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我非朽木亦可雕

2023-02-23 08:29刘勃
环球人物 2023年4期
关键词:田氏孔门子贡

刘勃

宰予,字子我。是孔子门下的“四科十哲”之一。

所谓四科,是说孔子的学生,分属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学科,十哲是四科的课代表。其中言语科的两个课代表,是宰予和子贡。

孔子死后,子贡就是孔家代表之一。宰予何德何能,能和子贡并列,甚至排名还在子贡之前?

看《论语》的话,宰予是出场次数不多、存在感却很强的角色,因为总挨骂。

宰予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腐朽了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砌成的墙壁是不能粉刷的。对宰予这个人,我还能说啥好的。

当然,孔子不会因为一次“昼寝”,就骂得这么狠。宰予显然有很多前科。

宰予曾问孔子:“如果看到一个好人掉到井里去了,你会跟着跳下去吗?”

宰予问这种问题,明显是给老师下套。如果回答跳,就意味着人有点愣;回答不跳,那你凭啥证明自己是好人呢?

孔子回答说,一个君子,会去井边观察情况想办法,但不会往里跳。

你可以骗他,但他自有决断。

孔子没上当,孔子也不反对学生和自己有不同意见,但没谁会喜欢给自己挖坑的人。

除此之外,孔子对宰予还有一事不满:宰予主张,不用给去世的父母守三年之丧,还扯了一堆大道理,气得孔子骂:“予之不仁也!”宰予这小子就不是个好人。

总之,《论语》给人的感觉是,宰予和孔子一打照面,同学们带着竹简的就掏出竹简,竹简不在手边的就撩起衣服的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下垂部分叫绅,上面可以写字——准备记笔记,知道老师又要有骂人语录。

宰予为什么能是言语科课代表,《论语》里完全看不出来。要知道,孔门的“言语”,可不是指日常能说会道,而是像子贡一样,在重要政治场合,做好发言人的角色,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君主体面。

不过,如果接受从战国到汉初一直流行的说法,那事情就变得非常好理解了。《吕氏春秋·慎势》《韩非子·难言》《淮南子·人间训》《史记·李斯列传》都说,宰予就是《左传》中的阚止(字子我,齐国大夫)。

我们且接受这个假设,把《左传》里阚止的事迹,都换成宰予的名字讲一遍。

春秋时代,齐、鲁是邻国,齐国经常欺负鲁国,这是一般状况,但是到了孔子师徒生活的春秋末期,情况却发生了一点变化。

齐国贵族强势,齐君感受到威胁,想要找外援,有时会想到鲁国,齐国的公子流亡,目的地往往也是鲁国。

齐国有个公子阳生,就曾经逃到鲁国,做了鲁国权臣季氏家的女婿。

后来,齐国贵族把原来的国君杀了,齐君之位又空出来了,阳生就被邀请回国当国君。

宰予知道了這件事,准备好随行。公子阳生却说:“前途还未可预料,你不要跟我走,留下来照顾好我的儿子。”

这话明显体现出,公子阳生把宰予看作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所以才会把儿子托付给他。

公子阳生没当几年国君,也被杀了,于是他的儿子又被接回国当国君,就是齐简公。

宰予跟着齐简公到了齐国,齐简公很宠信他,把国家大政都托付给他。

于是,宰予就和齐国根基深厚的大贵族田常有了矛盾。朝堂之上,田常看宰予的眼神都不大对劲。

有人就劝齐简公,田常和宰予势不两立,您选一个。

齐简公对宰予是有感情的,何况他也不愿意被这些老牌贵族控制,没有听这个建议。

宰予也确实开始谋划对付田常。

田家有个失意的子弟,宰予收他做自己的家臣,想利用他在田氏内部制造分裂。这个人却把宰予的谋划都告诉了田常。田常就开始行动,杀了宰予,也杀了齐简公。

这也就意味着宰予的死像是一个笑话,他所做的那些事,都显得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不便再提起。

春秋战国之际,划时代的大事“田氏代齐”,至此虽然还没有完全成为事实,但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从这些事迹,至少可以归纳出两点:

第一,宰予一度拥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几乎是可以掌握齐国国政的人。

第二,宰予在政坛上的作为,可以说是也在维护鲁国的利益。齐简公在鲁国生活过很多年(母亲还可能是鲁国人),他如果权力稳固,对鲁国会比较友善。

这样的宰予,和子贡并列,倒是当之无愧的。

齐简公被田常杀死后,孔子非常悲愤,不顾鲁国的国力相对弱小,激烈主张出兵伐齐,这当中,是不是也有一份对宰予之死的心痛呢?

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宰予这小子油腔滑调的,没想到倒做了为国牺牲的忠烈之士。

只不过,不论是鲁国还是孔门,都必须要接受现实。

田常完全掌握了齐国大权,再和田常对抗,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下一年秋季,田常的哥哥到楚国去,途经卫国。当时正在卫国的子路,就去拜访他。

子路的形象,也是要结合《左传》看,才能丰富和饱满起来。只读《论语》,可能只看见他鲁莽刚直,说傻话,萌萌哒,是孔门的团宠。读《左传》才知道,鲁莽之外,子路也有很强的政治判断力和崇高的国际声望。

子路说:“上天或许是用田氏作为斧子,来削砍齐国公室,但谁是最终获益者,现在却不能确定。如果和鲁国友好以等待时机,不也是可以的吗?何必交恶呢?”

这句话,说得实在高明。

鲁国一直在背后支持齐国国君和田氏为敌,田常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杀了齐简公后,田常可能会找鲁国报复。

子路说,田常杀死齐简公,可能是天意,就是表示不再对这件事做价值批判了,这是愿意和田氏修好的一个信号。

子路又说,田氏是否能最终享有齐国,也还不可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齐国国内还有很多其他势力,田氏这时如果再树外敌,对自己未必是好事——之前齐国有多少家大贵族风光一时又轰然倒塌,田氏自然心知肚明。不是如此,也轮不到田氏在齐国崛起。

所以,对此时的田常来说,鲁国是个很有价值的盟友。

田常的哥哥也是一个明白人,当即表示:“您说得对,我接受您的建议,您派人去把这个意见告诉我弟弟吧。”

有了这个承诺,鲁国再去和田常谈判,自然心里有底,心中不慌。

子路作为孔门“政事科”的代表,绝不是浪得虚名。

鲁国派到齐国谈判的使团里,一个重要人物,正是“言语科”的另一个代表子贡。

子贡的口才,自然没得说。田常不但同意和鲁国友好,还归还了一些当年齐国侵略鲁国取得的土地,换取鲁国对自己特权地位的承认。

至此,鲁国和孔门,政治立场都顺利调头。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宰予的死像是一个笑话,他所做的那些事,都显得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不便再提起。

后来,田氏正式取代了姜姓的国君,而儒家则在田氏统治的齐国发展得很好,著名的亚圣孟子,就是靠无碍的辩才,在田常的后代齐宣王那里获得了巨额回报。

再后来,“齐学”成了儒家很重要的一个宗派,《齐论》也成了《论语》的主要版本之一。

这或许就是宰予在《论语》里既地位很高,又没什么正面表现的原因吧。

猜你喜欢
田氏孔门子贡
孔门十二时辰
孔门七十二贤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孔门七十二贤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饰演昆剧《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田氏一角的感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田氏紫荆
伏生传《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