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好电视问政节目的四个维度
——以2022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节目为例

2023-03-05 07:01毛晓慧
传媒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问政杭州活动

文_毛晓慧

2022年“公述民评”电视问政节目已落下帷幕。该活动创办14年来,在促进杭州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问政活动也推动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平台的一场深度变革。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14年持续深度参与该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2022年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优化完善实施方案,以“找问题—找原因—找办法”为主轴、“问—答—评”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引导参与各方理性问政、深度问政。本文将以2022年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节目为例,探讨做好电视问政节目的四个维度。

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问政的力度

电视问政是由党委政府主动发起、主导的一场利用媒体来转变干部作风、改善社会治理和拉近干群关系的传播活动,也是市委市政府刀刃向内的一场自我革新。要把问政办好,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运行机制。

首先,问政必须取得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是顺利开展问政活动的“尚方宝剑”。2022“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强调要“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要求各级官员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狡辩、不诿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是2022“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转型成功的动力和保障。其次,问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联动各个问政主体。2022“公述民评”问政活动主办单位直接升格,由市委办公厅牵头抓总,确定问政主题,及时解决在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使得活动开展更加顺畅有力。第三,问政需要联动协同机制。参与问政的部门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筹办期间积极对接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借助问政活动破除阻碍推动工作;各区县(市)党政负责人围绕问政主题精心准备,深入各处走访了解详细情况。在这样的顶层设计下,政府官员深入调查,积极迎考。由于思想重视,准备充分,大部分官员在面对民评代表公开质询时,能够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展现了杭州官员务实担当的良好形象。

2022年杭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现场

注重民生选题,强化问政的精准度

电视问政,要“问”准真问题,要在破解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下真功夫,要“问”那些群众最急最盼但又长期解决不了的“老大难”,找差距、补短板、想办法。2022“公述民评”活动为改变往年问政活动主题宽泛、选题不够精准的问题,在选题上坚持“小切口、大民生”的原则,全面梳理杭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民呼我为”平台、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等反映的难点问题,精选“一老一小”和“二次供水”作为2022年两场问政的主题,使问政活动涉及的内容更加聚焦民生福祉,贴近百姓需求。杭州电视台记者深入各区县市,进行了为期两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余杭老人因为数字鸿沟享受不到老年人优待政策;富阳紫云山庄前年就存在的老年食堂问题至今没有妥善解决;滨江区旭江华庭小区“二次供水”改造申请资料提交3年,依然没有动静;钱塘区江东锦绣小区、萧山区林之语小区二次供水改造项目因为业主对改造方案意见不统一,施工被迫叫停;淳安临安部分山区的村民经常会遇到断水的尴尬……这些问题在记者的明察暗访中,一一被揭示。也正是选题与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契合,所以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现场民评代表发言踊跃,仅二次供水一场问政,记者暗访、民评代表、网友反映的大大小小问题就达20多个,正如评论员舒中胜所说,电视问政会开成了现场办公会。

构建多元话语体系,扩大问政的广度

电视问政节目只有充分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营造执政过程百姓知晓、执政效率百姓评说、执政结果百姓监督的浓厚氛围,才能体现党委政府开门问政的诚意和决心,让百姓心服口服。

2022年“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从活动启动就广泛通过新媒体,以开放的态度邀请市民、网友参与活动,积极反映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每场现场问政都会邀请16位民评代表参加,他们分别是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群众团体代表和绩效信息员、民情观察员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热心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在问政节目现场,民评代表显然都是有备而来,表现了较强的社会公民意识。除了民评代表外,现场还有多位评论员,既有资深媒体人、大学教授,也有某个领域的专家。评论员借助自身在某一政务领域的深厚知识和深刻见解,将具体事例、群众呼声和政府责任融合起来,作出更加客观理性的点评,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提到老年服务遇数字鸿沟时,有民评代表反映:手机挂号软件设计繁琐,多则要十多个步骤,老人看病挂号成了难题。现场评论员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方益波发言:杭州数字化本来是赋能做加法的,但从实际操作的体验感来说,对老年人不够友好,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用户意识和终端体验上解决问题。随后市数字资源局以及相关区县负责人逐一回应表态,为老服务存在数字鸿沟的,回去逐一排查改进。在问政节目的各个环节,民评代表、评论员、问政嘉宾充分互动,“您给表个态吧”“成绩咱们就不展开了”“请您直接回答原因是什么”……主持人和民评代表的连连发问,评论员及时梳理问题,切中问题关键。可以说,2022年的电视问政活动,是民评代表参与最多、评论员发表意见最充分的一次。

建立追踪闭环机制,提升问政的深度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目的不是为了让谁脸红、让谁出汗,而是找出问题、深挖根源,推动有关部门与党员干部转作风,推动民生实事最终实事办实。要将实事办实,必须建立追踪机制,让节目从策划、制作、播出到反馈形成闭环,落实问政问题分析和整改督促工作。

对于2022“公述民评”问政活动曝光的问题,市委办公厅向相关市直部门和区县(市)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间节点,掌握整改流程、整改进度、整改结果,督促各单位对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形成问题分析和整改报告。同时,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今日关注》《民情观察室》栏目开展电视问政“回头看”、“民意回访”等报道,继续跟进整改过程:上城区天聚府老年活动中心被物业占用成了办公用房的问题,6天后得到了解决,老年活动中心重新向居民开放;富阳紫云山庄的为老送餐服务已经恢复;滨江璞悦湾小区无老年活动场所的问题也有了进展,活动场所选址已经落实并正在规划设计。为老年人服务遇数字鸿沟部分问题也得到解决,临平区藕花洲剧院重新恢复了线下购票,余杭区闲林街道翡翠社区通过技术升级,打破壁垒,老年食堂就餐卡可以绑定多家银行卡,老人就能方便结算了。《我们圆桌会》栏目在问政活动后一周再度发声,发起了一场“如何高水平养老”的深度讨论,很多市民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平台参与节目,充分反映民声民意,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二次供水问题相对复杂些,一个多月来,相关街道、社区和水务集团工作人员通过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主动倾听居民的需求,充分了解情况,优化方案,推进工程进度。

问政单位代表接受群众提问

结语

2022年“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直击干部作风的痛点,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电视问政活动的力度、准度、广度和深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两场问政电视直播平均收视率较去年提高51.42%,各新媒体平台相关内容总阅读量近2000万,很多网民在留言区对问政活动给予高度赞赏:“太好了!书记回应,执政为民!”“说在市民群众心坎上”“少说‘不能干’、多讲‘怎么办’,应该是每座城市干部的行为准则,为杭州的透明公开点赞,为杭州市民的公民精神点赞”。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通过“公述民评”这档问政节目,打通了与政府、市民群众的“新链接”,找到了提高舆论引导力影响力的“新突破”,进一步整合优化《我们圆桌会》《今日关注》《民情观察室》等栏目,把握舆论监督的话语权,构建“1+X”民意平台,健全电视问政的长效机制,实现民意广泛表达、民智充分汇聚,把为民服务真正落实落细落满意。

猜你喜欢
问政杭州活动
杭州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