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擦亮首都西大门生态底色

2023-02-25 05:11喻华锋
学习与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

喻华锋

改革开放以来,门头沟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区后,彻底终结千年采煤史,全面退出资源型产业,逐步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门头沟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功能定位,把守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创新,加快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先后荣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诸多荣誉,首都西大门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坚持顶层设计,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门头沟区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重要论述,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5页。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切实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

建强改革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区委深改委作用,加强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谋划,从改革方向、制度体系、改革举措等方面着力,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组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区委生态文明委,建立完善“年初建账、季度查账、年底收账”的运行机制,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区人大着力完善监督长效机制,审议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定期听取环保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区政协持续发挥专门协商作用,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献计献策,切实凝聚起全区共建生态文明的合力。

做实规划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北京城市总规和分区规划对地区发展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高质量完成新城控规和镇域规划编制,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重点,深化完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积极构建生态友好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在全市率先实现由“两线三区”向“一线两区”的战略性转变,生态控制区占比达96.18%,集中建设区占比仅为3.82%。优化调整后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面积达38.42%,自然保护地占比达23.85%。

严格监督考核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区委综合考评体系,2020年以来生态文明考评占比超过25%,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选先、干部奖惩任免重要依据。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和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严格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损害赔偿等制度,形成源头严防、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对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干部,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衔接机制,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改革任务落实,挂牌成立环境资源法庭,近3年受理涉环境资源案件达252 件。建立北京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加强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作,探索建立“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有效破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难题。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完善综合执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跨要素、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环境协同监管。

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治理

门头沟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等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出台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意见、扬尘治理细则等政策制度,深化“抠0.1 微克”行动,实施“压煤、控车、降尘、治污、综合保障”五项减排措施,建立“固定执法站+机动执法+点穴执法+跨区域执法移动”联动执法机制,形成“一镇一策”治理方案,不断提高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深化京冀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与石景山区及河北张家口、保定市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加强协同治理。2020年以来PM2.5浓度连续3 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2 年优良天数294 天,达到全市最优,年均负(氧)离子浓度4164 个/立方厘米,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系统开展水土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建立永定河流域跨界断面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开展“清河”“清四乱”行动,累计拆除河岸17 万平方米违建。连续5年借力“引黄入京”“南水北调”开展生态补水,全区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点回升达23.35米。坚持“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五同步治理,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9.2%,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8.2%,供水消毒设备配备和运行实现100%全覆盖,均位列全市首位,获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称号。

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大力实施百万亩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山区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针对矿山采坑裸露、废渣堆积、植被稀少等不良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达1018 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13 年的39%提高到2022年的48.65%;林草覆盖比达到全市最高的9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6.08 平方米,居全市第三位;人均绿地面积55.2 平方米,居生态涵养区首位,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率先出台《北京市门头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 年—2035年)》,启动“迎豹回家”计划,探索以旗舰物种保护为牵引、带动“极小种群”集群化保护的“一大多小”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逐步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探索搭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生态监测网络和自然保护地大数据平台,动态化监测自然资源状况。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和评估,发布野生动植物名录,建立物种资源库。依托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北京国家一级珍稀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等珍稀物种开展系统保护。近年陆续发现丁香叶忍冬、北京步甲等新记录物种10余种,记录陆生野生动物403种,拥有野生植物1435 种,占北京总种数的68%,是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坚持转型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门头沟区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等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退出矿山经济,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准入退出机制,以“疏整促”为抓手,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推进产业体系与区域功能定位相协调。推动地区22.9平方公里纳入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范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 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地市(区)”通报表扬,在2021年全国示范区年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以中关村门头沟园为重点,加快布局高精尖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着力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方面,陆续出台《关于实施算法人才集聚行动打造“京西智谷”的若干支持措施》等产业扶持政策,“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点亮,并获华北首个科技部“国智牌照”,已构建起从算力基座、算法模型到产业环境、金融支持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成为北京人工智能重点布局区。在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示范园“央视界”正式命名,与国家广电总局合办“一带一路”新视听产业发展论坛,世界一流数字文化高地建设不断积蓄动能。在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方面,已逐步构建起以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为技术策源地、以精雕科技集团为医械精密加工中心、以百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为产品市场化平台的医疗器械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全区国家高新企业438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9 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依托资源优势,塑造京西特色文旅品牌。聚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建设,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以文旅产业为引领,聚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三地品牌”。按照“绿水青山绵延相连,三大枢纽龙头引领,区域载体辐射连片,精品民宿镶嵌其间”的总体布局,紧抓109新线高速开通契机,推动山水旅游与路衍经济深度耦合,打造永定河百里画廊;加快潭戒旅游集散中心、王平矿地中海俱乐部酒店、斋堂华侨城文旅综合体建设,形成对文旅产业核心带动作用;持续做强“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品牌,制定《“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扶持办法》等政策,在全市率先推广民宿“一照多址”许可审批登记,推动“小院+”场景创新,打造“小院有戏”等子品牌。目前已推出55条古村落等精品旅游路线,打响“灵山绿产”品牌,连续举办17 届永定河文化节、14 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两届京西山水嘉年华等活动。

勇于改革实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于2020 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态产品经济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构建生态资源经济价值系统核算办法,核算全区生态产品价值307.25 亿元。创建全市首个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项目,选取特定地域单元王平镇西王平村为试点,从资源输出、价值评估、资本引入、项目运作、带动增收等方面,探索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预计年均村集体生态分红收益100 多万元,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在全国予以推广。搭建生态资源收储整合区属平台,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探索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试点开发生态产品溯源系统,搭建生态云脑系统,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底座。

坚持文化引领,大力培育生态文明社会风尚

门头沟区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等重要论述,大力培育生态文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引导动员全社会树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宣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机制。建成北京市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北京市首家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展厅,发挥区级理论宣讲团作用,依托314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以门头沟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实践为生动案例,持续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以大力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全区处级干部赴浙江开展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大课堂培训、党员干部“千人大培训”、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深挖地区生态资源优势,结合义务教育课程目标,探索研学改革,积极构建“绿水青山”德育体系,全方位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

创新构建“两山”实践探索激励机制。在全市创新开展区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活动和最美“两山”理念守护人评选活动,深入发掘推动“两山”转化的先进典型,凝聚生态环境全民共治、生态文明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目前已开展3 次评选活动,推广了清水镇洪水口村等16个“两山”创建小样板,评选20名最美“两山”理念守护人,主要为河湖管理、护林防火等从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线人员。

整体构建生态文化培育机制。成功举办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发布《门头沟“生态立区”行动宣言》,开展环境协同治理和生态保护创新交流,切实凝聚生态共识和发展合力。以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实施生态环境美化等8方面28 项重点工程,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打响“门头沟热心人”品牌,持续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实现了“三步并做两步走”、三年创建首都文明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的既定目标。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行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大力开展环境治理科普教育和社科教育,切实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

门头沟区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持续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恢复重建各方面全过程,锚定“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等规划编制,以首善标准统筹实施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韧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工作,加快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建设更加美好家园,打造安全发展样板、高质量发展样板、宜居生活样板。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