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节点及材料的建构学分析

2023-02-26 16:24张茂来
建筑与装饰 2023年23期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设计建构

张茂来

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引言

在建筑领域中,钢结构建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技术,钢结构建筑在大跨度、高层建筑以及特殊功能建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钢结构建筑的节点及材料的建构学分析,是研究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和材料应用的关键内容,通过对建构学的学习,能够更加明确钢结构的各项特征,将其应用在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可以有效优化与创新设计理念,从而推动建筑工程领域发展。

1 建构学释义

1.1 基本概念

建构学是一种现代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强调建筑设计的过程性和建筑作品与环境的关系。首先,建构学强调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建筑视为一种不断变化和演化的系统,而非静止的物体,建构学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对话和交互过程,设计师与环境、材料和空间之间不断进行相互作用和反馈。其次,建构学强调建筑作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部分,建构学强调建筑作品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之间的和谐和共生关系,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创造出富有意义和价值的建筑。第三,建构学注重材料和结构的重要性,认为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应该从材料的性质和结构的功能出发,通过合理的构造和组织来实现设计的目标,建构学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和表达力,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语言和体验。第四,建构学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鼓励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能源效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建构学注重建筑的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认为建筑设计应该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通过创造舒适、安全和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建构学强调建筑与人的关系,通过空间布局、光线、色彩等手段来营造出与人们互动和沟通的环境[1]。

总而言之,建构学是一种以过程性、环境关系、材料与结构、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理解建构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建筑设计的本质和价值,创造出与环境和人相互关联的优秀建筑作品。

1.2 建构元素的功能分析

在建筑领域中,建构元素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包括:①空间分隔。通过墙体、柱子、梁等建构元素的设置,可以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功能单元,实现不同空间功能的分隔和组织,例如墙体可以分割室内空间,创造出私密的区域;柱子和梁可以支撑屋顶和楼板,将建筑空间垂直分层,实现空间的多层次利用。建构元素的合理设置和布局能够使建筑空间达到功能上的最优化,提高空间利用效率。②视觉引导。通过建构元素的布置和形态设计,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创造出丰富的视觉体验,例如建筑中的柱廊、拱门等建构元素可以引导人们的目光流向,营造出独特的空间序列和节奏感。建构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实现空间的动态和有序感[2]。③体现建筑逻辑。不同类型的建构元素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例如梁柱结构体现了垂直的承重和支撑作用,拱形结构体现了弧形力学的稳定性,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建构元素,可以使建筑物的结构逻辑得以展示,使观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建筑的结构组成和力学原理。④功能区划。不同的建构元素可以用于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为不同的活动提供合适的环境,例如使用墙体可以分隔室内的起居区和卧室区;使用隔断可以划分办公室的工作区和会议区。建构元素的选择和布局需要考虑到功能需求和使用效果,以创造出适合人们活动的舒适空间。

2 钢结构建筑节点的建构学分析

2.1 钢结构建筑节点的基本概念

在钢结构建筑中,节点是连接钢构件之间的关键部位,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将各个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钢结构节点承担着传递荷载的作用,将荷载从一个构件传递到另一个构件,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钢结构建筑通常承受较大的荷载,节点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荷载产生的应力和变形,且节点还需要具有适当的刚度,以保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过大的变形,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但在节点处可能出现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节点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节点所受力的性质合理选择节点的形式和尺寸,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确保节点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钢结构节点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新型的节点设计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连接技术,以提高节点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钢结构节点的设计也在追求更加优雅和精细的外观效果,以满足建筑的审美要求[3]。

2.2 节点建构学分析

从建构学的角度来看,钢结构建筑节点具有传递力的功能,节点是将荷载从一个构件传递到另一个构件的关键部位。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构造,节点能够有效地将荷载传递到整个结构系统中,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节点在传递力的过程中应注意荷载的平衡和分布,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保证节点的强度和可靠性。钢结构建筑节点具有连接构件的功能,节点通过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方式将不同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结构系统,节点的连接方式应根据构件的性质和荷载特点进行选择,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在节点的连接设计中,应考虑连接的刚度和变形能力,从而适应结构的变形和位移。同时,钢结构建筑节点还具有适应多种工况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结构会面对不同的荷载和环境条件,比如风荷载、地震荷载、温度变化等,节点的设计应考虑这些工况的影响,保证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钢结构建筑节点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增加剪力连接、设置阻尼器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适应能力。此外,节点的设计还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在实际施工中节点的加工和安装可能涉及复杂的工艺和设备,所以节点的设计应尽量简化和标准化,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和调整,节点的设计中要考虑到材料的利用率和成本效益,以降低结构的建造成本。

钢结构建筑节点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节点的设计应符合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确保节点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节点的设计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以提高节点的强度和耐久性;节点的设计还应考虑结构的变形和位移,确保节点能够适应结构的变形需求。在实际应用中,钢结构建筑节点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特点、荷载条件和施工要求等因素,确保结构的安全、经济和可行性,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节点的建构学原理,合理运用设计原则和工程实践,可以不断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性能和质量,促进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钢结构建筑材料的建构学分析

在钢结构建筑材料的建构学分析中,需要从材料自身的物理力学与空间表现性两个角度出发,才能够明确建构学的要点。

3.1 材料的物理力学分析

首先,钢结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的特点,钢材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的金属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外部荷载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破坏,钢结构建筑中常使用的钢材种类有普通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等,钢材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能够满足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度需求。其次,钢结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刚度特性,刚度是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反映了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程度,钢材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刚度,使得钢结构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和结构完整性,刚性特性使得钢结构能够承受大荷载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三,钢结构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韧性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表示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能力和吸能能力,钢材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在受到冲击或高应力加载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吸收能量和延缓破坏的发生,韧性特性使得钢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突发荷载下具有较好的抗震和抗风性能。最后,钢结构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钢材通过表面涂层或采用不锈钢等材料进行保护,能够抵抗大气、水分和化学物质的腐蚀,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4]。

3.2 空间表现性

从建构学的层面来看,由于钢材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可以通过弯曲、焊接、切割等加工方式,将其打造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和结构,使得钢结构建筑在空间设计中具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能够创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建筑形式,无论是曲线造型、流线型结构还是多角形体量,钢结构材料能够灵活应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效果。相比传统建筑材料,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密度,使得钢结构建筑具有较轻的自重,能够创造出开放、宽敞的空间感,钢结构的薄弱和透明性赋予了建筑物优雅、轻盈的外观,使其在空间中呈现出独特的气质和韵律感。同时,钢材具有较好的跨度能力和抗压性能,可以创造出大跨度的空间结构,提供广阔开放的空间体验,钢结构建筑通常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或开放式的设计,使室内与室外空间融为一体,提供了通透、明亮的空间感受,开放性的设计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景观和室内外的连接。除此之外,钢结构建筑材料的创新性,为其空间表现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钢材的特性使得钢结构建筑能够实现更大胆、更具创意的设计理念,创新的结构形式、独特的空间布局以及前卫的外观设计都可以通过钢结构材料得以实现,钢结构建筑材料的创新性带来了建筑设计领域的突破和变革,为空间表现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3.3 实例分析—玻璃与钢

玻璃作为一种透明材料,具有优秀的光传递性和视觉通透性,能够为建筑带来独特的空间感受,玻璃墙面和窗户的运用可以打破建筑的封闭感,将室内与室外空间连接起来,创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环境。通过玻璃的使用,建筑内外的景观可以相互呼应,自然光线得以充分利用,使室内空间变得明亮、开放、宽敞;同时玻璃还可以承载建筑的功能性需求,比如遮阳、保温、隔音等,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钢材料作为一种强度高、塑性好的结构材料,为玻璃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保护,钢结构的使用可以实现大跨度的建筑设计,创造出宽敞开阔的空间形式,钢结构的轻巧特性使得建筑物的自重减小,从而增加了设计上的自由度;钢材料的形态多样性也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钢结构的曲线形态、网壳结构等,可以形成独特的建筑形象和空间体验。玻璃与钢的结合在钢结构建筑中呈现出独特的空间表现性,二者共同运用可以打破传统建筑材料的局限性,创造出现代感和轻盈感的空间形象,通过透明的玻璃墙面和钢结构的线条,建筑内外的景观可以相互交融,人们可以在室内欣赏到室外的美景。此外,玻璃与钢的运用还可以形成丰富的反射、折射和透射效果,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和表现形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阐述了建构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并分别从节点与材料两个方面对其建构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建筑设计领域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作用,推动建筑设计领域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钢结构建筑设计建构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构游戏玩不够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