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数字化手段,传播连片区传统村落价值
——陕西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

2023-03-07 03:17史英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渭南市连片渭南

文|史英静

文化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传播已成为时代命题。作为农耕文明载体、文化综合体的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实现数字化保护、传播十分必要。

2017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有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并于次年建成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此后,各省也持续开展了传统村落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展示平台。5月20日,陕西渭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抢抓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机遇,组织建设了“渭南市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市域内传统村落的集中展示。

数量多,分布聚集渭南被确定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0年,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按照《财政部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的通知》(财办建〔2020〕47 号)明确的程序,6月1日,两部组织专家对申报的20 个市(州、县)进行了评审,渭南被确定为2020年10 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之一。

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分布

渭南传统村落行政区域分布图 来源:知网论文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主要的确定标准是传统村落集中、工作方案扎实、吸引带动社会资本成效突出,首要满足的条件便是市域内传统村落要集中连片。根据全国五批6819 个传统村落统计数据可知,陕西全省共有5 批113 个传统村落,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7%,位居全国第17。其中,陕北榆林、关中渭南市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宝鸡市传统村落数量最少。

渭南市33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涉及白水县、韩城市等9 个市县,传统村落地域分布集中且连片。其中,与山西接壤、历史悠久的韩城市传统村落数量最多,临近韩城市的合阳县次之。韩城、合阳县分布集中、数量较大的传统村落是渭南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渭南市还拥有85 个陕西省级传统村落,9 个渭南市级传统村落。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传统村落,构成了渭南规模较大的农耕文明聚落群,也使渭南成了关中地区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关中文化典型以数字化方式讲好传统村落故事

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以县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历史上,川流不息的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源泉,孕育了大面积农耕平原。渭南作为陕西省地级市,恰好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临黄河、西倚秦岭,拥有孕育文明的自然环境。

渭南传统村落地形分布图 来源:知网论文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首页

渭南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为轴线,形成了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击平原便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也是关中农耕文化的源头。平原之外的台塬,地势相对较平,也是早期垦耕的重要场所。早期的农业文明多源于平坦的平原、台塬,故这里也是传统村落集中分布的地方。

渭南历史悠久,拥有“华夏之根”的称谓,不仅拥有距今约80 万年的“蓝田猿人” “大荔人”的头骨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旧石器时代遗址等历史遗存;还有传统农耕时代关中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非遗文化、美食文化。渭南的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澄城尧头陶艺等12 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构成渭南,乃至关中文化体系的有形、无形的文化元素大量散布于渭南诸多传统村落里,只有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展示、传播文化元素,才能更深、更广地发挥其价值,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的关注,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为此,渭南市住建局抢抓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机遇,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的理念,建设推出了“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该平台以建筑、文化、非遗3 类45 种渭南传统文化元素为素材进行了数字网站设计,充分展现了渭南传统村落文化特色。平台数据极为丰富,涵盖了渭南33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物质、非物质文化音频、视频、文字、图片、全景的多元数据。

内容全面,技术多元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上线运行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结构 作者自绘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以网站为载体,以渭南传统村落为核心,基于目前渭南33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环境格局、民俗非遗等七大块的数据内容,构建起了“7 大主题(村落、意象、建设、规划、文化、建筑、文旅)+2 大服务(政策资讯、保护治理)”的网站结构。

“7 大主题”中“村落”板块以渭南11 个区县作为分类标准,对不同区县各传统村落进行了单独的数字化展示,即村落馆。每个单独的传统村落展示内容依据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馆村落推荐表》内容及制作要求,展示囊括村落介绍、全景展示、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旅游导览7 大类17 小类,表达形式涉及图文、音视频、360 全景等。

传统村落不同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数字呈现手段,以便更好地展示村落文化内涵。比如,历史文化中涉及到口述历史,由于口述历史属于村落世代口口相传的内容,没有文字记载,故采用视频记录方式最易将口述者、口述内容、口述环境等完整地记录下来。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村落馆

“7 大主题”中的“意象、建设、规划、文化、建筑”均以各个传统村落馆内容为基础,以传统村落不同文化元素为标签,进行分类、分主题呈现,内容跨越传统村落价值呈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意象”展示了渭南传统村落360 全景、影片、图片、口述历史等内容,是传统村落文化集中视觉化,具有视觉冲击力;“规划”涉及各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文本,为高校、专业机构提供重要资料;“文化”包括传统村落物产美食、非遗文化,是传统村落活态传承的体现;“建筑”涵盖传统建筑、建筑全景、营造技艺,以图片、视频、全景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传统建筑之美、建筑营造的智慧。

“文旅”板块是传统村落线下文化传播的辅助工具,不仅提供了渭南全域旅游、传统村落组团旅游、红色旅游三大旅游线路,还展示了传统村落的旅游、文创产品。这一板块是真正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大众注意力从欣赏村落转向旅游、购买,实现了文化的生活化转换。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建筑板块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文化板块

“2 大服务”是7 大主题基础上,更加实用性的传统村落信息化工具,包括政策资讯服务和保护治理服务。“政策资讯服务”以图文形式提供渭南市传统村落相关政策法规、新闻资讯、通知公告等信息的查询与浏览服务,方便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保护治理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渭南市传统村落数字平台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和市级传统村落申报3 个管理系统,分别用于辅助实现网站信息的维护与发布,档案资料的更新、检索、浏览和下载,以及市级传统村落的申报、评审和归档,操作简单,方便智能。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作为渭南传统村落连片区的展示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多元数字化表达技术为手段,在传统村落主题下实现了功能的跨越,即从展示,到研究,再到服务;从文化价值传播、保护发展理论,到活化利用、产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的数字化平台,未来应该更加突出连片区各村落内在文化的关联性表达,真正做到以数字方式“穿针引线”,让社会大众看到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文旅板块

“渭南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政策资讯板块

猜你喜欢
渭南市连片渭南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
三国渭南之战
湖北省乡镇连片开发工程调查