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策略

2023-02-28 10:06张磊
幸福家庭 2023年24期
关键词:劳动习惯幼儿

张磊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身体快速发育和认知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时期。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基本教育形式,承载着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多重任务。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幼儿能切实收获劳动的喜悦,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劳动教育理念

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是教师优化劳动教育模式的第一步。教师要改变以往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不适宜进行劳动的观念,认识到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教师应意识到,劳动不仅能让幼儿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幼儿在适当的情况下参与劳动是有益的,他们能够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符合他们能力的劳动机会,如打扫教室卫生、清理草坪等,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学会耐心等待结果,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机会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其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搬运物品、整理教室、种植花草等。通过亲身体验劳动,教师能够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以示范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参加劳动教育相关培训,通过网络搜集并学习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同时掌握一些防护措施,以确保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教师应发挥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尽量给予幼儿自主选择与参与决策的机会,并提供适时且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幼儿自如、积极地投入劳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总之,教师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劳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营造劳动环境,构建劳动游戏场景

劳动行为的发生需要一个充满劳动氛围的环境,而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日常行为,极具生活化特点。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同样需要一个能使幼儿自然投入、置身其中的生活化场景。著名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倡导者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劳动环境的营造,使幼儿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教师要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劳动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游戏场景的构建,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真实的劳动场景,从而深化幼儿对劳动的认识,以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园内日常活动中参与简单的劳动,并结合游戏,使幼儿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创设劳动游戏情境,打造一个充满劳动气息的环境,如设立劳动区域、幼儿劳动成果展示区等,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并逐步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与技能,使幼儿体会劳动的乐趣。

例如,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立专门的“劳动角”,并在该区域内配置适当的劳动工具和材料。教师可以放置扫帚、拖把、水桶等清洁工具,以及花盆、种子等园艺用品,教师要保障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安全、卫生,并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幼儿可以在这个劳动区域进行各种简单的劳动活动,如清扫教室、浇花、整理书架等。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获得劳动的成就感,以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

此外,为了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劳动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小家务员”活动,让幼儿扮演家庭中的各种角色,完成各种家务;或者组织集体劳动活动,如搭建积木城堡、大扫除等,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总之,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打造生活化的劳动场景与游戏环境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自然地融入劳动活动,并在其中汲取劳动经验。

三、利用劳动设施,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从理论层面看,幼儿园应具备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应具备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然而,在实践中,幼儿园中的劳动设施并未得到充分运用。为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劳动设施,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第一,幼儿园应配置适当的劳动设施和材料,如小工具、文具、手工材料等,以满足幼儿的需求。这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劳动活动。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准备食物等。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学习具体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增进对劳动的理解。第三,教师还可以将劳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构建跨学科学习场景,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幼儿参与种植、制作手工艺品、烹饪等实际劳动活动,提高幼儿对自身、生活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劳动实践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融入劳动教育中,使幼儿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并使用这些技能。幼儿园可以配备各类素材,供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运用,以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劳动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简易工具和材料,让他们动手组装、拆解物品,以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教师还可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在语言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写简单的劳动日记;在音乐课程中,带领幼儿创作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等。通过丰富的劳动资源和内容,教师能够增进幼儿对劳动的理解,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四、开展劳动实践,促进劳动习惯养成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或强制规定幼儿从事劳动,以免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他们对劳动的热情。为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丰富劳动实践的内容,根据幼儿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选择,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与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劳动实践,如种植蔬菜,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布置多样化的劳动任务,如日常家务劳动、手工活动等,让幼儿在劳动中收获更多快乐。此外,教师可将劳动教育引入绘画、剪纸、烹饪等基本技能课程中,以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促使幼儿学习新技能、提高创造力。

例如,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参与园内环境美化活动,如种花、整理公共区域等,以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让幼儿亲手创作,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耐心。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如清理公园,这既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又能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喜悦与成就感。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如借助教育类应用程序或在线平台,通过互动游戏、视频教学等形式,使幼儿学习劳动实践技能。

五、构建劳动评价体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以构建劳动评价体系,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劳动教育。劳动评价是对幼儿参与劳动的过程和劳动结果的综合评估,旨在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第一,劳动评价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能力和兴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感兴趣的劳动内容不同,因此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第二,劳动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估。劳动活动的过程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同样重要,教师的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性、合作能力、耐心等方面,以及幼儿劳动结果的质量。第三,劳动评价应注重肯定和引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劳动成果,而且要积极肯定他们参与劳动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可以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幼儿的劳动,通过正面的激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劳动评价表或者记录册,对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参与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记录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些劳动奖励机制,如对表现优秀的幼儿授予“劳动之星”的称号或者给予他们小礼物作为奖励。这样既能够激励幼儿参与劳动,也能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共同努力,集中力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进一步促进幼儿成长,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杏园路幼儿园)

猜你喜欢
劳动习惯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