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思政的建立与实践

2023-02-26 11:54吴天珍张庆霞李冠男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植物种子园艺种业

吴天珍 张庆霞 李冠男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2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集中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园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三五”以来,仅蔬菜产业年总产量近8亿t,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近40%的产值[2]。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芯片”,种业的发展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打好种业翻身仗。因此,高职院校《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种子生产能力的课程,还应加强包含思想政治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中有机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当前专业课思政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1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概况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属于“种子生产”行动领域范畴,是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该课程通过8 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过程完成种子生产方案的制定、修改、确定、实施,使学生能够操作完成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从土地准备到种子收获入库的各个环节;能够搜集调查种子生产地的气候和土壤信息,并根据亲本基本资料,制定常见园艺植物杂交一代种子生产基本的技术操作规程。并能结合当地种子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学会与农民交往,有良好的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园艺植物种子生产属于种子生产或农作物良种繁育的一部分内容,是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延伸和补充,本门课程主要以园艺植物种子的生产方法和技术为主。为有效地完成课程培养目标,其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几点。

1.1 根植企业、全程共建课程组依据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职业岗位(生产技术员、加工技术员、科研技术员)需求,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开始,全程与种子行业合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面向产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行业企业发展。本课程的实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要求进行校企双主题育人。以学校“双师型”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实施教学,在课堂上先将园艺植物种子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利用找专家、找行家、找技能高手当师傅的形式,将当前中外最先进和最前沿的种子生产、管理以及营销技术传授给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由学校“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实施,提升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高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种子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实现了校企合作互需互动,专业与产业紧密衔接。

校企共建课程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手段之一。已经出版的教材中,园艺植物种子生产内容很少,应用性不强,无法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教材选用,鉴于以上情况,课程组与企业合作自编了《蔬菜种子生产》教材,花卉种子生产一部分内容正在编写整理中。

1.2 以园艺植物种子生产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 与种子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员、课程开发专家一起召开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共同确定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岗位能力,确定各相关学习项目的具体任务内容。用整体来把握局部,在学习项目具体内容构建过程中,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达到情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的平衡与互补。项目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技能的掌握传授相关的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园艺植物种子生产》由笼统到具体、简单到复杂设计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园艺植物种子繁育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果树种苗生产、观赏植物种苗生产等学习内容。

1.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课程,实行“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的学生评价方式该课程与园艺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种子的涵义,学习并理解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园艺植物种子繁育技术、蔬菜种子生产、果树种苗生产、观赏植物种苗生产的相关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以能胜任岗位任务为度,科学性与实用性并举,基础性与前沿性结合。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合,体现了岗位内容任务化、学习内容工作化,“教、学、做”一体化。在种子生产实际工作过程中,除了面对具体的生产实践,技术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农民的有效沟通、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为此,全面的职业能力培养是课程设计的中心。

2 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种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不少作物品种依赖进口,如:2018 年中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 万kg 以上,进口额4.75 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将近一半,为2.28 亿美元;2019 年农作物种子进口量6.60 万t;2020 年中国累计进口大豆近10033 万t,首次超过1 亿t。“中国马铃薯之乡”克山县种植的马铃薯种薯大多来自美国;“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洋种子”所占份额有三成之多;白萝卜种子大多是韩国进口,辣椒种子大多来自以色列。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因此,要做到种源上的自主可控,种业科技方面的自立自强。《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思政教学相融合,让同学们了解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在种业方面的战略政策。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达到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技术德育目标,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紧密围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能更好地发挥园艺植物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在生产方案实施过程中组织和指导农户进行隔离、整地施肥、规格播种、田间管理、人工授粉、收获采种处理等农事操作,并能结合当地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价值观引导,让农科专业大学生体验从事农业事业的乐趣,可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 课程主要内容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点

课程思政的前提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因此课程思政不能脱离专业而自行其道,应该很好地融合在教学知识点中,既完成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政教育,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3-4]。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思政立足于基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教学和实践中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内容,在注重课程教学基本规律基础上,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达到德育目标,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具体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思政教学要点举例见表1。

表1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思政教学要点

4 课程思政的路径

4.1 教学实践与岗位实习相得益彰持续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完成基本实训内容,结合早体验式顶岗实习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深入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鲜活思政元素,切身体验种子生产的基本过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学实践中,同学们也可以体验课堂教学上没有的认知感性内容。岗位实习和生产性实习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在生产方案实施过程中组织和指导种子生产农户进行整地施肥、播种定植、肥水管理、田间隔离、人工授粉、收获采种处理等农事操作,并能结合当地园艺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综合性实践性的教育,为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

4.2 线上线下课堂与课后知识拓展相互促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空间无限性。在《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采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态度观念逐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结合当前疫情形式,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学习通、钉钉等平台创建线上课程,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转变[5]。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最终稳步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课堂教学渠道之外,还可以从课余方面发展课程政治课。每一任务开始有导学的案例,案例结合实际生产,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同时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每一任务结束后安排知识拓展,结合任务内容布置学习视频、课外读物、小组任务等,把思政融入进一步提升,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4.3 生产案列和人物故事价值引领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5],展现中国种业历史和文化,从自然、科学、人文的视角,呈现种子与人类的关系及产生的影响,梳理种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传播种业故事里的中国声音。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黄瓜育种专家侯锋,研究了一辈子黄瓜,成为民族种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瓜奶奶”吴明珠,自1955 年赴新疆工作以来,用毕生精力从事甜瓜、西瓜育种事业,被誉为新疆甜瓜品种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梅花北移实现了元代以来人们致力于“引梅过黄河”的夙愿。他用梅花精神作梅花事业,志在把中国从“花卉资源大国”变成“花卉强国”。因此,用真实故事、生动案例阐释种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科技创新,不断升华学生理论实践上的认同,增强《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思政课吸引力,激发起种业振兴的责任和使命,使本课程更好地发扬大国种业的时代之正气、接行业企业及农户生产之地气,让学生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是确保国家农业安全的源头,它们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园艺植物种子生产属于种子生产或农作物良种繁育的一部分内容,是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事园艺植物制种技术、种子生产技术,并能结合当地种子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本文充分挖掘园艺植物种子生产课程的思政元素,找准各任务的思政教学要点,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有机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从事与园艺植物种子生产与管理有关工作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植物种子园艺种业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植物种子的旅行
微距镜头下的种子之美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