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化湿汤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观察*

2023-03-06 03:05刘加新叶涵婷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主症萎缩性胃镜

李 莉 刘加新 叶涵婷 徐 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伴或不伴有肠化生的胃黏膜固有腺体进行性萎缩或消失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本观察采用和胃化湿汤治疗CAG,探讨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CAG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1-3]: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度。脾虚湿阻证的主症:胃脘痞满或胃脘疼痛;次症:泛酸嗳气,恶心或呕吐,纳呆食少,口中黏腻,身重肢倦,神疲乏力,大便失常,小便色黄等。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或细滑。凡主症具备,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及以上,即可确定。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试验前确定诊断,Hp阴性者直接入组,阳性者根除Hp治疗后入组(Hp根除结束4周后进行14C呼气试验复查);年龄18~70岁之间,性别不限;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肿瘤及合并严重疾病、精神疾患不能配合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合并口服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的药物。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叶酸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15,5mg/片),10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湿和胃汤加减治疗。化湿和胃汤组成:苍术、炒白术、延胡索各12g,砂仁(后下)、黄连、制吴茱萸各3g,煅瓦楞子(先煎)30g,海螵蛸15g,豆蔻(后下)、鸡内金、陈皮各6g,厚朴、法半夏、神曲、莱菔子、佛手、郁金各10g。治疗期间根据次症适时加减用药,中药饮片或颗粒剂由我院中药房提供,每次口服100~200mL,日2次,饭后温服。两组均以1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24周。服药期间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辛辣、腌制、坚硬粗糙食物,调畅情绪,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戒烟酒等。

1.4 疗效评判:①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4]。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达到轻度,无腺体萎缩;显效:胃镜提示黏膜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达轻度,腺体萎缩减轻明显,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黏膜病变范围缩小50%以上,炎症有所减轻,腺体萎缩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未达“有效”标准。②证候积分:主症分别记为0、2、4、6分,次症分别记为0、1、2、3分,舌脉不计分。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3、6、9分。③胃镜病理积分:观察胃镜下胃黏膜萎缩表现,按木村竹本分类,分无、轻(C1、C2)、中(C2、O1)、重(O2、O3)度分别记为0、3、6、9分。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分为主要变量(萎缩)和次要变量(慢性炎症、活动性),主、次变量均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主要变量分别记为“0、3、6、9分”;次要变量分别记为“0、1、2、3”分。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两组配对及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胃痞2.80±1.51 0.80±1.12*#2.60±1.65 1.50±1.33*胃痛2.40±1.20 0.50±1.02*#2.13±1.26 1.10±1.12*泛酸嗳气1.47±0.76 0.40±0.49*#1.37±0.66 0.80±0.62*恶心呕吐0.70±0.74 0.17±0.37*#0.63±0.55 0.40±0.49*纳呆食少1.07±0.81 0.20±0.40*#1.00±0.77 0.60±0.55*身重肢倦1.00±0.45 0.27±0.44*#0.90±0.60 0.53±0.62*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萎缩3.80±1.33 1.40±1.50*#3.9±1.37 2.3±1.68*慢性炎症1.77±0.67 0.67±0.54*#1.70±0.59 1.23±0.76*活动性1.33±0.87 0.37±0.55*#1.20±0.75 0.83±0.69*

3 体会

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胃痞”“胃痛”“嘈杂”等疾病范畴。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认为脾胃虚弱是病机之本,湿阻气滞为病机之标,脾胃同病,脾浊内生,虚、湿、毒互为因果,合而为患。胃黏膜腺体萎缩的发生、发展,正是由于脾胃同虚,肝盛克脾,肝气郁结,脾胃湿停,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诸邪交阻,毒邪化生,停留难祛,胃膜失于滋养所致,正所谓“脾胃者,五脏强弱之所系”“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旺则五脏安和”。在一系列的复杂病程中,终致脾胃虚弱,正气亏虚,免疫功能失调,浊毒内生。针对上述病机及基于《黄帝内经》“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理论,我们对CAG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确立了和胃化湿汤。全方以“和法”治脾胃,重视木土关系[5],由平胃散、左金丸化裁而成。方中白术、苍术益气健脾燥湿,陈皮、法半夏祛湿化痰,理气健脾,佛手、厚朴调畅气机,和胃消痞,砂仁、豆蔻化湿理气醒脾,黄连、吴茱萸泻肝和胃,煅瓦楞子、海螵蛸制酸和胃止痛,神曲、炒鸡内金健胃运脾消食,莱菔子消食除胀,合郁金、延胡索气血同调,行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扶正、化湿治萎祛邪之功效。

脾虚湿阻型CAG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痞满、胃脘疼痛、恶心或呕吐、泛酸嗳气、纳呆、身重肢倦及大便失常等证候[1]。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下胃黏膜急慢性炎症、病理组织学萎缩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单纯西药叶酸治疗相比,加用和胃化湿汤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主症及次症,减轻或消除胃黏膜炎症,逆转萎缩,临床疗效显著。分析原因,应当为和胃化湿汤联合叶酸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健脾扶正调中州以固本,化湿治萎祛邪毒以治标。通过健脾运胃,气机升降有序,气血生化有源,免疫功能旺盛,改善胃黏膜情况,延缓或阻止胃癌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主症萎缩性胃镜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