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
——以电影《卧虎藏龙》为例

2023-03-05 08:59文/张
乐器 2023年1期
关键词:影视音乐谭盾卧虎藏龙

文/张 妍

一、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

音乐作为非语言符号,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再多的电影台词都无法传递人类极为丰富的情感,但音乐却可以传达出影片中隐喻的含义与情感,让观众在欣赏影片所展现出来的视觉基础上,同时享受听觉体验,从而与内心情感相呼应。因此,影视音乐在电影艺术这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中,成为极具魅力且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传播形式。

音乐可以通过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迎合不同故事的风格、场景,用旋律、节奏、变音等渲染气氛,从而推动影视情节的发展。在影视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通过运用各种前沿作曲技法来创作音乐艺术作品,根据电影情节匹配相适应的旋律片段,使得音画交融。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音乐之于影视作品是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本章节将从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以及影视音乐的功能这两点切入,试阐明影视与音乐的交融传播。

(一)影视与音乐的关系

影视是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依赖于听觉与视觉的感受而存在。影视剧从最初的无声发展到有声,也正是源于人们在听感上的需求。因此,影视中的音乐并不能够独立于电影之外,而是要与各要素相结合传递画面所应该表达的情感,它不仅作为声音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要承载着情节内容。一部优秀的电影是不能够脱离影视音乐的。它们相互之间交融与诠释、相互烘托,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

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为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和纯音乐。影视音乐必须紧扣与影视作品的核心主题,使电影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增强,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使剧情更加深入人心。影视音乐不仅是电影艺术的一部分,也属于音乐艺术。由于它不止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于整个影视作品中,音乐不能够被随意地使用,其应用同时还受到其他要素的限制,并需要与之相协调。

随着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不断发展,影视音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影视作品中添加音乐并不是毫无目的。只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使得音乐与影视相得益彰,互相衬托,更能体现出音乐本身的价值。20世纪以来,影视音乐在影视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伴随着电影的发展而被广泛传播与推广。影片与影视音乐是相互成就的,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涵,使之更加动人,而优秀的音乐也使电影的情感表达更加到位。

(二)影视音乐的功能

影视歌曲的表意功能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反应画面背后内涵的情感,从而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渲染氛围,也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充实电影作品的叙事剧情内涵。作曲家通过对配乐的创作和编排,来与影视作品中的情节与情感互相照应。

1.渲染气氛

在特定电影画面中配以音乐,能够为其烘托出导演所想要刻画的场景氛围。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音乐能够营造和渲染环境、表达情感,具有渲染氛围、烘托情绪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充分发挥,使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加以深化,同时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2.刻画人物

音乐与电影画面共同构成了视听结合的场景,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还可以从对人物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来达到与观众的共鸣,极大地渲染了影视画面效果,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绪和内涵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从而塑造出一个完全贴合影片的角色。很多时候影片剧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一个有血有肉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却能使观众铭记于心。

3.提示剧情

在剧情步入下一个阶段,或发生转折时,常常也会在画面进入前恰当使用乐器来演奏旋律或节奏,起到提示剧情的作用。例如民族打击乐器锣鼓,时常作为提示剧情的重要手法。随着鼓声的起、落而开始和静止,以锣鼓点来把控电影发展的节奏。音乐在此时的恰当运用,剧情片段之间可以更好地衔接,使得影片节奏紧凑,扣人心弦。

4.深化主题

影视作品的内部基调可以由主题歌贯彻到底,或是凄凉婉转,突出悲剧的情感色彩;或是慷慨激昂,突出华丽激烈的艺术效果……乐曲的旋律、歌词与故事背景相契合,从侧面深化了影片的主题,伴随着主人公的感情线与剧情相互衬托。

二、电影《卧虎藏龙》中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

《卧虎藏龙》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武侠动作电影,由李安执导,讲述了因青冥剑失窃而引发的一系列江湖恩怨故事,其实质上是一部多角度的爱情悲剧。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在打斗场景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武侠的魅力,掀起了当时影坛的新一波武侠电影风潮。其中的原创电影音乐由著名作曲家谭盾谱写,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配乐、插曲为影片创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感人至深的音乐使得影视画面中的意境更加唯美,气势磅礴的作品也使得武打场面更加恢弘。

《卧虎藏龙》电影原创音乐共有14首,在这些音乐作品的演绎中,不仅呈现出电影主要故事情结的情感基调,同时还串联构成了独立的音乐故事段落,配合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这也是影片时至今日仍值得品鉴的原因之一。

(一)影片中民族器乐的应用

《卧虎藏龙》音乐以西洋乐器大提琴等为主奏乐器,配器中以西洋管弦乐队做衬底,以中国五声、七声调式,以及和声为基础,呈现出独具中国韵味的风格、旋律、形态。极具辨识度的乐器音色与演奏技巧,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民族音乐特征。在旋律发展的手法上,音乐中多以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或戏曲的旋律、节奏为主。最为出彩的便是其中通过使用民族打击乐器来对电影画面做出呈现。例如在电影中“夜斗”这一片段的场景中,模仿中国戏曲中的武打戏桥段,运用锣、鼓点营造出紧凑的剧情氛围,使得打戏呈现得更加精彩,使人身临其境。

在经典主题歌《月光爱人》的伴奏中,竹笛与琵琶的融入使柔美中多了一分肃穆。竹笛清润的音色配合着节奏的强弱起伏,仿佛在观众眼前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江南水乡之景。但随着管弦乐进入,民族器乐葫芦丝与琵琶的加入使得音乐愈发浩荡。琵琶强有力的轮指技法的演奏,将充满杀机的江湖恩怨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女主角玉娇龙在前往伊犁时所配以的音乐《永恒誓约》随着画面的出现而缓缓诉说。《永恒誓约》的旋律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并且采用了新疆特色乐器热瓦甫、手鼓等。伴随着新疆特点的切分节奏,仿佛将观众直接带入西域,展现出热情、活泼的新疆风情。然而此时的影片画面中,却是一片西域荒漠,这也与音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

此外,还有不少电影原创音乐中的主奏乐器都选用了民族乐器。插曲《交锋》这一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是一派壮观的武打场面,通过琵琶清脆通透的音色来传递出电影中紧张、激烈的情形;《南行》中借以竹笛清澈透亮的音色,搭配委婉哀愁的旋律发展,宁静致远,令人心旷神怡;《穿越竹林》的主奏乐器是萧,它的音色苍凉肃穆,营造出肃杀的气氛;《交锋》中类似金属撞击的声响,是由中国民族乐器古筝所发出的,别出心裁而又恰到好处;《丝绸之路》借鉴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调,并且采用了云南特色民族乐器葫芦丝来演奏,其音色轻柔细腻,旋律优美委婉,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二)影片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由李玟演唱的《月光爱人》是广泛流传的歌曲,如今它的传唱度依旧很高。上文中提到这首主题歌的乐曲伴奏中恰到好处地融入了民族乐器,而在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上也是极为精妙的,采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声调式,曲目开头使用了三音组羽调式,弱起切分节奏也是我国民歌中具有特色的典型节奏型。

在前奏部分主奏乐器的音乐表现上,中国风味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但独特之处在于谭盾采用了以大提琴模仿马头琴音色的创新方法,为音乐画面增添了一份悠扬的韵味;在演奏技法上使用了二胡的揉弦、滑音技巧,使得曲调婉转凄美,从而呈现出情意绵绵的意境。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对于此段的完美演绎,使得听众已然感受不到大提琴的西洋风味,演奏中西洋与民族的交融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中国民族风味。

在影片打斗场面中,紧张的气氛从疏密错落的鼓点中衬托出来,展现出主人公矫健的身姿与轻巧灵动的剑法。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巧妙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玉娇龙与罗小虎打斗时采用新疆手鼓并配以吉他弹奏;李慕白夜深舞剑与俞秀莲谈话的场景的背景音乐将二胡与大提琴的两种音色相结合……这些古典与西洋的交汇是恰合时宜的运用,它呈现出的不仅是寂寥的夜景,还将主人公深埋于心的情谊展露无疑。

(三)审美价值体现

电影音乐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音画同步,延展画面表意”。《卧虎藏龙》音乐与画面、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结合,是在谭盾和李安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的重新诠释与升华。谭盾大量采用“自然之声”和“无声”的表现手法,将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和创作风格展露无疑。

音乐在影片中有着衔接、推动情节发展和转换时空的作用。人物的许多心理活动无法完全通过镜头和画面表达出来,因此影视音乐便承载着这样的重要作用。替代台词来完善影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补充,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真挚感情,体现出艺术美感。在《卧虎藏龙》中,音乐旋律多数是充满悲情色彩的,以低沉的音乐为主干,反复强调着忧郁的情感色彩,片头片尾音乐的前后呼应更进一步深化了影片的情感基调。

三、中国民族音乐与影视的交融传播的意义

影视的传播是媒体介质,影视音乐是其最直观的载体。面对观众日益抉剔的审美眼光,文化环境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要和当代的文化环境相对接。因此,在影片中成功运用中国民族音乐的素材,可以达到影视与民族音乐相互交融的传播目的,面向世界展现出东方的人文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彰显民族色彩与本质,传递中华意蕴

在整部《卧虎藏龙》影片中,音乐的旋律发展大多富有民族性,和声与配器十分简洁,但却相当悦耳动听,彰显出“大道至简”的特色。谭盾创作的音乐没有因为他常年旅居美国而变得西方化,在他的作品中依旧展现出十分浓厚的东方音乐文化气息。他更是凭借《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等多项提名,对音乐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优秀的音乐作品从来都是不分国界的,因此,谭盾的音乐作品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从他的音乐中,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具有中国情结的优美旋律,这也表明他的创作源泉正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

从运用大量民族音乐素材于主奏或伴奏中,再到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新风格,《卧虎藏龙》的电影原创音乐为新武侠电影画面的渲染,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如今所强调的文化自信使得民族音乐热情更加高涨,通过影视传播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此途径中得到彰显。

(二)打破中西艺术界限,实现国际传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多种多样的民族器乐在影片中所展现出的不同音色、演奏方式等,与影视画面相互辉映,又与西洋乐器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卧虎藏龙》音乐之所以可以获得多项奖项提名,以及得到世界的认可,正是源于其展现出的深厚文化底蕴,民族音乐素材在这部影片的音乐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李安导演在影片中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使得整部电影既包含东方朴素的思辨精神,又融入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核。

谭盾将中国的民族音乐素材,尤其是少数民族乐器巧妙地运用于《卧虎藏龙》音乐制作,成为20世纪中国电影配乐的里程碑。谭盾曾在接受访谈时说道:“音乐就是要突破界限”,他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保留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打破音乐艺术的局限,将西方现代音乐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相融合,也因此凭借《卧虎藏龙》取得了重大成功,这对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具有启发意义。李、谭二人将各自的优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视觉与听觉相辅相成,精彩呈现出世界性的唯美品质和东方电影的美感。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相互融合,朝着多元化、现代化的趋势传播,只有将音乐恰当运用在影视作品中,才能产生相互的推动作用。影片《卧虎藏龙》中民族音乐元素在原声带音乐作品中占据很大的分量,通过民族音乐与影视作品的相互衬托,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传递出的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意蕴,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栏。

猜你喜欢
影视音乐谭盾卧虎藏龙
好莱坞要翻拍剧版《卧虎藏龙》
传播学视域下的影视音乐艺术研究
——评《影视音乐艺术》
保证高品质声音的还原 影视音乐制作公司的自家审片室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李方伟 藏石欣赏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演卧虎藏龙2?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