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式慕课”背景下如何打造中职语文“品质课堂”的教学实践

2023-02-19 03:05陈爱珊
广东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中职评价

陈爱珊

文/东莞理工学校

东莞市教育局与中国大学MOOC(慕课)合作,于2018年上线东莞慕课平台,支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实践场所。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借助“莞式慕课”这一股东风,对如何打造中职语文“品质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探究。

图1 “莞式慕课”实践体系

图2 东莞“品质课堂”内涵

一、“莞式慕课”与东莞“品质课堂”概述

“莞式慕课”是指东莞教育局在中国慕课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教育特色,打造出来的本土慕课资源平台(图1)。目前在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已有3.6万节优课微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典型习题、精选试题等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35.6万多条,电子期刊、电子图书4000种,专业慕课课程135门。

东莞“品质课堂”,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依托学科课程标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五个方面课堂变革,让师生教学相长,实现陪伴是成长(图2)。这五个方面课堂变革分别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提升教师素养、突出多元评价。

二、中职语文课堂现状

中职语文课程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使其具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使用语言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他们的美学品味,从而推动他们的事业发展,对中职学生的知识系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职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教材文章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扩展。在这种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很难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进而转化为文化素质,这违背了中学语文的教育目的,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以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为特点的终身学习理念。

三、基于“莞式慕课”背景下的中职语文“品质课堂”建设与实施

(一)教学范式

基于“莞式慕课”背景下打造中职语文“品质课堂”,首先必须确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依托“莞式慕课”丰富的资源库以及成熟的学习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范式,将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进行立体融合、循环递进,从而使学生实现学习从外力促动到内生驱动,被动提升到主动生长的转变,让教师高效教学,学生智慧学习,从智慧育人到育智慧人的转变,打破了以往的单纯平面化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教学相长,实现“换血”式课堂变革(图3)。

(二)教学资源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东莞市通过采购、引入、自建等多元化方式相结合,构建了国、省、市、镇、校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汇聚海量学习资源,实现“一人一号一网”方便快捷获取,免费共享给300多万东莞师生、家长。在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面前,如何筛选出适合中职学生的线上教学资源,是打造中职语文品质课堂的首要任务。

图3 莞式慕课“阶梯式”教学范式

在选取线上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慕课课程碎片性对语文教学的消极作用。比如在中职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第十八课《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课文,依托“莞式慕课”,笔者挑选了中国大学MOOC(慕课)中由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老师所创建的“《红楼梦》经典章回评讲”课程作为本课的课外延伸与拓展,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红楼梦》这一文学巨作。通过这样的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线参与名师课堂,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共同构筑一个开放、立体、有趣味的能够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资源空间。

(三)教学过程

基于 “莞式慕课”背景下打造的中职语文“品质课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课前自主探究——课中互助交流——课后巩固提升三个环节,线上线下相融合,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课前自主探究

教师利用成熟的慕课平台,以任务为导向,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探究。通过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发放学习资源包、本节学习要点、课前检测等,将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相结合,实现生生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慕课平台线上自学,系统会自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次备课。

2.课中互助交流

基于“莞式慕课”背景下打造的中职语文“品质课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自学与互动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技能。根据慕课学习平台提供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反馈情况,教师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设计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莞式慕课”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点,学生课前课后的拓展学习,也需要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因此,线下课堂就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最好的舞台。通过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令线上与线下学习相融合,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讲解难点知识、组织教学活动、控制讨论的速度,针对学员的学习状况,适时调节教学,针对学生的难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了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学习。

3.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的巩固提升就是进一步落实课前课中学习的成果,落实语文学科的双基,巩固复习内容、延伸学习,实现学习能力迁移。借助慕课学习平台,通过布置课后习题、单元测试,对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点的掌握。通过主题讨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挖掘探讨课文内涵。结合学生的学情,推送学习资源包,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通过课前自主探究——课中互助交流——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多方面、多层次地打造中职语文“品质课堂”。

(四)教学评价

基于 “莞式慕课”背景下打造的中职语文“品质课堂”,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综合考评学生全程表现,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线上平台数据和线下课堂记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还需要生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的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师评、互评、自评,多元评价掌握自己的学业情况。教师通过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手段,及时根据学生的切实要求调整授课的进度与方法,做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实现陪伴式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四、结语

2021年3月22日,东莞市召开“品质课堂”建设推进会,强调打造“品质课堂”必须推进课堂变革。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推进课堂变革,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课堂变革,突出教师素养提升推进课堂变革,突出多元评价推进课堂变革。在“莞式慕课”如火如荼的建设背景下,打造中职语文“品质课堂”似乎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何借助“莞式慕课”这一股东风,优化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推动中职语文教学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中职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