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影视产业 擦亮“电影之都”城市名片

2023-02-26 06:49毛振鹏
商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流浪青岛文化产业

毛振鹏

影视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之一。青岛应当抢抓机遇,推动影视产业加快发展,擦亮“电影之都”的城市名片。

截至1月31日16时20分,2023年全国院线电影总票房(含预售)正式突破100亿大关。用时31天,比去年提前9天,刷新中国影史年度票房最快破百亿纪录。其中,在青岛拍摄的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20天(截止到2月10日),票房已经突破35亿,并极有可能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十的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影视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之一。青岛应当抢抓机遇,推动影视产业加快发展,擦亮“电影之都”的城市名片。

完善影视产业全产业链配套

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成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升最终消费水平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加快发展影视产业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的有效举措。

影视产业拥有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体系内部,电影产业是一条包括电影编剧、制作、发行、放映等在内的一体化流程的产业链。截至2022年,青岛影视基地集聚的影视企业已达800余家,其中规上影视企业30家,累计接待剧组近300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224亿元。在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报告》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列中国影都第三位。体系之外,电影产业除了影视投资外,最重要的就是与多种相关行业合作进行多元化电影后产品开发,包括电影音像制品、电影广告、游戏、电视播放、玩具、主题公园等。

在这个产业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一部电影以胶片拷贝的形式完成它的商业使命的时候,非电影院的商业营销就开始发挥威力,延续电影的生命。在美国,影院放映的收入已经从20世纪90%占有率降至今天的25%。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应当以流浪地球等电影的爆火为契机、以“影视+”为核心发展方向,坚持“孵化+产业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涵盖影视制作、电视传媒、影视科技、影视教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主题体验等产品线,意在构建影视创意产业完整链条和全新生态圈,打造世界一流影视的产业基地。藏马山风景区自然风光条件优越,不仅是剧组天然的外景地,还适合开发建设影视主题公园。加快建设以影视文化制作为龙头,集主题沉浸式场景娱乐、主题餐饮、文化度假等于一体的藏马山多元影视特色旅游小镇,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影视之城。

抢抓政策机遇,促进影视产业生态构建

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锚定文化强国目标,聚焦电影强国建设,对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山东省早在2018年就出台了《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着力打造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的“1+N”影视基地布局,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流浪地球2》的拍摄中,“郭帆导演首先选择在东方影都的摄影棚中进行‘虚拍。”在这个虚拟拍摄空间里,演员穿上带有标记点的动作捕捉服进行表演,百余台摄像头实时记录其运动信息,传输到虚拟引擎里,导演就能看到“变身”后的演员和场景渲染在一起后的画面。“这就相当于把抽象的剧本进行了可视化预演。”《流浪地球2》拍了约3个月,剪成2.5小时的预演片,进行多次调整后才正式启动演员拍摄。这就大大减少了现场沟通时间,提高了制作效率。

友好的影视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吸引了一流影视团队来到东方影都。《长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封神三部曲》《独行月球》……众多科幻、奇幻、魔幻的色彩十分浓烈的影视佳作诞生在东方影都,也离不开青岛的全力支持。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响应文化强国、繁荣影视产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于近几年推出了空前的补贴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为落地青岛的影视企业、项目提供丰厚的资金扶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影视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聚焦“出品、拍摄制作、发行放映、基础设施、影视金融、5G高新视频、影视+”等分链,大力扶持本地影视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影视文化产业的“热带雨林”。

强化影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影视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影视创作和表演人才,具备上下游思维、要有成本意识、能够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产业运营人才,电影特效制作人才等。

创新影视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搭建人才引进和影视创意平台,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与国内外知名影视产业类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人才吸引力,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针对影视行业对人才专业性、娱乐性、创造性、多元性、复合性、市场化的要求,引导有条件的驻青高校设置影视制造及影视文化宣传运营的专业,充分发挥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人才优势,为影视产业集聚培养一批生产、管理、服务所需的高端人才。筹划建立影视产业研究专家智库,从国内外选聘高端影视、科技专业人才,发挥本地知名影视演员号召力和影響力,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为影视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着力激发本地原创活力,加快实施剧本创作孵化计划、搭建剧本交流推介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省认定的影视创新孵化基地及影视创客空间,为更多影视创意群体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应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影视作品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电影《你好,李焕英》,能够启迪观众的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二是如《流浪地球》,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科幻影视作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延续了前作的热度,聚焦地球开始“流浪”之前,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继续追求新的尝试与突破,是国产科幻电影又一佳作。《流浪地球2》不仅是一部工业化水平很高的科幻片,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理念。导演郭帆表示:“中国科幻片要植根于中国文化,如果说《流浪地球》表现的是中国人对家人、对故土的眷恋,《流浪地球2》传递出的则是中国人对‘团结这个概念的深刻认知。”

营造影视产业发展浓厚氛围,擦亮“电影之都”城市名片

一是探索影视节会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即“金凤凰奖”的影响力,全面放大青岛电影博物馆的影人之家、对外交流窗口效应,积极举办承接大型新片发布会、主创见面会、电影节等影视活动,搭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世界电影走进中国”的双向交流平台,全面提升“电影之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发起设立影视产业联盟,据资料表明,美国电影产业的总收益,20%来自银幕营销,80%来自非银幕营销,建议加大影视项目的创意开发、融资、发行和品牌销售等环节建设力度,形成全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联盟,激活影视时尚消费市场,打造最具活力的影视时尚消费集聚区。三是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挖掘岛城文化特色,注重与时尚和潮流的无缝对接,增强城市文化娱乐对影视人才的潜在吸引力。推动政府管理公共资源开放,发挥影视基地双优势。借鉴美国“好莱坞”及横店、怀柔等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制定综合性影视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加大实景基地建设力度,同时搭建统一服务平台,统筹市内所有山、海、码头、沙滩、老城街道等外景资源,向入青剧组开放青岛优质景点,借助东方影都拍摄基地优势,加快推动青岛由“天然摄影棚”向“重工业电影”拍摄制作地的成功转型,力争建成国际规模最大、设施种类齐全的影视拍摄基地。

猜你喜欢
流浪青岛文化产业
流浪
流浪的歌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遇见一只流浪猫
文化产业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