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公交车窗看城市生态发展

2023-02-22 14:54程柯银
中国报道 2023年1期
关键词:济钢泉城高炉

文 | 程柯银

坐在济南10路公交上,我又看到了工业北路上的济钢园区。作为这里唯一留存的工业遗迹,3200立方米的高炉矗立在680亩的生态公园内,被一片广袤的绿色森林环抱着。

作为一名在济南生长的青年,我在高中毕业前一直坚持乘坐公交车往返学校,为泉城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做出微小贡献的同时,也透过公交车窗,见证了泉城这1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变化。

10年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0月的31天中,济南市有13天的雾霾天气。我印象中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发生在2013年12月的一个清晨。刚刚走上街的我,发现眼前一片灰茫,5米之外除去灯光,什么也看不到。吸一口气,满口“吃土”的感觉。随后,我慢慢摸索到了公交站。到了教学楼内,透过窗户,看着楼下戴着“小黄帽”的同学们成为雾霾中的一个个小黄点。

在作家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颜色是薄雪在阳光照耀下的淡淡粉色。可是每到冬天,我看到公交车窗外的主色调大概率是灰色,是雾霾般的灰色,特别接近济钢高炉排出灰烟的颜色。随着市区的扩张,济钢、炼油厂以及西周工业园等空气污染物排放严重的工业园区愈发不适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2015年,济钢启动升级改造,搬迁也提上日程。

2017年6月29日,如今被保存下来的济钢3200立方米高炉正式熄灭。济钢,以及济南东部工业区许多类似企业,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3天后,我乘坐10路公交前往高中学校,第一次在路上看到了停产后的济钢园区。与以往不同的是,园区里的高炉与烟囱再也不会排放出“雾霾色”的烟雾了。

高中毕业后的我经常在寒暑假乘坐10路等公交往返于历城区与市区之间,透过公交车窗,观察到了泉城为建设“生态济南”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成果:济钢园区内的树木日渐郁郁葱葱;小清河两岸的生态公园与花草树木代替了排污工厂;华山脚下的一片荒地变成了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的重要部分。

透过公交车窗,见证了济南生态环境积极变化的我,也感受到了济南公交10年来为节能减排与“生态济南”建设贡献的“公交力量”。

时钟拨回到10年前,市环保局人员曾表示,济南的大气污染既有呈“浅碟形”地貌,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自然原因,也有138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人为原因。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关键在于燃料的清洁。作为济南公交的忠实乘客,我认为,将公交车从传统燃油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相当具有可行性的方法。2014年左右,济南公交更换了一批“气动”公交车。

2017年,我第一次乘坐的10路公交拥有红灰相间的车漆,车顶有个白色的“大按钮”。我对此感到很疑惑,作为公交发烧友的同学小刘告诉我,该车为气动客车,那个“按钮”是存储压缩天然气的气罐。虽然长期坚持乘公交出行是非常可贵的,但这种环保方式相当依赖公交车的减排能力。

好在济南公交在这方面一直在给乘客和城市带来惊喜。根据规划,2018年年底前,济南所有公交全部升级为新能源汽车,高排放无空调的“老公交”逐步被取代。这一年,10路公交车由原来的红灰色汽车改成了绿皮新能源汽车。

作为一名泉城市民,我透过“油动”“气动”以及“电动”公交车窗,观察到济南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发展成果。同时,我也有幸在这10年间,能与济南的生态环境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济钢泉城高炉
泉城
5100m3高炉长期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停炉及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邂逅泉城
夜“泉城”消费地图
山钢济钢瑞宝电气公司成为省级5G试点示范单位
济钢高炉排碱排锌技术措施
高炉前
济钢3#1750m3高炉操作制度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