、泼洒维生素C防应激反应(具体用量参考药品使用说明书),鲥会变得相对安静,操作时尽量全程不离水,避免鱼鳞脱落,同时选用网眼小、网布柔软的网,以防掉鳞。

(3)驯化期间投喂方法不当,也是造成美国鲥体表受伤导致发病致死的原因之一。美国鲥具有强烈的集群摄食行为,摄食期间,鲥会集中在饲料区域快速游动,相互冲撞,导致大量鳞片脱落,从而造成表皮溃烂,诱发疾病。针对美国鲥聚团争食、冲撞激烈的特点,初期驯化投喂时,饲料抛撒面积要尽量大,避免相互冲撞,预防鱼体受伤。

猜你喜欢
养殖池池底鱼体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