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比较《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学术特点

2023-02-17 03:01韩文哲许莉琴刘琼辉高颖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女科傅青主丸剂

韩文哲,许莉琴,刘琼辉,高颖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3.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408300

《叶氏女科证治》传为清代叶桂所著,《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傅山所著,两书均为中医妇科专著[1-2]。《傅青主女科》在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3],而《叶氏女科证治》则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比较两书学术特点异同,以展现《叶氏女科证治》的学术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叶氏女科证治》选择调经、安胎、保产及求嗣中妇人相关内容,不包括求嗣中男子不育及保婴[1]。《傅青主女科》选择女科上、下卷,不包括产后编[2]。下文所称《叶氏女科证治》及《傅青主女科》两书内容仅为以上所选内容。

1.2 数据规范

疾病名称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4]为标准,并参考《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5]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6];方剂名称与书中原名保持一致,如方剂名称重复,则在名称后添加阿拉伯数字以示区别;中药名称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为标准,并参考《中药大辞典》[8]和《中药学》[9]规范;证素名称以《证素辨证学》[10]为标准;症状名称以《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11]为标准。

1.3 录入原则

①录入数据时,尽可能保持与原文一致,需要规范的数据单独予以规范处理;②数据描述以简洁优先,方便后期数据处理和归纳总结,详细内容可备注于后;③对于证素采用以症测证、以药测证的方式推测归纳。

1.4 数据录入

由双人分别录入《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两书的疾病名称、方剂名称、方剂出处、方剂剂型、方剂药味数、汤剂煎法、汤剂药引、丸剂制法、丸剂和散剂送服介质、方剂服药时间、中药名称等,由单人统一进行数据规范,录入完成后双人对照原书进行核对。对于需要归纳和规范的内容如中药分类、证素名称和症状名称,为保证归纳标准相同,由单人进行,完成后由另一人进行核对,分歧处协商解决。

1.5 统计分析

将《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两书内容录入到Excel2019,以频数统计为主要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疾病统计

《叶氏女科证治》所载妇科疾病共313种,其中调经117种,安胎98种,保产87种,求嗣11种。

《傅青主女科》所载妇科疾病共81种,其中调经15种,妊娠12种,产后12种,种子10种,血崩7种,难产6种,正产6种,带下5种,小产5种,鬼胎3种。

2.2 方剂统计

《叶氏女科证治》所载治疗妇科疾病方剂763首,其中包括原创方剂115首,其他非原创方剂主要出自《景岳全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等;方剂剂型包括汤剂590 首(77.33%)、丸剂105 首(13.76%)、散剂58 首(7.60%)、酒剂9 首(1.18%)、膏剂1 首(0.13%);服药时间描述有空心服112 首(54.37%)、食远服46 首(22.33%)、食前服33 首(16.02%)等;汤剂药引以姜枣为引116首(19.66%)、姜为引79首(13.39%)、姜葱为引18首(3.05%)等;汤剂煎法以水煎578 首(97.97%)、酒水煎4 首(0.68%)、河水煎3首(0.51%)等;丸剂包括蜜丸39首、米糊丸13首、醋糊丸8首等;丸剂、散剂送服介质主要有白汤(44首)、酒(33首)、米饮(26首)等。

《傅青主女科》所载治疗妇科疾病方剂83首,其中原创方剂73首,其他非原创方剂主要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剂型包括汤剂82首、丸剂1首(蜜丸),汤剂煎法以水煎81首、河水煎1首,有1首汤剂提及以荷叶为引。

2.3 中药统计

《叶氏女科证治》共使用中药305种,累计使用频次5 478次;《傅青主女科》共使用中药107种,使用频次657次。两书常用中药类别最多均为补虚药,最常使用中药为当归。中药类别统计见表1,高频中药统计见表2。

表1 《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中药类别统计(前6位)

表2 《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高频中药统计(前8位)

2.4 证素统计

《叶氏女科证治》归纳记录证素50种,共计1 014次;《傅青主女科》归纳记录38种证素,共计385次,两书高频证素统计见表3。

表3 《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所载证素统计(前9位)

2.5 症状统计

《叶氏女科证治》归纳记录202 种症状1 008 次,《傅青主女科》归纳记录115种症状258次,两书高频症状统计见表4。

表4 《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所载症状统计(前9位)

3 学术特点比较

3.1 论述疾病,全而简略

《叶氏女科证治》论述疾病的特点为全而简略,其对疾病的各种情况均进行了论述,但对疾病具体情况的论述则较为简洁。《傅青主女科》相对而言精而详细,其对疾病的种类选取较少,但所论述的疾病大多为精选的临床常见疾病,且论述内容较为详细,症状、病因、病机和方药均极为全备。但《叶氏女科证治》书中也有部分疾病论述较为详细,如《叶氏女科证治·调经下·杀血心痛》:“妇人血崩而心痛甚者,名曰杀血心痛。此因心脾血虚,心无所养,是以作痛。若小产去血过多,而心痛甚者亦然。但当专用甘温,以养营气。宜用十全大补汤,倍用参、术,连服数十剂,以痛止为度。”先述病症,再释病名,举例病因,明言病机,顺出治法,方药随后,条理清晰,论治详备。但相比于《傅青主女科》,此段论述仍显简略。

3.2 详辨年龄,分时论治

《叶氏女科证治》的一大特色是将妇科疾病分为多个时间段进行论治,对每个时间段的身体机理、致病因素及可能出现的不适表现详细论述,使患者可按所处时间段索引而进行论治。如《叶氏女科证治·调经下》从女子十三四岁至五旬以后经证,涵盖女子“二七天癸至”至“七七天癸竭”,根据脏腑气血与病因症状拟定处方。又如妊娠十月养胎与十月胎证,先论述十月中各月胎形,然后便根据各月胎形结合孕妇与胎儿状况,拟定处方养胎调理或治病祛邪,以使孕妇养胎各月皆有法可依、有方可用,堪称一大良策。《傅青主女科》中虽然也有按年龄论治疾病的内容,但仅将女子分为年老和少妇,如“年老血崩”和“少妇血崩”,不如《叶氏女科证治》所述详细。

至于将疾病按照人体形体肥瘦辨证则两书皆有。如《傅青主女科》中“肥胖不孕”和“身瘦不孕”,《叶氏女科证治》中则有“形肥痰热经闭”“形瘦血热经闭”等诸多内容。

3.3 处方周全,兼服丸散

《叶氏女科证治》中使用了大量方剂,平均每个疾病处方数为2.44个,甚至个别疾病处方数高达10个以上。如“胎漏”使用处方19个,“恶露不止”使用处方15个。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或是基于原方加减,或是直接更换处方,考虑各种情况的发生,并予以处理,对疾病的把握极为细致。而《傅青主女科》中大多为一病一方,仅“室女鬼胎”中同时使用了荡邪散和调正汤,以及“正产血晕不语”中同时使用了独参汤和当归补血汤。

《叶氏女科证治》另一大特色是使用大量丸剂和散剂,或单用丸剂,或服汤剂兼服丸剂,或服汤剂后再服丸剂。取丸剂功较缓,适合补益气血,且服用方便,适合长期服用。《傅青主女科》中则以汤剂为主,仅有一方为丸剂,为“血海太热血崩”中的清海丸,且没有散剂等其他剂型。

3.4 用药轻灵,方加药引

《叶氏女科证治》汤剂用药剂量均较轻灵,常以一钱为主,其次以五分和二钱居多。即使是作为君药的熟地黄,书中的常用剂量也仅为三钱。而《傅青主女科》则用量相对较重,如当归、人参、熟地黄等补益药常用量均为一两,其他药物也以三钱、五钱居多。但对于升麻、陈皮等行气提气药,则用量轻灵,常用三分、四分等,最多不过一钱。

《叶氏女科证治》中处方后常加药引也是一大特色。其常用的药引有姜、枣、葱、糯米、灯心草、乌梅等,根据方剂功效选取合适的药引,或开其胃气,或缓和药性,或辅助功效等。而《傅青主女科》中仅“正产败血攻心晕狂”所用安心汤中的荷叶标注为引,以引邪外出。

3.5 煎制详细,服法各异

《叶氏女科证治》对汤剂的煎法和丸剂的制法介绍极为详细。虽然大多数汤剂均为水煎,但书中也会记载其用水量,如“水二盅,煎七分”。部分汤剂根据方剂功效而使用不同的介质进行煎煮,如酒水煎、醋水煎等。而《傅青主女科》中仅有“经水数月一行”中的助仙丹一方要求使用河水煎,其余均简单描述为水煎服。

《叶氏女科证治》对于绝大部分丸剂也介绍了其制法,大多为蜜丸,也有米糊丸、醋糊丸和酒糊丸等,根据方剂功效而各有不同。醋糊丸借醋之酸性以收敛,酒糊丸借酒之阳气以升散,在细节之中考虑周到。而《傅青主女科》中仅有清海丸一方为蜜丸。

《叶氏女科证治》对于方剂的服法极为重视,不仅有服药时间的要求,还有送服丸剂和散剂介质的要求。服药时间的要求中,大部分方剂为空心服,但也有食远服、食前服、临卧服等要求。而《傅青主女科》中虽无对服药时间的描述,但多了对服药剂数的估计。

丸剂送服介质中,《叶氏女科证治》大部分为白汤送服,也有酒、醋、淡盐汤等,其作用与丸剂制法类似,如酸收敛、咸入肾等。而《傅青主女科》中的清海丸为白滚水送下,无特殊要求。

3.6 重视气血,调理脾胃

《叶氏女科证治》对于女子气血尤为重视,论病机皆以气虚、血虚为主,用药以益气、补血等补虚药为主,尤其是对血虚更为重视。《傅青主女科》同样重视气血,但对于气虚的重视稍高于血虚。

《叶氏女科证治》脏腑理论对于脾胃更为重视,疾病方面有“过食生冷经闭”或“过食辛热经闭”,亦有“过食炙煿、火酒、辛辣等物”或“过食生冷瓜果”而致胎热和胎寒。其症状中常有不思饮食的表现,病机也多与脾胃相关,而对其他脏腑的描述相对较少。考虑可能因为《叶氏女科证治》所论述疾病病情相对较轻,日久而及肝肾。而《傅青主女科》则对肝、脾、肾三脏皆十分重视,既有主治肝病调肝汤、顺肝益气汤,又有脾肾先后天同治的安奠二天汤。

4 小结

《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都是清代著名中医妇科专著,都有中医妇科调经、种子、安胎等内容,对于中医妇科常见疾病及症状涵盖较为全面。目前国内外对《傅青主女科》的研究较多[12],但对《叶氏女科证治》的研究较少。而《叶氏女科证治》因其成书稍晚,故对之前的妇科诊治经验有着较好的总结和创新,如对分岁经证和按月安胎的创新以及对安胎、保产和求嗣的总结。书中所用之方既有前人验方如归脾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等,亦有自创新方如苍附导痰丸、和气散、安胎饮等。因此,《叶氏女科证治》有着较大潜力尚未挖掘,其思想和理论有巨大的学术价值。

两书疾病比较,《叶氏女科证治》所载疾病种类显著多于《傅青主女科》,前者对疾病的各个种类均进行了论述,但对单个疾病的论述较为简洁。而《傅青主女科》相对而言则精而详细,其对疾病的种类选取较少,论述的疾病大多为精选的常见病,且论述内容较为详细,症状、病因、病机和方药都很全备。两书方剂比较,《叶氏女科证治》所载方剂显著多于《傅青主女科》,每个疾病大多不止1首方剂,而《傅青主女科》多为一病一方。《叶氏女科证治》原创方剂较少,其所摘录的方剂多出自《景岳全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而《傅青主女科》多为原创方剂。《叶氏女科证治》方剂剂型运用更多样,除了汤剂,对于丸剂、散剂、酒剂和膏剂也运用较多,而《傅青主女科》除汤剂外仅有一方为丸剂。《叶氏女科证治》对于汤剂煎药介质要求较多,除水煎还有酒水煎、河水煎、醋水各半煎等不同,而《傅青主女科》除水煎外仅有一方为河水煎。《叶氏女科证治》丸剂制法丰富,除蜜丸外,还有米糊丸、醋糊丸和水丸等,而《傅青主女科》仅有一方为蜜丸。《叶氏女科证治》对服药时间要求较高,有空心服、食远服、食前服等不同,而《傅青主女科》无相关描述。《叶氏女科证治》对于汤剂药引使用多样,除使用姜、葱、枣等常见药引外,还有糯米、灯芯草和乌梅等药引,而《傅青主女科》仅有一方荷叶为引。《叶氏女科证治》对丸剂及散剂送服介质要求较高,有白汤、酒和米饮等不同要求,而《傅青主女科》无相关描述。两书中药使用情况比较,均以补虚药为主,最常用中药均为当归,但《叶氏女科证治》使用补血药如白芍和川芎的比例较高,而《傅青主女科》使用补气药如白术和人参比例较高。两书证素比较,最常见的证素均为气虚和血虚,与中药使用类别补虚药相对应,但《叶氏女科证治》病位主要在脾胃,而《傅青主女科》病位则主要在肝肾,兼顾脾胃。两书症状统计,单个症状出现频率均较低,且频数相差不大,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综上,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将《叶氏女科证治》《傅青主女科》两书内容以频次统计的方式呈现,更直观地比较其学术特点,以显示《叶氏女科证治》的学术价值,希望为中医学者所重视,也希望能为研究其他中医著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猜你喜欢
女科傅青主丸剂
傅青主,一代妇科大家
柴胡女科之用
中医名言拾粹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傅青主女科》经前泄水考*
不同中药物料对丸剂溶出的影响及其体内外评价
火麻仁片剂生产技术研究
傅青主保产无忧散的临床应用进展
沈尧封与《女科辑要》述要
傅青主治疗5色带下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