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以先行之姿勇开新局

2023-03-06 20:13赵狄娜
小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着力韧性上海

赵狄娜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是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上海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事业的使命担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社会大局稳定。”2023年1月11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上海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着力实施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在今年的两会上,“韧性城市”这个概念被代表委员们频频提及。作为一座有着25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需要未雨绸缪,在提升城市韧性上下更大力气。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韧性基础设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黄宏伟表示,“韧性城市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增强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二是提高灾后恢复能力。”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提到,“韧性城市是个系统工程,要用系统的观念和思維来建设。”他建议,应尽快明确牵头部门,制定上海韧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多功能性,以多重动态演化路径与反馈方式,保持城市系统的完整性和平稳性;二是要确保城市关键功能有冗余和备用模块,确保在特殊时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风险,使城市系统仍能发挥功能。”

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对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守牢城市安全底线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多位代表委员也提出,在制定韧性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注重“多规合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对接,综合发力。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申康医疗卫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姚蓁建议,应尽快对上海城市的潜在风险、应对风险能力进行普查,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风险账本”,为城市风险评估和韧性提升提供数据基础。此外,还可以开展一批韧性社区或韧性项目试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经验与案例,分时分期分阶段推进,确保规划有效落地。

同时,上海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也在“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会议上表示,上海要凸现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生活需求、精神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更好把握超大城市生命体征,注重增强韧性城市“软支撑”,着力提高基层社区组织动员能力。要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推进“两张网”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质效。要持续激活共治力量,深化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建议征集、基层协商民主等工作,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让生态环境更优美,是上海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上海在城市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双碳战略方面都颇有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降至25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V类水体、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全市公园从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目前的670座。过去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0%左右。全国的碳排放交易系统2021年7月份在沪上线运行,截至去年底碳排放交易配额累计交易量2.3亿吨、累计交易额104.8亿元。

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首先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450项。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推进碳普惠制度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其次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淘汰国三柴油车1万辆。开工建设52座雨水调蓄池,加快建设白龙港污水厂扩建三期,建成竹园污水厂四期。加快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吴淞江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加快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一批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完成第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第三是建设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推进“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推动黄浦江共青森林公园段等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加快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南区、三林楔形绿地,新建公园120座,新增森林4万亩、绿地1000公顷、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此外,多位代表委员还提出了有关建筑行业减排降碳、加快上海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表示,“近年来,上海建工积极参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在能源、环保、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致力于打造新的‘上海标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石油局油气勘探管理部副主任杨彩虹建议,应加强建筑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建设和运维,并完善建筑分项计量系统和政策。同时,可整合全市创新资源,建设上海氢能技术实验室,加大对燃料电池和绿氢制备、储运等关键技术、基础材料、核心工艺的基础研发力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关键部件性能提升、寿命突破以及成本下降。

猜你喜欢
着力韧性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