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

2023-03-05 07:01张亦盈
传媒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版面足迹

文_张亦盈

作为党和政府声音的传播者、纸媒的主力军,党报具有标杆和旗帜作用。而真实、全面、生动、深刻地记录历史、反映成就、讴歌时代,是党报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旋律报道的重中之重,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彰显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党报的主流影响力受到挑战。在这一环境下,重大主题报道更成为全面展示党报报道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抓手,成为创新带动党报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

如何通过重塑内容优势让党报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如何创新党报报道方式,推动主力军加速抢占主阵地?如何通过主题策划,最大限度发挥党报新闻资源的传播效应?近年来,浙江日报通过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努力,探寻出一条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之路,在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

围绕中心把握时代脉搏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围绕中心,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高屋建瓴,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党报要牢牢抓住“重大”这一中心,以此为突破口,围绕中心做精做深报道内容,创新形式出新出彩,才能更好地提升权威性和影响力。

2022年6月,由中宣部和浙江省委统筹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首发。为进一步营造学习宣传氛围,不断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施政实践中展露的政治智慧、思想格局、卓越才干,浙江日报策划开展了“跟着足迹学《足迹》”重大主题报道。

“跟着足迹学《足迹》”重大主题报道是一次大型融媒体行动,围绕学好用好《习近平浙江足迹》这一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结合学习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习近平浙江足迹》内容,在全省11个设区市选取有代表性的“足迹”地点,回访各地,记录当地遵循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谋好发展的故事,探寻当地如何进一步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推动未来发展、投身“两个先行”的生动实践。

“跟着足迹学《足迹》”不光是一次大型新闻采访行动,亦是一次大型宣讲行动,结合8090青年记者大宣讲,以“1+1+1”的方式,即回访《习近平浙江足迹》里的一处地方+采写一组报道+开展一次宣讲,寻访总书记关心过的人和事,看发展、做交流、说感悟,做到了宣传报道、学习宣讲的有机结合。11篇报道讲故事、说人话,不炒“冷饭”、不“假大空”,突出当下新闻性,融合历史纵深感。配稿《寻与悟》,由一名宣讲人员撰写心得,紧紧围绕《习近平浙江足迹》内容和实地寻访、宣讲后的感受谈认识、说感悟,增强了这组报道的互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跟着足迹学《足迹》”重大主题报道发挥了浙江日报与市县一体融合的优势,由浙报集团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各地融媒体中心等)和浙报记者组成11支融媒体团队,共同采访并开展宣讲。采写的报道在浙江日报重要版面、客户端、各地融媒体平台等同步推送,纸媒、客户端、视频、图文同步发力,各级媒体同步报道,实现了相得益彰、相互引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形成了热烈的宣传学习《习近平浙江足迹》氛围。

创新形式提升传播效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起步之年,大事多、要事多。为更好地展现2021年浙江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就,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在头版创新推出《书写“浙”一年》重大主题报道,以6篇系列报道全景展示2021“浙”一年。与以往的主题报道不同的是,在新闻传播呈现双向传受、共生共长等特征,新闻生产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也日益加强的当下,这一次,主创团队大胆“破壁出圈”,开展了一次新闻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对于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性表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书写“浙”一年》重大主题报道是浙江日报2021年度的年终特别报道,结合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对这一年浙江的大事、要事进行年度盘点,每篇报道以一个关键词为主题,展现相关领域的浙江年度工作。在关键词选取过程中,主创团队精心挑选,确定了最能反映浙江中心工作、最能反映民生期待、最能反映年度特色的“硬题材”,例如“共富”“数智”“窗口”等,全景呈现、一目了然。

重大主题报道要出新出彩,报道形式要不断推陈出新。“书写‘浙’一年”,既是指记录浙江这一年的发展,也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写这一系列报道,主创团队更是将这一名词再拓展,邀请浙江的书法名家为报道的每个关键词进行书法创作,这些书法作品同报道共同刊发,为报道增添了不少亮色,凸显了文化元素的软性力量,丰富了版面呈现,产生了“1+1>2”的效应。

全媒体生态下的重大主题报道,应该要打通报、网、端、屏等各类资源,以视频、长图、H5等形式,让报道整体更加生动、有创意。《书写“浙”一年》重大主题报道虽然首发在报纸,但在报道收官之际,主创团队尝试以H5的新媒体形式,在客户端上推出融媒体产品《年终策划|“书写‘浙’一年”收官 一起回顾不平凡的一年》,并进行全网推送,增强了报道的立体感、纵深感,与报纸报道相得益彰、互相引流,取得了较好的网络传播效果。

《书写“浙”一年》重大主题报道刊发后,被数家重点平台转载、推送。将名家书法同年终报道结合起来这一“出圈”形式,获得了浙江省文联、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的高度认可,也获得了许多网友的点赞好评。配套融媒体产品《年终策划|“书写‘浙’一年”收官 一起回顾不平凡的一年》点击量达30万+。

优化编排展现视觉张力

报纸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看似千篇一律的版式,实则包含了细节的处理,如何布局、如何设计,考验编辑的能力水平。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浙江日报于第二天推出打通版,高规格、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盛会的开幕式。在设计制作中,这一版面紧紧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六个字,将其作为核心切入点和设计的出发点。同时,紧紧抓住最核心的新闻,在内容方面力求精准凝练,最终选定了大会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论述、报告提纲等文字,突出重点。在用图上,版面选择了三张最能体现盛会隆重气氛的照片。为让版面整体布局更加协调,版面左侧采用了浅色铺底,和报头部分呼应,让整个版面更显庄重感和对称美。此外还强调浙江本土特色,充分用好红船这一红色元素,在视觉语言上进行精巧融入,嵌入现代化建设成就中较有代表性的意象,通过柔美的曲线将红船和巨轮连接起来,传达“小船”引领“巨轮”破浪前行的寓意,进一步升华了版面主题。

对于党的二十大的开幕报道,通览次日中央、省级党报呈现“千报一面”形象,仅有浙江日报等少数党报推出打通版。相较于兄弟媒体,浙江日报的打通版在版式设计上更具创意和个性,既牢牢把握大会主题,又结合浙江红船起航地的独有元素,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实现了传统党报的“出新出彩”。

杭州亚运会是我省的大事盛事要事。作为反映亚运会筹办工作的一面镜子,场馆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22年3月31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全面竣工并通过赛事功能综合验收。为向我省、全国乃至亚洲的读者通过这些场馆展示好“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的风采,浙江日报于4月1日以打通版的形式,创新推出《明珠映山水 盛装迎盛会——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竞赛场馆全扫描》新闻版面,旨在通过对亚运场馆的展示、对场馆的介绍,展现我省精益求精推进亚运筹备的情况。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全面竣工并通过赛事功能综合验收,这意味着亚运筹办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结合这一过“硬”的新闻事实,主创团队靠前策划,联合亚组委,确定了最能反映杭州亚运会特色、最能反映浙江智慧、最能反映亚运工作亮点的六地10个场馆进行全景呈现。版面以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两大主赛场为主图,并在亚运会举办的6个设区市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场馆,分别配以场馆实景图与文字介绍。版面中间配以河流的意象,让整个新闻版面视觉呈现更为灵动。同时,三个亚运吉祥物的形象配合场馆的展示,仿佛这些吉祥物正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向读者推介亚运场馆的生动场景。这一版面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包括杭州亚组委在内的诸多好评。

在“十四五”开局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时,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为时代留篇章、为人民写传记,是党报的重要职责使命,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是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唯有不断提升创新创造的张力,围绕中心、强化策划、注重传播,才能打造更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让主阵地更加牢固,让好声音更加响亮。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版面足迹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成长足迹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足迹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足迹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