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治疗围绝经期心悸的临床观察

2023-03-02 13:03侯伟祝宪庭马家国刘凤亭郭玲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绝经期情志妇女

侯伟,祝宪庭,马家国,刘凤亭,郭玲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的后一年,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开始退化,随着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会出现心悸不安等心脏症状,并出现焦虑、抑郁、喜怒无常等情绪改变,患者身体生理痛苦大,精神心理压力重,加之家属亲人不理解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其情感质量。目前西医常规对围绝经期妇女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药物服用繁琐、伴随副作用大,依从性差。祖国医学很早就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心悸不安、喜怒无常等症状属于“脏躁”的范畴,多因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神不宁[1]引起,我们通过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调节患者七情,使其舒畅心神、调达肝气,从根本上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心悸不安等心脏神经症状,改善其情感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心内一病区围绝经期心悸患者共120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45~5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1.57±4.25)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7.05±3.83)个月;治疗组平均年龄(49.52±5.51)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65±3.2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年龄段属围绝经期(45~55岁,月经开始不规律至绝经1年之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符合心悸的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排除卵巢及子宫等妇科疾病引起的月经改变,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及心肌病以及重要脏器衰竭、重度感染、恶性肿瘤、严重的皮肤病、精神障碍等其他因素。经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通过(编号:2021-206),并自愿接受签署疗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包括注意休息、心理疏导、避免情绪刺激、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等。

1.3.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

1.3.2.1 成立中医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任组长,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为主要组员,责任护士为护理措施的主要实施者,邀请中医专家组与主管医生共同制定辨证施护及情志护理的评估标准、流程及效果评价,对相关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措施的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合格过关。

1.3.2.2 辨证施护 患者入院当天即由其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由中医护理小组负责根据相关症状,判断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并给予相应的辨证施护措施。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肝郁肾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三证[3]。

肝郁肾虚:女子以肝为后天,肝为将军之官,喜调达恶抑郁,气机调达则血脉畅通,从而精神舒畅,肝阴不足则肝气瘀滞[4]。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按摩中都、三阴交、太冲、大墩、中封等穴位,手法以泻为主,先轻后重,以逆时针旋转按摩为主,15 min/次,使患者感觉局部穴位酸胀或皮肤微红为度。将吴茱萸、郁金研磨成末以醋调和,贴敷神阙穴,1次/d,时间为4~6 h,共2周。

阴虚火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围绝经期妇女天葵将竭,肾阴亏虚[5],阴虚于下则阳亢于上。治法以滋阴清热为主。按摩太溪、涌泉、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手法以补法为主,手法轻柔,以顺时针旋转按摩为主,15 min/次,使患者感觉局部穴位酸胀或皮肤微红为度。将吴茱萸、丹参研磨成末以醋调和,贴敷涌泉穴,1次/d,时间为4~6 h,共2周。

心肾不交:心为君主之官,肾为先天之本,肾水不足不能滋养心阴、心阳,心阳虚衰不能温煦肾脏,围绝经期妇女心肾不交主要是心主神明所致[6]。治法以宁心安神为主。按摩神门、心腧、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手法以补法为主,手法轻柔,以顺时针旋转按摩为主,15 min/次,使患者感觉局部穴位酸胀或皮肤微红为度。将吴茱萸、丹参、郁金研磨成末以醋调和,贴敷膻中,1次/d,时间为4~6 h,共2周。

1.3.2.3 情志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倾听法:责任护士以诚挚的语言和体贴的行动跟患者沟通,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心理感受等,使患者的情志得以疏泄,尽量给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取得患者的信任,总结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中医护理小组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情志护理的具体内容。以情胜情法:根据不同状态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情志护理措施,对于肝郁肾虚、忧思不解的患者宜采用以喜胜悲的方法,即引导患者多从事其喜好的活动,比如欣赏欢快的音乐、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报刊、观看电影视频或者美丽明艳的风景事物等,从而调节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对于阴虚火旺、阳亢易怒的患者,则宜以悲克怒法,可以观看煽情内容的影像文学作品,向其讲述他人悲苦的事件等,减轻其易怒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肾不交的患者,常有恐惧的心理状态,应该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以思克恐的护理方法,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思考,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疏导心理。以上情志护理每2 d进行1次,45 min/次。导引养生:可在治疗间隙引领指导患者锻炼“五禽戏”等中医导引养生保健操,疏导其情绪的同时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每2 d 1次,跟情志护理交叉进行,30 min/次。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如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心中烦热,少寐多梦等。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

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以评估其抑郁程度[7]。总共17题,以总得分评价是否存在抑郁状态。不存在抑郁状态0~7分;7分<轻度抑郁≤17分;17分<中度抑郁≤24分;重度抑郁>24分。

观察治疗前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让患者完成SF-36量表填写以调查他们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确保其完全理解表格中每条调查问题的含义。SF-36量表的评分结果包含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内容[8-9]。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26.0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方面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20.3±3.2 6.3±2.1*对照组 60 21.5±3.1 9.5±2.3*t值 0.105 3.601 P值 0.944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两组SF-36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SF-36=健康调查量表,PF=生理功能,RP=生理职能,BP=躯体疼痛,GH=一般健康状况,VT=活力,SF=社会功能,RE=情感职能,MH=精神健康。

组别 例数 治疗前PF RP BP GH VT SF RE MH治疗组 60 63.5±9.1 40.1±7.1 55.2±8.2 61.3±10.4 58.1±6.4 53.1±9.2 43.3±6.1 54.8±8.1对照组 60 58.7±7.3 38.5±8.4 50.8±9.3 57.5±9.7 53.2±7.1 47.2±10.4 39.6±7.6 47.1±7.6 t值 0.503 0.821 0.513 0.638 0.514 0.621 0.637 0.731 P值 0.732 0.651 0.681 0.821 0.762 0.631 0.843 0.681组别 例数 治疗后PF RP BP GH VT SF RE MH治疗组 60 75.6±1.7 58.1±6.1 68.2±5.1 75.3±8.4 69.1±3.4 68.1±6.3 58.1±5.2 69.1±7.1对照组 60 60.2±6.3 40.5±5.4 52.8±4.2 61.5±6.3 58.2±5.2 54.2±6.3 39.6±7.6 53.2±6.7 t值 5.112 8.325 5.261 6.342 5.821 6.103 6.254 7.342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所表现出的心悸不安、焦虑抑郁、喜怒无常等症状,属于祖国医学“脏躁”范畴[10]。“脏躁”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原文中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后世的医学大家经过大量临床经验及理论总结,认为所谓“脏”,指的是肾,但也同时相关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11],祖国医学研究表明妇女在围绝经期前后出现肾、心、肝等多脏腑间阴阳失衡,引起肝郁肾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等多种病理特征[12]。《类经》[13]中称:“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因此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及情志护理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心悸等临床表现有了其理论依据。

3.1 辨证施护 主要是指采用穴位按摩结合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根据辨证结果,多选取其致病主脏的相应穴位,手法也根据病证选择相应的手法,肝郁以泻为主,阴虚则多以补法为主,配合穴位贴敷,指将吴茱萸、丹参、郁金分别组合研成细末,用醋搅拌均匀调成糊状,贴敷于涌泉、膻中、神阙穴等穴位,其中吴茱萸味苦,性辛热,归肝、脾、胃、肾经,有疏肝下气的作用;丹参归心、肝经,有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的功效;郁金归肝、心、肺经,有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的作用。以上诸药合用,可以起到疏肝调畅气机,滋阴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选取涌泉穴,归属足少阴肾经,药物贴敷此穴,能够因火下行,从而宁心安神;膻中属任脉,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之功效,可条畅气机;神阙穴,位于脐部正中,当元神之门户,有培元固本的功效。所谓中医情志护理包括以情胜情法,导引养生等多种方法。

3.2 情志护理 以情胜情,是指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采用能够让患者产生相胜的情志的活动从而治疗另一种的情志及由其引发的疾病[14]。中医情志有“怒、喜、思、悲、恐”五种表现形式,统称“五志”,也成“五情”。五情可以直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五情舒畅多气血调和,五情紊乱则扰乱脏腑气血的功能。围绝经期妇女多出现喜怒无常、悲伤欲哭等情绪方面的表现,根据以情胜情法,可以有效改变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状态[15]。导引养生保健操,也可称之为中医健身气功,这里主要指五禽戏,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配合人体各种动作导引,而建立的一套具有整体、恒动、辨证特点的功法[16],其主要动作包括:“鹿运两胁疏肝木,猿运心胸益心火,熊运脘腹健脾土,鸟运胸肺补肺金,虎运肾腰固肾水。”要求做动作时“开吸合呼,形随气动”,联想五禽的形态及其优美的生活环境,从而物化入静,调气活血。现代研究表明锻炼“五禽戏”能起到调节心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调节呼吸及心跳频率,改善情绪等积极作用[17]。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治疗围绝经期诸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悸的症状,改善其情感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绝经期情志妇女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