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浙甜10号’适宜种植密度筛选试验初报

2023-03-01 08:14邵庭汪暖黄洪明吴美娟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鲜穗兰溪市穗位

邵庭 汪暖 黄洪明 吴美娟

(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兰溪 321102)

鲜食玉米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且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近年来,我国鲜食玉米新品种不断涌现,新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了大幅提高[1],与此同时,新品种对其高产配套技术措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3]。

目前,兰溪市是浙江省鲜食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 000 hm2左右。兰溪市于2018年引进鲜食玉米新品种‘浙甜10号’[4-6]进行试种,该品种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适宜在兰溪市进行种植。为充分发挥‘浙甜10号’的产量潜力和品质优势,完善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笔者特于2021年春季开展了‘浙甜10号’适宜种植密度筛选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兰溪市增芳家庭农场的生产基地内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甘薯,土质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低。供试鲜食玉米新品种为‘浙甜10号’,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方式,于2021年3月22日进行播种,3月29日出苗,4月6日移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6月29日收获。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N-P-K=15-15-15)30 kg,在大田翻耕后、整畦前施入,追肥每667 m2施尿素30 kg。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鲜食玉米大田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每667 m2种植密度不同,设每667 m2种植2 500、2 800、3 100、3 400、3 700株5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不设重复,每处理区面积为146.4 m2,处理区四周设保护行。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试验期间,根据《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的相关要求,调查记录‘浙甜10号’的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并调查抗病性、抗倒性等。在6月18日,每处理区选20株植株,测定‘浙甜10号’的株高、穗位高。在收获前,每处理区选3个点,每点取10穗,分别调查‘浙甜10号’的穗质量、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取平均值。各处理区分别进行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生育进程逐渐加快,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均表现出逐渐提早的趋势,不同处理间各生育期最大相差3 d;每667 m2种植3 700株处理和每667 m2种植3 400株处理的全生育期相同,均为96 d,比每667 m2种植3 100株处理少1 d,比每667m2种植2 800株处理、每667 m2种植2 500株处理分别少2、3 d。

表1 各处理‘浙甜10号’的生育进程

2.2 株高和穗位高

由表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株高、穗位高逐渐增加,且均表现为在低种植密度下的增幅大,而株高在每667 m2种植密度达3 100株之后增幅变小,穗位高在每667 m2种植密度达2 800株之后增幅变小。

表2 各处理‘浙甜10号’的农艺性状与产量

2.3 穗部性状及单穗质量

由表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穗长逐渐降低,秃尖长逐渐增加,尤其是每667 m2种植3 400株处理和每667 m2种植3 700株处理,秃尖长均为3.13 cm,较每667 m2种植3 100株处理增加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穗粗先降低后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均在每667 m2种植密度达3 100株之后趋于稳定。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单穗质量逐渐降低,且降幅明显。

2.4 产 量

由表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鲜穗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每667 m2种植3 100株处理的鲜穗产量最高,每667 m2为1 577.90 kg;其次是每667 m2种植3 400株处理、每667 m2种植2 800株处理,每667 m2鲜穗产量分别为1 477.73、1 466.97 kg,分别比每667 m2种植3 100株处理减产6.35%、7.03%;每667 m2种植3 700株处理、每667 m2种植2 500株处理的鲜穗产量较低,每667 m2分别为1 401.56、1 370.42 kg,分别比每667 m2种植3 100株处理减产11.18%、13.15%。

2.5 抗倒性

据试验期间田间调查,各处理的鲜食玉米‘浙甜10号’均未出现倒伏情况。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株高、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降低,秃尖长逐渐增加,穗粗先降低后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先增加后降低,单穗质量逐渐降低,表明鲜穗商品性逐渐变差。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浙甜10号’的鲜穗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每667 m2种植3 100株处理的鲜穗产量最高,每667 m2为1 577.90 kg,每667 m2种植3 700株处理、每667 m2种植2 500株处理的鲜穗产量明显偏低。因此,综合考虑鲜穗商品性和产量,‘浙甜10号’的每667 m2种植密度以3 100株左右为宜。

猜你喜欢
鲜穗兰溪市穗位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华耘花糯402”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糯玉米“天彩二号”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伤·誓
密度、播期对杂交糯玉米遵糯4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玩具产品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