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经济政策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2023-02-20 01:43赵怀普
当代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美欧法案拜登

赵怀普

【内容提要】拜登执政后对美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经济政策以民族主义为底色、扩张性政策为特色,虽然具体政策和措施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美国优先”的本质并未改变。《通胀削减法案》是拜登政府迄今推出的一项力度最大、国际争议也最大的经济政策,因其具有歧视性和保护主义而受到欧盟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导致美欧产生严重贸易分歧。虽然双方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无论双方互动的最终结果如何,《通胀削减法案》事实上已使得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美欧伙伴关系出现“裂痕”。

拜登执政后,面对美国国内深刻的分裂及日益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推行国内扩大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重拾国家干预主义,试图通过新产业政策形成新竞争力、以产业振兴为支点构建新国际经济治理及控制体系,借此重塑美国长期经济增长基础和重构美国长期竞争优势。拜登政府经济政策以民族主义为底色、扩张性政策为特色,服务于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致使国际多边关系的不确定性上升,其所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因具有歧视性和保护主义色彩而遭到多方质疑和反对,尤其给美欧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拜登政府经济政策的“美国优先”底色

在遭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后,美国的经济优势缩减、国际地位下降。美国遂调整其国际战略与经济政策,以适应国际格局的变化。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经贸保护政策,是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政策转向的标志。特朗普政府抨击全球贸易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退出诸多全球性组织和被认为对美国不利的贸易协定;采取极为激进的经济政策,主张“使用所有可用工具”对美国贸易法进行更严格、更激进的执法,向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多方挑起贸易争端,试图重塑全球产业链,吸引制造业回流本土以增加本国就业率,维护美国工人和企业的利益并提振美国经济。特朗普政府将经贸保护政策作为确保美国在国家间竞争中获胜的有力武器,他甚至在推文中写道“贸易战是好事,而且很容易赢”。[1]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战略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任何有可能与美国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包括欧盟。

拜登执政后虽然带来了一些变革之风,但难以改变“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逻辑。面对尖锐的国内政治分裂和疫情后经济恢复等挑战,拜登政府坚持国内优先,将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化解种族分歧、应对气候变化确定为四项核心要务,这些要务无一不是与消解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立紧密相关。在国际层面,拜登认识到美国的优势正在减少,他批评特朗普“灾难性”的外交政策破坏了美国的世界领导作用和国际形象,主张回归“以国际合作确保美国领导地位”、以“制度保霸权”的战略轨道。拜登政府希望加大外交筹划力与行动力,以与他国合作和展现“美国领导地位”方式汇聚国际资源,以期有效地尽快解决国内问题。

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在对外经济政策上降低了保护主义调门,表示重视贸易规则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拜登执政后很快就促成了曾遭特朗普阻挠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的任命,并强调美国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及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为了缓和美欧经贸关系,拜登政府寻求将美欧贸易摩擦保持在一个“更清晰、可预测、易于管理”的双方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事实上,拜登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空间有限。因特朗普政府阻挠而陷入停摆的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并未随着拜登上台而得到恢复。拜登政府还试图将民主党执政理念纳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议题的谈判之中,比如将所谓渔船上的强迫劳动问题纳入渔业补贴谈判,同时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将环境标准纳入反补贴调查考量因素,所有这些都只能使谈判更复杂、解决的难度加大。此外,拜登执政后并未立刻提出新的贸易政策,而是继续维持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关税和对欧盟的钢铝关税。虽然后来美欧经过磋商和谈判就解决钢铝关税问题达成了妥协,但美国只是允许有限数量的欧盟进口产品免关税进入美国。实际上,拜登政府靠拢世界贸易组织与缓和美欧经贸关系主要是想借此塑造美国重视多边贸易机制的形象,同时争取更大国际合作,尤其是美欧合作。

2022年初,拜登政府提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称美国将在印太地区探索一种“新型区域经济框架”,以“覆盖通常不会包含在传统贸易协定中的领域,包括数字经济、技术、供应链弹性和基础设施”;白宫在另一份声明中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暗指为“过去的经济接触模式”,它们“让(美国)工人、企业和消费者处于弱势”。由于美国将许多国家感兴趣的市场准入排除在IPEF之外,同时要求在劳动力、环境甚至数字贸易方面作出高标准承诺,这令人怀疑其意图。美国政府的举措明显体现了对国内政治的担忧,IPEF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主义。事实上,IPEF除了补齐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短板和打造对华战略竞争的新工具,其更重要的考量是借此强化对地区供应链与核心技术的掌控,扩大美国在亚太的经济利益,并确保美国工人、小企业和农场主具备参与印太地区竞争的能力。

2022年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该立法正式生效。(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

在“特朗普主义”阴影笼罩之下,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难免受到国内因素制约,其所宣称的回归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不过是手段,其根本目的仍是要确保美国“领导”和“霸权”。这是拜登政府对外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拜登政府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与特朗普执政时期相比有所变化,但是其所隐含的“美国优先”本质并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通胀削减法案》的推出充分暴露了这一点。

2023年1月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举行会谈,就《通胀削减法案》展开磋商。(STEPHANIE LECOCQ/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

《通胀削减法案》与欧洲的反应

2022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涉及领域广泛的税收、健康和气候法案,其内容是未来10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强化医疗保障,其中包括创纪录的3690亿美元气候和能源政策支出。这项一揽子计划被称为《通胀削减法案》,旨在通过减少赤字、提高联邦医疗保险的可承受性以及增加对国内可持续能源生产的投资来遏制美国的通胀。该法案虽以削减通胀为名,却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气候法案”。[2]据估计,到2030年,该法案可将美国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40%左右。为助推这一目标实现,拜登政府还通过另外两项在气候方面进行重大投资的法案,即《芯片与科学法案》《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拜登政府希望将这三项法案与行政部门的规定和州一级的行动结合起来,以实现《巴黎协定》下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乍一看,《通胀削减法案》似乎是美国和世界亟需的、积极的立法,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造成的问题可能比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依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为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其中为本土电动汽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是重点内容。拜登政府以电池和组装等基本部件在美国国内完成为条件,向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的补贴(税收抵免),而进口的电动汽车不在补贴范围之内,以借此推动电动汽车和绿色技术在美国的生产和应用,并获得相对于他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以提振美国经济。为了有助于获得通过,法案中强调了民主、共和两党对美国能源转型所需关键原材料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严重关切”,并希望通过该法案减少依赖。鉴于美国政党政治的复杂性,该法案更多的是盯着短期选举利益。拜登政府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试图利用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前掌控众议院的有利时机推进该法案,以便巩固政权,并为2024年总统大选铺路。另外,拜登政府还欲通过该法案谋求气候领域的领导地位,使美国“重新”成为全球气候领袖。

《通胀削减法案》是拜登政府迄今推出的力度最大的经济政策,它虽然是一项国内立法,但在国际上引发极大争议。原因在于该法案意图通过保护主义措施打造一个有利于美国的竞争环境,缓解当前高通胀等经济困境。但实际上,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美国的问题,而只会扰乱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鉴于美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及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其保护主义的国内经济政策势必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系统性影响。美国的欧洲和亚洲盟友(日本、韩国)批评《通胀削减法案》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通胀削减法案》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受到了如此多的额外审查,是因为它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市场封闭,并分裂全球供应链。[3]

欧盟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表示强烈质疑和反对,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认为该法案通过政府补贴方式扶持美国清洁能源行业,是在搞歧视和不正当竞争,损欧利美。根据该法案规定的对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补贴的国内(本地)含量要求,补贴资金只能用于在美国国内或与美国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组装或采购的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技术。美国辩称,这一要求对于克服国内政治障碍并通过法案来说是必要的。欧盟则认为该法案是对外国生产商及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同类产品的歧视,将使欧洲在争夺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可能会导致欧洲电动汽车企业(包括汽车电池公司)转移至美国。由于美国推出了补贴和歧视性措施,在美投资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德国工商大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其39%的会员企业计划在美国增加投资。2022年10月,宝马汽车公司宣布,将投资17亿美元在美国生产电动车。此外,欧盟批评《通胀削减法案》缺乏与补贴相关的支出或生产上限,这也可能引发投资从欧洲转向美国。欧盟共列出了该法案中9项有争议的税收抵免条款(从清洁航空燃料到绿色电力生产的各种支持计划),认为这些要求是“不必要的、破坏性的新贸易壁垒”,美国应“从法案中删除这些歧视性元素”。[4]欧盟经济专员兼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称,《通胀削减法案》包含了许多对向美国出口的欧洲公司构成歧视的因素,使其难以在第三国与美国产品公平竞争。[5]法国总统马克龙指责该法案是在“损欧利美”,相关补贴措施对欧洲企业“极具攻击性,将扼杀欧洲大量就业机会”。[6]

美国加州通过法规, 2035年起禁止销售汽油动力新车。图为2022年8月25日,车辆在美国加州康特拉科斯塔县行驶。(新华社图片)

二是《通胀削减法案》将加剧欧洲“去工业化”风险,并影响欧盟绿色转型和经济战略自主。在该法案通过之前,乌克兰危机升级已使欧盟陷入一系列危机,包括能源价格高企和通货膨胀加剧,由此使得欧洲制造业面临困境,欧盟内对欧洲“去工业化”的担忧上升。《通胀削减法案》的推出令这种担忧雪上加霜。由于欧洲工业前景黯淡,许多欧盟企业原本就已开始将美国作为下一个投资目的地,而《通胀削减法案》进一步为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赴美设厂提供优惠,势必将引发制造业虹吸效应。欧盟为促进绿色氢生产已启动多项倡议,目标是到2030年生产1000万吨可再生燃料,以期成为世界氢技术领导者。但《通胀削减法案》给欧盟的努力当头一击,该法案将为在美国生产的每公斤清洁氢气提供3美元的税收抵免,如此大的补贴使可再生氢的价格甚至可能最终为负,由此将使欧盟面临来自美国的廉价氢气竞争的风险。同时,由于欧盟难以推出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计划,欧洲的氢生产商可能会被吸引到美国建立生产基地。欧盟警告《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导致“未来投资和生产的重大转移,威胁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尤其是美国的补贴将“在氢气行业的投资决策方面对欧盟产生负面影响,并有可能对欧盟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7]影响更为深远的是,随着美国推出一系列刺激制造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措施,美欧之间产业竞争的势头正在偏向美方。欧盟将“绿色新政”视为优化其内部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对外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所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欧洲的“绿色转型”,引导欧盟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并加强战略自主。然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冲击给欧盟的绿色转型与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并使欧洲战略自主与经济自主面临挑战。

三是美国无视盟友所忧、乘人之危。法国《观点》周刊网站刊文称,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坐收渔利,在能源上有自主权,在技术和军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8]欧洲则因追随美国对俄制裁而遭受能源危机的痛击,正面临产业、就业机会和资本流向美国的重大威胁。而美国却在此之际利用其能源价格优势及政府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赴美投资,甚至以高价向欧洲出售美产液化天然气。欧盟官员表示,当前欧盟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是美国国内价格的4倍;2022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在美国运营的上市油气公司的净利润总额高达2002.4亿美元,是美国油气行业有记录以来最赚钱的6个月。其中,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营商2022年盈利有望达到59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9]难怪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抱怨,欧洲的工业为能源支付了更多费用,而且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工业竞争。[10]

总之,作为一项保护主义政策,《通胀削减法案》难掩其“美国优先”本质。拜登政府通过该法案将气候与贸易结合起来,试图以不公平竞争谋求私利,因此难以避免地受到欧盟及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

2022年10月24日,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将为电动汽车生产增加投资。(Photogenic/Claudia Alba/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

《通胀削减法案》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欧关系遭遇“破镜”,外界曾认为拜登执政将可能成为双方关系转圜的分水岭。但事实上美欧关系已难以回到过去,《通胀削减法案》对双方关系的冲击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如何在维护美国法律与公平地解决欧盟担忧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美欧双方在《通胀削减法案》问题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一般认为,美欧互动有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是美国修改《通胀削减法案》,将欧盟生产商纳入补贴和支持名单。但这势必会在美国国内引起极大争议,国会中的民主党人已表示修改该法案是不可能的,白宫也表示不会寻求国会修改立法。[11]二是欧盟要求美国在实施《通胀削减法案》时对欧盟进行豁免。但由于该法案中明确的国内含量要求,给予欧盟豁免对美国来说在政治上是困难的。美欧或寻求达成协议,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进行豁免或例外对待,而欧盟则修改其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立法,免除美国在欧盟边境缴纳的碳污染费。但这种妥协实际上亦不可行,欧盟给予美国豁免将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况且欧盟认为CBAM是一项环境措施,不愿意提供豁免以换取其他方面的让步。美国接受妥协也将涉嫌白宫行政越权,同时会引起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不满。三是双方就《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制造业的影响进行评估,并争取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2022年12月,拜登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期间曾表示可对《通胀削减法案》作“微调”,以照顾欧洲企业利益。但该法案国内含量要求的具体规则如何确定、实施细则是否会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而将欧洲生产商包括进来)尚待观察。拜登政府的挑战在于如何作出“微调”而又不引发国会的监督程序。四是欧盟强化产业政策,增加绿色补贴。冯德莱恩表示,欧盟需调整政策,促进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国家公共投资,并重新评估能源转型所需的欧盟公共投资,进一步加快欧盟新能源转型进程。[12]但这可能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包括加重纳税人的负担以及对与第三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是代价最高的一种选择,即双方无法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继而欧盟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由此将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新一轮美欧贸易战。美欧都试图在补贴国内能源生产和制造业方面超越对方,导致双方的情况都更糟。另一种可能性是欧盟将争端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这也将破坏美欧关系,并且可能导致争端拖而不决,因为美国会继续阻挠任命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的新法官。

欧洲最大出口港、最大汽车港和最大综合化工集群: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新华社图片)

通过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似乎是美欧双方的理性选项。双方对此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意愿,而欧盟的意愿更为强烈一些。对欧盟来说,在自身产业政策改革得以实现之前,如何规避《通胀削减法案》吸引欧洲投资向美国流动,防止本已被能源危机、通胀和衰退困扰的欧洲工业遭受进一步打击是当务之急。此外,在乌克兰危机令欧洲持续承压、欧洲安全仍需美国保障的形势下,欧盟也本能地希望以低风险的方式解决与美国之间的争端。冯德莱恩表示,与美国进行代价高昂的贸易战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13]2022年10月,双方在美欧贸易与技术理事会(TTC)机制下成立《通胀削减法案》特别工作组,并于12月上旬举行TTC成立以来的第三次会议。《通胀削减法案》绿色补贴条款是会议讨论的最重要议题,欧盟希望通过谈判削弱这些条款。会后美欧发表的联合声明称,《通胀削减法案》特别工作组的工作“取得初步进展”。2022年12月中旬举行的欧盟峰会评估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的影响,欧盟领导人表示希望与美国进行谈判,以获得《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的豁免。为了缓和欧盟的强烈不满、安抚盟友,不排除美国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让欧洲相关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豁免或补贴,但这种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显然,在找到解决方案之前,《通胀削减法案》短期内会使美欧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如果双方不能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比如降低《通胀削减法案》对欧盟公司的国内含量要求),欧盟从维护自身利益与声誉出发,有可能将争端提交世界贸易组织或者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欧洲国家普遍呼吁以“欧洲的方式”应对美国率先发起的“补贴大战”,要求欧盟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作出共同回应。比利时首相德克罗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全欧盟范围内的计划,只是相互竞争,那么美国将会把一切都拿走”。[14]欧盟近期在与美国进行谈判的同时,也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通胀削减法案》破坏美欧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包括制定类似激励计划为欧洲企业提供补贴。

无论美欧能否最终找到解决方案,《通胀削减法案》事实上已经对美欧伙伴关系造成了伤害。在乌克兰危机影响下,美国推出包括《通胀削减法案》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企图强化自身能源价格稳定、企业政策可靠、支持绿色转型的形象,但这无异于对欧洲产业与制造危机“火上浇油”。此举表明拜登政府虽然声称重视盟友,有意改善美国国际形象,但是其经济政策并未脱离前任政府提出的“美国优先”思路,依然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这种乘人之危、盘剥盟友的行径对欧洲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使其更加看清美国为一己私利将道义、规则弃之不顾的本质。尽管欧盟表示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不想再与美国陷入冲突,但《通胀削减法案》的推出令美欧伙伴关系难以避免地出现了“裂痕”。比利时企业联合会欧盟事务负责人奥利维尔·约里斯感叹道,“这些补贴是保护主义,是美国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15]影响更为深远的是,《通胀削减法案》可能会使欧洲进一步加深对美国的不信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2021年11月和12月对11个欧洲主要国家的1.5万多人进行了一项“泛欧民调”,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美国人有了一位新总统,但不是一个新国家。这反映出欧洲人对美国的不信任以及对拜登所谓“美国回来了”的承诺的质疑,在他们看来,《通胀削减法案》使这种质疑得到了应验。

结语

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随着绿色转型进入实施阶段,特别是当各国试图最大限度地扩大在清洁能源市场的份额时,围绕补贴计划和实施措施的贸易冲突变得难以避免。根据《欧洲绿色协议》,欧盟推出了包括法规、目标和投资在内的多样化政策组合,将碳定价、法规、产品标准作为脱碳的主要工具(此外还有绿色消费补贴),旨在到2030年时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的排放,以保持和增强工业竞争力,同时试图表明其在发挥全球气候行动领导者的作用。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则支持使用产业政策方法,通过生产和消费补贴来增加公共支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欧美在脱碳方面的不同做法不可避免地对双方的贸易关系带来影响,尤其是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本地含量要求与清洁能源补贴相结合,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与气候有关的贸易争端。解决争端并非易事,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难以割舍其霸权利益,难以摆脱其处理与盟友关系的“美国优先”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欧在《通胀削减法案》问题上的争端得不到有效解决,双方可能会加大各自的绿色补贴力度,由此将会使世界其他地区被排除在快速增长的新兴清洁技术市场之外,尤其会破坏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从而对全球绿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展望未来,在一个气候不对称日益加剧的世界里,围绕绿色补贴的贸易冲突可能会成为常态。美欧围绕《通胀削减法案》出现的贸易紧张关系,凸显出对国际贸易体制规则进行绿色改革的必要性,而反对气候霸权主义和经贸保护主义、确保发展中国家从绿色贸易制度中获益则是改革必须面对的挑战。

2021年2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任命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为新任总干事。(新华社图片)

[1] Thomas Frank, “Trump Doubles Down: ‘Trade Wars Are Good, and Easy to Win’,” March 2, 2018, https://www.cnbc.com/2018/03/02/trump-trade-wars-are-good-and-easy-to-win.html.

[2] Sarah Jackson, Mary Hellmich, “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 the EU: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Relationship,” December 2022, https://www.e3g.org/publications/the-inflation-reduction-act-ira-and-the-eu/.

[3]《欧盟委员会主席: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会导致不公平竞争》,2022年12月5日,https://tv.cctv.com/2022/12/05/VIDES1YU0omkwfGqGxDBEhZU221205.shtml。

[4] 同[2]。

[5] “US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Could Lead to US-EU Trade War, Some Fear,”December 8, 2022, https://en.protothema.gr/usinflation-reduction-act-could-lead-to-us-eu-trade-war-some-fear/.

[6]《马克龙访美批美:〈通胀削减法〉“损欧利美”》,光明网,2022年12月1日,https://world.gmw.cn/2022-12/01/content_36203130.htm。

[7] “US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Could Torpedo EU Green Hydrogen Ambitions,”December 15, 2022, https://sciencebusiness.net/news/Hydrogen/US-Inflation-Reduction-Actcould-torpedo-EU-green-hydrogen-ambitions.

[8]《欧盟要反制美〈通胀削减法案〉(环球热点)》,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2月17日,第06版。

[9]《欧盟考虑对美“通胀削减法案”采取报复措施》,光明 网,2022年11月14日,https://world.gmw.cn/2022-11/14/content_36156754.htm。

[10]《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比美国更受俄乌冲突之苦,美国却只顾自己经济利益》,观察者网,2022年12月4日,https://kan.china.com/article/3105194_all.html。

[11] The White House, “Press Gaggle by Press Secretary Karine Jean-Pierre En Route Boston, MA,” December 2,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2/12/02/press-gaggle-by-press-secretary-karine-jeanpierre-en-route-boston-ma/.

[12]《冯德莱恩:欧盟需对美〈通胀削减法案〉作 出 回 应》,2022年12月14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item_id=16235151928763624010&track_id=4EFC200C-8976-4424-B8B9-66B28217559C_692757796712。

[13]同[3]。

[14] “Why EU Leaders Are Upset over Biden’s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December 16, 2022, https://www.france24.com/en/europe/20221216-why-eu-leaders-are-upset-over-biden-sinflation-reduction-act.

[15] 同[8]。

猜你喜欢
美欧法案拜登
本期导读
普通人拜登
拜登就职
Industrial Revolution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拜登”献吻拜登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拜登.你的手……
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