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伦理学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研究

2023-03-02 12:38李家霞王丽丽
现代英语 2023年17期
关键词:伦理学术语译者

李家霞 王丽丽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正确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够帮助翻译工作者提高翻译的效率,然而有个别译者违背翻译伦理和道德,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谋利,扰乱市场和行业秩序。 因此呼吁翻译工作者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翻译伦理,以翻译伦理学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总结前人几种翻译伦理模式的基础上,呼吁译者以翻译伦理学指导翻译实践,坚守职业道德和翻译伦理,增强翻译伦理意识。

一、 翻译伦理学

(一)翻译伦理学的定义

翻译伦理学是顺应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及翻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和趋势。 翻译学与伦理学交叉融合出现了翻译伦理学[1]这一定义。 翻译伦理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伦理和翻译的关系以及和翻译相关领域的关系,用伦理的标准来约束与翻译相关的一系列环节,如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等。

对翻译实践这一环节来说,要特别注意伦理与翻译目的或翻译动机、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目的语读者是否能够接受译文;对翻译研究这一环节来说,要关注伦理对翻译研究的约束和制约;对翻译批评这一环节来说,伦理应该作为一种标准,对译文甚至整个翻译活动行为和过程进行评判;对翻译教学这一环节来说,教师和学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都需要特别重视。

当然,译者在整个翻译实践中依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和考察译者的各个方面是当今社会翻译实践的必然要求。 译者的职业伦理与译者的翻译动机、职业伦理与源文本的选择、职业伦理与译者所选用的翻译策略、是忠实于源文本还是忠实于目的语读者受众群体、职业伦理和译者的地位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译者的社会地位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具有指导意义。

在翻译这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种符合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原则的规范。 翻译工作者作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者,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专门为客户提供翻译服务的专职人员,应该制定并遵循某种固定行业规范或者职业规则。 这些规范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译者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其次,是对客户和文本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再次,输出的译文要具有现实意义,不能产出对社会发展没有意义甚至有悖于社会发展趋势的译文;最后,还应该正确对待薪酬等正当合理权利、正确对待客户给予的反馈等。

(二)目前两种主要的翻译伦理模式

第一种是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伦理模式。 切斯特曼[2]首先总结出了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四种翻译伦理模式。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众多翻译理论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与翻译伦理相关的理论和思想。 各种不同的思潮和理论虽各有侧重点,体现了不同的价值,但又不约而同地围绕翻译伦理这一主题。 切斯特曼在总结和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五种模式——承诺伦理。 表1 分别介绍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体现的不同价值:

表1 翻译伦理模式所体现的不同价值

上述切斯特曼总结提出的五种伦理模式适用于笔译和口译等所有形式的翻译活动,主要是就笔译而言。 但是综合考量所有形式的翻译活动来看,不难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即每种模式都会以某一特定对象作为侧重点,如表2 所示:

表2 翻译伦理模式的侧重对象

总的来看,切斯特曼总结的前四种伦理模式关注的是“怎么译”的问题,而承诺伦理更加看重译者自身的职业化和整体性。 再现伦理强调的是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交际伦理强调的是如何通过翻译这一手段(译者作为纽带和桥梁)实现不同语言双方的交际目的;服务伦理侧重于将翻译看作一种商业服务,译者要为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断努力;基于规范的伦理看重的是译者能否得到读者的信任。

第二种翻译伦理模式就是道义论伦理和目的论伦理。 这两种伦理模式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学方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道义论基于康德[3]的“绝对律令”,认为翻译行为所得的结果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翻译行为背后的动机对错与否。 道义论坚持“黄金法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的论基于边沁[4]的功利主义,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侧重于每个翻译活动的目的以及该翻译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 如果一次翻译活动的结果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即能最大程度上使最多人受益,那么这次翻译活动就是有意义的。 由于道义论和目的论的原则和评判标准完全相反,所以两种不同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行为得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根据上述理论,按照道义论进行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就会坚守初心,遵循真诚、平等、正义、尊严等道德规范,积极为边缘和弱势群体发声,为他们争取更多利益,拒绝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翻译任务;然而如果译者按照目的论的指导,追求功名和名利,就会遵循“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认为过程和手段无妨,只追求最好的结果,就无所谓或者说不存在接受什么类型的翻译任务[5]。

二、 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翻译领域的一项技术。 CAT 技术将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两种翻译方式的优势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译者效率,帮助译者以更加简洁高效的方式完成翻译任务。和过去那种单纯的机器翻译不同,CAT 不是简单依赖机器进行机械翻译,而是需要在人的操控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计算机只是协助译者获得质量更高、更高效的译文,扮演了配角的位置。 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主角永远都是人,计算机是服务于译者的。 和纯人工翻译相比,从目前CAT 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CAT 所得译文水平不比一般译者的翻译水平差,甚至更好,而翻译效率可以比纯人工翻译提高至少一倍。 CAT 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使得翻译流程更加自动化且简易。 因此,在翻译行业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翻译的现象极为普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可CAT 技术,无论行业内外围绕这一技术仍然有人心存疑虑。 但从翻译伦理学的角度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探讨还很稀少。

在21 世纪这个信息化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翻译不再是以往所说的单纯的口译或者笔译。 为适应和满足当今大数据时代对语言和翻译服务行业需求量不断增长的现实情况,王华树[6]在«翻译技术教程»一书中详细阐述和介绍了多种类型的翻译技术手段和各类翻译相关的实用技术工具,为培养“翻译+技术”人才做出突出贡献。 CAT 的诞生是顺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翻译模式,运用机器翻译辅助译者进行人工翻译,从而共同完成一个翻译任务。 这种计算机辅助人工的翻译模式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各行业,且很多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设置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课程。

翻译记忆库和翻译术语库的创建是CAT 的技术核心。 首先是翻译记忆库,通俗来讲就是把译者所有已经翻译过的内容记录保存到本地电脑或网络,逐字、逐词、逐句积累,最后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记忆库,其中就包含所有做过的翻译项目。 每当进行新的翻译项目时,根据相似度从记忆库中自动提取相似译文或提供参考。 其次就是术语库,对专业术语的翻译往往是很多译员在翻译时最头疼的问题,纯人工翻译需要译者逐个术语查阅。 而CAT 技术能够帮助译者创建一个庞大的翻译术语库,根据源文本所属的不同行业或不同学科进行分类。 译者在翻译时,可以直接运用现有已知术语库,翻译术语库中已有的术语即可自动识别并进行匹配,得出术语的翻译结果给译者提供参考,译者可以接受此术语的翻译或对其进行修改。 当然,若碰到翻译术语库中没有的术语,译者也可以将这条术语保存并更新到翻译术语库中,以方便后续的使用。

除术语库和记忆库两大核心技术以外,CAT 技术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审校功能,即计算机能够识别指出译文中与记忆库存在出入或出错的地方。 例如,译文与翻译记忆库存在出入,或者是拼写错误、单词大小写混乱、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情况,计算机都可以识别并提醒译者。 这不仅能够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翻译的正确率,同时也减轻了译员和审校的工作压力。计算机技术和翻译领域的碰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译员的工作效率,是众多翻译工作者的福音。 未来,CAT 技术也将受人工智能的影响,逐渐呈现出专业、集成、智能等更加现代化的发展趋势[7]。

三、 翻译伦理学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活动

翻译这项活动本身要求译者要遵循忠实、诚信等原则,然而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可能许多语言表达甚至是内容处理等细节方面会和人们所主张的原则有出入,甚至存在相悖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为满足客户需求,也可能是译员擅自违背翻译原则和职业原则。 不同的译员会受不同翻译理论的影响,也同样会遵从不同伦理的驱动。 翻译工作者需要遵循翻译伦理的指导,不得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做出违背翻译伦理规则和社会道德的事情。

四、 结论

CAT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8],所以不仅要重视CAT 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同时还必须对其应用进行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规范。 只有规范和约束才能让这种技术散发其独特的光芒,使译者不被利益蒙蔽双眼。 这种规范和约束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规范的是翻译技术研发和提供机构;另一方面是约束CAT 技术的使用者,引导使用者即翻译工作者合理合法、恰当地、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约束地借助和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辅助翻译实践活动,注意译者为主工具为辅的原则,不断在翻译实践中使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9]。

译者作为两种语言的转换者和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应该遵循的本行业的一些伦理规范和规则。在翻译中,译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双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原语和目的语对应的两种不同文化都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每一次翻译实践活动或翻译项目开始之前,都要对即将翻译的文本所涉及的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题材有透彻的认识,都必须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把握;作为翻译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和方案的操作实施者,译者在提升自身伦理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到“德性”和“德行”的统一[9]。

猜你喜欢
伦理学术语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