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单季稻肥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初探

2023-03-01 08:14何毅方芦芳顾士光朱建文顾玉泉裴义玮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单季稻金山区病虫草害

何毅方 芦芳 顾士光 朱建文 顾玉泉 裴义玮

(1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99;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103)

2015年4月14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展了“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目的是为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水稻主要栽培品种上肥药减施增效做出有益探索,并形成一套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金山区作为上海市粮食主产区,经过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试验探索,不断优化完善试验方案,初步形成了金山区单季水稻肥药减施增效的关键技术,并在金山区单季稻种植中进行推广应用,大幅减少了金山区单季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为金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碳排放减量等做出了贡献。现将2020年形成的金山区单季稻肥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初步方案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肥药减施关键技术方案要点

在2020年试验示范进程中,优化后的试验方案全程跟踪试验各处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进程,水稻病虫草害防控采用科学的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以预防为主,采用虫害达标防治的措施。试验中,及时调查各病虫草害防治适期,记录防治前和防治后各处理病虫草害基数变化情况,计算不同防治时期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对比分析相关防效数据,并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了上海市金山区单季水稻肥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

1.1 适期播种移栽,合理密植,适时收割避害

利用单季稻茬口安排较宽松的特点,适当推迟播种期,可于5月底—6月上旬播种,以避开或减轻第一代二化螟等害虫的为害;合理密植,将水稻的移栽密度较常规种植提高14%~16%,即将常规密度每667 m2种植水稻1.39万穴(30 cm×16 cm)增加到1.59万穴(30 cm×14 cm);稻谷成熟后及时收割,将收割日期从11月下旬—12月上旬提早到11月上中旬,可避免或减轻因晚秋气候暖和造成的褐飞虱、穗腐病等的为害。

1.2 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喷叶面肥

在金山单季稻生产上,每667 m2纯氮用量为15.48 kg,氮肥的基肥∶追肥∶穗肥为40∶30∶30。其中,基肥以施用缓释肥为主;追肥以施用尿素为主,一般在插秧后10~15 d左右施用;穗肥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倒3叶龄)一次性施用。每667 m2纯磷用量为2.4 kg,全部基施;每667 m2纯钾用量为7.2 kg,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应结合水稻大田病虫害防治情况,根据叶面肥稀释浓度要求喷施3次叶面肥,分别于机插秧秧苗期,结合秧苗出嫁药每667 m2施用90 g;大田水稻分蘖期,结合病虫防治每667 m2施用叶面肥90 g;水稻破口期,结合水稻破口药每667 m2施用叶面肥135 g。施用叶面肥可提高水稻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水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叶面肥可选丰瑞达、瑞普生等品牌。

1.3 合理使用农药,适当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助剂的使用,提高农药利用率

根据上海历年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机插单季稻草害防控在采用浪渣打捞的基础上,采取“一封”的化除措施,即在秧苗移栽前,夏熟田耕翻平整后,灌足水层(以不露高墩为准),杂草未出苗时,每667 m2选用26%噁草酮乳油100~120 mL,或3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80~100 g,或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 g进行土壤芽前封闭处理,若“一封”效果不佳,可增加一次茎叶处理。机插单季稻病虫害防治采用“三防两控”的用药方案。其中,“一防”为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预防种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二防“为移栽前施用出嫁药,预防大田前期1个月内的病虫害;“三防”为水稻破口前用药,预防穗期病害和虫害;“两控”则分别指分蘖期、穗期针对暴发性害虫进行达标防治。病虫害防治按照上海市水稻绿色防控用药要求选择农药品种、剂量;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可选用碧护或芸苔素等;助剂使用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可选用激键、迈飞喷雾等,为节省助剂成本,可重点在“三防”时使用,其次为“二防”和“二控”。

1.4 强化非药剂控害技术,减少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稻田生系统的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通过翻耕灭蛹,选用性信息素诱杀,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百日菊、柳叶马鞭草、香根草、茭白等显花植物、蜜源植物、寄主植物,田间释放赤眼蜂,稻鸭共育和打捞浪渣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田间病虫草害基数。

1.5 种植优质抗病水稻品种,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目前,影响金山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有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穗腐病目前虽属于非主要病害,但近年来发生趋势也在逐渐上升。在金山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中,常规水稻秀水系列(如‘秀水121’‘秀水134’‘秀水163’等)高抗稻瘟病,杂交水稻中‘花优14’‘秋优金丰’‘申优28’等中抗稻瘟病,‘花优14’‘申优26’‘银香28’‘南粳46’‘沪软1212’等对稻曲病有较强的抗性,目前金山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均易感水稻纹枯病和穗腐病。因此,选育高产抗病水稻品种,可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2 试验示范效果

试验示范于2020年在金山区枫泾镇新华村上海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核心示范区面积为23.33 hm2,供试水稻品种为‘花优14’。由表1可知,与农民常规种植区相比,减肥减药示范区的肥料总量减施27.8%、纯氮用量减施28.9%,化学药剂防治次数减少3次,化学农药施用总量减少19.1%,化学农药有效成分施用总量减少21.1%,每667 m2产量增加18.3 kg、增产率3.08%。

表1 示范区肥药减量增效效果

试验示范结果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标,示范区田间天敌控害作用提高,节省了劳动用工,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经调查,示范区稻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有效优化了稻田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稻田的生态平衡。肥药减施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对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结 语

“水稻肥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集成模式”虽在本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本试验参试的水稻品种是‘花优14’,栽培模式是机械插秧。而目前,上海市种植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模式多样,不同品种的水稻需肥特性不尽相同,因此如何让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模式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创造合理的种群数量、形成合理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是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究的课题。

水稻抗病性、栽培模式的差异以及不同试验年份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病虫草害的防治需要因势利导,并采用相应的植保防治措施,总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防治时期、防治方式、防治药剂品种和剂量应随势而变。

农作物肥药减施增效技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通过施用大量化肥和化学农药来促进农业增产的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肥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在金山区单季水稻‘花优14’上试验成功,证明了合理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在水稻生产上是可行的。同时,肥药减施有利于促进稻田环境的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对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单季稻金山区病虫草害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下期见
绍兴市单季稻机插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金山区27个节能项目可节煤3706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