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媒体高职教育改革

2023-02-19 00:36张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媒体改革

摘 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高职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面临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布局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难点问题,为此,应构建与以稳定现有中等收入劳动者数量、扩大中等收入劳动者数量为重要目标、工作方向和评价标准的,以新媒体技术手段为基本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媒体;高等;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24

0 引言

在西方学术语境下,“中等收入群体”(Middle Income Group)的概念由“中产阶层”(Middle Class)衍生而来,是具有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多重属性的社会科学范畴。学界对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厘定标准不尽相同,国外大多采用绝对收入法作为衡量标准,例如将中产阶层界定为平均每日消费10至100美元的群体。我国学者多主张采用以中位数或均值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標准的方法。

在我国政策语境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这是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发,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导向,通过促进更加公平的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目标的重要部署。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是重点。在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历史征程上,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任。

我国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若干重大战略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其中一项重要政策目标,要扩大人力资本投入,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清醒认识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及不足,改革创新媒体教学方式途径,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潜能。

1 高等职业教育满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的现状和不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诞生,以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十余年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教育功能和教学内容发生了重要改观,为中国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多了新的巨大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供给能力和机构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已经刑初,并且开始走向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发展阶段。据教育部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职业学校1.15万所,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约3.2亿人次。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领域,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当中,有近七成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高职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重要成就。

传统职业教育面向的受教育群体,家庭背景多为低收入社会阶层,择业范围多为重复操作型体力劳动,在“金字塔型”或“葫芦形”的收入水平社会分布格局中,处于人口基数最为庞大的底座部位。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意味着受职业教育人群的收入水平整体显著上移;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支撑全国低收入劳动力人口(特别是其中的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和农民工)提高就业匹配度、劳动参与率和收入议价能力的艰巨任务;与之相伴,教育对象规模的爆炸式扩张,海量教学内容的闪电式更新,教育实效评价的货币化标准等,显然大大超出现有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承载能力,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困境:

首先,现有的职业教育招生,通常按照师生人数比、师资结构比、实训基地数量、生均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指标,确定各所学校招收学生的人数上限。继续沿用这种“量能定收”模式,注定无法满足占总我国人口近70%的低收入群体的受教育需求。如何解决潜在学生数量与现有师资力量之间的失衡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难点。

其次,快速发展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与相对稳定固化的职业教育内容之间存在错位问题。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调整带动市场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不断变动,新职业普遍面临人才需求旺盛与人才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响应就业市场变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也是难点问题。

再次,属地化的资源使用和管理体制与全国性的社会效用产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问题。近年来,中央投入的职业教育资金增幅较大,专项资金分配到省一级,由省级政府统筹资金的用途和方向,有利于提高地方办职教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但是资源使用管理模式和教育产出绩效的地方利益格局,难以缩短地区间职业教育水平差距,甚至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产生“挤出效应”。从地理分布来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攻坚战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引导属地化管理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产生更多更好地跨区域绩效贡献,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精准供给能力欠缺。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日益得到承认和重视,但是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整体上仍然不高。相较而言,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与普通道等学校的学生往往有更显著的消极性和挫折感。与此相应,很大一批高职学生毕业后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热爱和荣誉感,虽然不乏自我提升的迫切感,但通过终身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途径还不够宽广。上述高等职业教育学业状态倦怠、职业发展受阻现象,如果单纯归因于学习者、工作者个体的自身问题,并不恰当。正如有点研究者所指出的,学生是“问题”的承受者和表现者,而不是“问题”的主要制造者,问题的根源既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素,也是长期忽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消费偏好,导致学生人格与所学专业缺乏匹配度的结果,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不能更精准地为特定化的个体提供针对性、菜单式职业学习资源的现状所造成的。

2 新媒体高职教育的范畴及其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作用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应面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安排,创新性地实施新媒体教学方式改革,即:构建与实现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下也简称“扩中”)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以稳定现有中等收入劳动者数量、扩大中等收入劳动者数量为重要目标、工作方向和评价标准,以新媒体技术手段为基本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以下简称“新媒体高职教育”)。

新媒体高职教育不是独立于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之外的全新事物,而是基于我国既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构成,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为高等职业教育谋划的新形态,是高职教育立足线下、发展线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新途径,旨在解决现有高职教育模式和体系与扩中目标的不匹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负载能力、社会效用得到结构性、飞跃性提升。

新媒体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光荣职责。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功能定位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区域发展造就输送急需的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加速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规划、制度和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符合全面终身学习者的主体为成年人、学习目的主要是提升职业能力的特征。新媒体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职责,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具有基础性作用。支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是支持全民开展持续性、自励性学习的政策、机制、条件的综合。其中,政策支持是开展全民终身学习的方向先导,对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具有引领性左右;机制是全民终身学习过程中相关参与方(主要包括学习者、学习资源提供方等)的制度关系模式;条件是指为终身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的途径方式。

尽管全民学习的内涵并不仅仅限于职业教育,但是与单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非功能性学习相比,以提高自身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提高劳动收入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在全民终身学习中占据较大比例。随着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信息技术快速迭代进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新岗位不断涌现,对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熟练劳动者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一次性的教学尤其是学历教育,不能满足劳动者终身职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需求。终身学习是社会成员个体动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而新媒体高职教育能够为增加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提供有力支撑。

3 新媒体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

3.1 授课方式的网络化

全民学习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学习者往往没有完成、固定的学习时间,难以按照统一的时间、集中在特定地点开展课堂式学习。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难题,从开放大学以及新冠疫情以来各地各类学校纷纷开设网课的情况来看,现有技术手段完全能够负载海量用户同时在线学习。

不过,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往往需要在职业环境里带学生边做边学,所以职业教育中的部分内容离不开线下现场的实际操作训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大力推广线上职业教育模式的同时,将线下实操训练作为单独的课程模块进行灵活安排。例如,在全国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季”,分批、分期、分地接受终身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报名参加,以及开发虚拟仿真工场、3D全息技术等与职业教育实操训练需求相适应的远程教学技术手段。

3.2 课程来源的多样化

全民学习对课程内容的领域范围、课程难度的梯度等级、课程体系的数量安排,具有非常个性化的需求。俗语说众口难调,面对如此众多、不确定的教育资源需求,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职院校内部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能力,完全无法予以满足。因此,有必要革新由教育单位作为高职教育“垄断”供给方的传统模式,推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来源向社会化、企业化、民间化方向发展。同时,考虑以用户(学习者)点评打分等方式,对相同或类似课程资源进行评级,优先向学习者进行推送,在各类课程资源供给方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3.3 评价标准的统一化

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对终身学习者的吸引力,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和社会美誉度,使劳动力市场能够较为便利地识别区分出劳动者接受终身职业教育的经历和学习所得,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评价指标。该指标具有认证、认可的标记作用,能够使接受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职教育的学习者,获得更优越的职业技能评价和更多的入职机会。

为此,应当考虑设置全国统一的全民学习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可由在线教育学时、线下实训认证、学分银行积分等方式共同组成,为学习者提供各门、各类职业教育课程之间的学分转换服务,打通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鼓励两类教育携手为全民终身学习助力。

3.4 政策支持的义务化

要发挥新媒体高等职业教育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既需要思想认识层面上给予高度重视,也需要在制度设计方面予以严格落实。为此,应考虑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全民学习方面的投入提供支持,上升为行政法上的一类法定义务。其核心是要对全民学习的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设置一定的底线,确保国家财政投入(物质性给付)义务化。为调动各级各地参与全民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可考虑采取“投资联动”机制,在中央教育财政投入拨付地方的同时,要求地方财政给予配套扶持,发挥中央财政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同时,要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状况的事后审计和第三方评估,保障高职教育当中的全民学习专项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高效有效。

4 结语

构建服务新媒体高职教育体系,服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采取的惠民政策。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未来,高职教育要加快放大教育所涉领域的覆盖面,大力推进高等职業教育的普及化和可得性。在国家政策的全盘统筹之下,企业参加课程内容建设,院校线上课程与线下实训相结合,是高职教育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做出更大贡献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叶雨婷.我国职业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N].中国青年报,20210126(12).

[2]张颖.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化:属性辨识,需求分析与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1).

[3]莫荣,曹佳.就业视角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

[4]万义兵.试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马克思人本主义价值追求——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视角[J].职教论坛,2020,(03).

[5]葛道凯.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质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

猜你喜欢
媒体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