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3-02-23 06:02魏建萍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护理路径心电监护心律失常

魏建萍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 2022年5月医院就诊的11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均采用心电监护方法,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規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临床护理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对比之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17%,低于对照组的2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心电监护的方法可大幅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

【关键词】  心电监护;护理路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5--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心肌供血中断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流不能通过,冠状动脉急性栓塞造成心肌细胞坏死,使心脏受到损伤。心肌细胞坏死后,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造成全身器官供血障碍,是属于内科急症、重症,并且常常伴有多个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75%,是导致患者猝死的一个关键因素[1],所以要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心电监护仪可以24h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值、心电图等情况,根据生理数值发现异常时,会发出预警通知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以便进行临床治疗及急救。研究报道,心电监护仪结合护理路径可以大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研究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心电监护仪监测对AMI患者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5月- 2022年5月医院就诊的11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年龄<80岁。排除标准:患者病情严重,已经危及生命;患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49~59岁,平均54.96±1.24岁;前间壁心肌梗死20例,下间壁心肌梗死16例。观察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50~60岁,平均55.34±1.86岁;前间壁心肌梗死21例,下间壁心肌梗死1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家属均知情研究内容且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仪(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PM-7000M)检测并配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指导用药剂量方法,维持输送营养物质,预防并发症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入院第1~2天:护士交代好患者日常注意事项,保证患者遵守医嘱执行,防止患者经常下地走动,告知患者注意卧床静养,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少食多餐,进食易于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给予高流量吸氧保证患者呼吸正常,防止急性呼吸困难,氧流量为4~8L/min[2]。定时观察患者心电图生命体征并记录,注意患者用药后身体反应情况;着重注意患者皮肤与口腔黏膜的护理,保证患者皮肤口腔清洁情况,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要定期翻身,更换尿垫,保证皮肤干燥,防止皮肤因为长时间受压缺血而形成压疮,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注意患者心理健康情况,适时为患者开解沟通,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激动、紧张等过激的情绪会使病情加重。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患者对战胜病魔的信心,获得患者的信任,提高依从性,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如果患者生理参数发生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抢救[3]。

(2)入院第3~4天:保持病室内消毒、通风以及仪器正常运转。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嘱患者保持正常作息,不能吸烟熬夜,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忌高盐高糖油腻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排便不要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对于有尿管及鼻饲管的患者,定时对管路进行消毒,记录插管时间,按照临床专业要求定期更换管路,对患者和家属及时沟通,防止尿管或鼻饲管由外力造成脱落,影响恢复并对其产生伤害。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隔2h给患者翻身,患者身上要清洁干净,及时处理患者的排泄物,保持皮肤洁净卫生,防止排泄物长期污染身体表层,使皮肤感染甚至溃烂。记录病患24h内摄入的(饮食及输入液体)和排除的(排泄物、呕吐物、引流液体)量,计算患者的液体出入量,出入量可以直观反映患者代谢情况,便于观测病情进行临床药物调整;监测心电监护数值情况,注意数据变化情况。对患者经常交流,消除心理上不良情绪及其他顾虑,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提高治疗临床治疗效率。

(3)入院第5~12天: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依然按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情况,按照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专业的康复训练,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方式和训练要点,保证患者能够正确训练。因为康复训练需要较长的过程,所以护理人员要适时与之沟通并鼓励,让患者逐渐适应,对自己有信心,更加认真地进行康复训练。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嘱患者一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以预防AMI复发,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嘱其平时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粗纤维营养和吸收,禁止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加强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如果感到身体不适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在社交软件上了解患者近况[4]。

1.3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护理前后2周的心率、收縮压、呼吸频率等相关生命体征。

(2)心律失常: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窦性阻滞、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临床护理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对比之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

心电监护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17%,对照组为25.4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AMI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因为梗死后心脏传导血管供血不足,甚至坏死,心脏失去正常的传导系统,易引发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兴奋度增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使心律失常被诱发。AMI患者一旦病发,应该及时抢救才能保住生命[5]。因此,探寻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路径,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24h心电监护对患者的抢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临床措施之一,并且心电监护可以检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预警,从而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心电监护仪的功能非常全面,不仅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情况,通过外周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掌握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值。还可以实时跟踪捕捉患者的临床生理参数并自动保存,方便医疗工作人员观察病情,时刻掌握患者生理变化情况。而且轻便快捷,操作简单,数据测量非常精准[6]。如果心电监护仪与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干预,可以大幅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研究结果显示,24h心电监护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这一研究结论与代必芬[7]的临床结果相一致,提示24h心电监护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防范相关并发症发生,为预后康复奠定基础。

护理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预见性和计划性的护理模式,它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配合性,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规范严谨,比起一般常规护理不再被动机械,更加灵活有效,规避了因个人的责任心、行事方法不同造成的疏忽差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临床护理的又一新进步。护理人员根据工作数据经验,掌握规律性,提前预知心律失常的好发时段,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和医学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护理人员准备好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血压袖带,嘱患者保持平卧位,用75%乙醇棉球消毒患者胸部需要贴电极片位置(防止电极片接触到人体汗渍造成接触不良),将电极片贴到人体相应位置上,连接好血氧夹、血压袖带,保证心电监护仪正常工作,设置好预警数值,以便能够及时抢救患者,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配合仪器监测,保证优质的护理效率。护理人员时常对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密切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及其心理环境的变化,随时跟进,缓解患者的不安负面情绪,向其说明临床治疗的安全程度和有效程度,让患者更加信赖医院配合治疗,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增加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8]。通过管理病房卫生消毒情况,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制定专业的饮食方案,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执行医嘱,对其讲述注意事项和病情进度,观察病患的治疗情况和效果[9]。

综上所述,心电监护仪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稳定AMI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具有积极作用,极大降低了AMI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 侯文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9):154,156.

[2] 苏严琳.临床护理路径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7):1631-1632.

[3] 蒋佳喜.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8(5):36-37.

[4] 黄海英.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J].微创医学,2011,6(5):481-482.

[5] 刘迎春.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6] 贾秋菊,李莉.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86-87.

[7] 代必芬.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0(3):37-38.

[8] 付小玲.综合护理干预配合心电监护仪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6):146-147.

[9] 曲艳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162-163.

[2022-12-02收稿]

猜你喜欢
护理路径心电监护心律失常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